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公办机构滋生腐败、草根组织陷入困境等不断浮出水面,分析人士认为,这些紧迫问题将倒逼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变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在全国两会上准备提出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积极创办慈善医院的建议。
“去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委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觉醒委员说,“这有利于宗教机构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种公益慈善活动,也是促进中国公益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的有益补充。”
观察家们分析,加快推进慈善立法,推动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业、公众形成合力,加快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转型,将成为全国两会热点之一。
政府主导下的慈善长期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主旋律”,也发挥了优势,帮助许多贫苦群众解决了难题。但公办慈善由于其垄断地位容易滋生腐败,在近年来多次遭到民众质疑。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自发的慈善组织和行为迅速兴起壮大,但“草根慈善”之痛仍屡屡发生。
2013年1月,河南兰考县的一场火灾,夺走了一家民办收养所内7个孩子的生命,不仅直接暴露出政府部门主导的儿童福利设施供给不足“欠账”太多,也使“草根慈善”困境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河南‘兰考孤儿’的悲剧不能再上演。”73岁的安徽省颍上县农民王家玉,盼望两会能够推动中国民间慈善迈上新台阶,民间收养的“爱心困局”早日破解。
被称为“农民慈善家”的王家玉曾在19年间先后收养过500多名孤残儿童。去年初,没有资质的王家玉孤儿院迎来了“春天”,200多个孩子全部转入新建成的颍上县公办社会儿童福利院,他也成了新福利院的名誉院长。
“俺是农民,文化有限,在管理孤儿院上肯定不如政府好,我这里政府应该接管。”王家玉说。“但是,对于民办孤儿院,不能‘一刀切’,那些有水平、有爱心的人,政府应该帮助他们把孤儿院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中国基层政府的专业力量有限,对待公益慈善事业不可“大包大揽”,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发挥民间社会公益组织在慈善事业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行之有效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创新举措。
去年9月,安徽省芜湖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专门培育、孵化具有创新性的、有发展潜力的社区公益慈善组织。半年来,已有11家社会组织陆续入驻。
公益组织芜湖民间爱心群协会副会长吕铮告诉记者,政府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注册协助等,给协会成长关键性的支持,进而让爱心活动的开展频率大大增加;同时,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的定期审核对他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吕铮说,“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可能被‘淘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认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在慈善等涉及民生的服务领域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一种成熟可行的方式。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张振粤表示,政府应清晰界定自己的角色,要创新社会管理大胆放权,将更多公益慈善事务让给民间慈善机构去运营,并且在法律、政策等方面给以倾斜和支持,充分挖掘民间慈善力量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期待今年两会能促成新政策的出台。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