您当前的位置: 参与 > 正文

“诚信哥”以互惠式交换呵护契约精神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3-03-29

来源:北京晨报

  近日,在河南郑州市111路公交车上,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上车后却发现没零钱,车长说下次补上,男子说到终点站后就补,车长没当真,发车照常走了,没想到男乘客打车追上补了一元,说自己不缺几块钱就怕别人说没诚信。(3月28日《郑州晚报》)

  在社会信任缺失的背景下,每一个诚信样本的新鲜出炉,通常都会遭遇道德“挖鲜”,却忽视了对诚信运作逻辑的深层分析。按照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男乘客打的补票违背了成本—效用逻辑;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这样无疑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诚信哥”说到做到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活动?

  男乘客没有零钱,车长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让他下次补,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勾勒出互惠式交换的生动图景。一方面,男子得以“免票”乘车;另一方面,补票使得公交车的收益得以维护。换言之,车长通过“下次补票”向男乘客传递出信任的符号;如果男乘客下次补票,一次诚信互动就得以完成。

  为了回馈车长难能可贵的信任,男乘客发出了“到终点站就给”的承诺。车长没当真,到了终点站之后,因为公交车运营有时间限制,车长就将公交车开走了。出乎意料的是,男乘客为了“补票”,打的追赶公交车。平凡的人物,并不曲折的剧情,却因为击中了社会信任的“软肋”,引发老百姓的关注和讨论。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里,契约就是书面上的白纸黑字,就是文本上的条条框框;殊不知,契约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对于“诚信哥”来说,契约就是不拖欠、言出必行的“良知”,是一种“社会性遗传”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元钱也是一张试纸,它考验着人们对于诚信的态度和对契约精神的尊重。

  不论是主动给顾客退还余额的“信义店主”,还是守望诚信的“无人商店”,抑或是打的补票的“诚信哥”,在一些人道德失范、行为偏差的今天,依然有人坚守着互惠式交换理念和契约精神,为社会信任“加分”。透过“诚信哥”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们也会发现,遵守诚信的社会规范有时候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而在于我们内心的坚守和行为的自律。

  杨朝清(知名时评人)

【责任编辑:严家芬】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