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春末夏初的上海,总会有老人摘下新鲜的白兰花和栀子花,穿成一串,拿出来卖,“栀子花~白兰花~”地吆喝着。一个小姑娘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总是蹦蹦跳跳的过去花一角钱买一串,美美地挂在脖子上,虽然她每天也只有几角零花钱。妈妈问她,你怎么每天都买呀,她告诉妈妈,每天都买一串,就可以让老奶奶早点收摊回家。这个善良的小姑娘叫春妮,那个时候,她还说着上海方言在弄堂里跑。
10年后,春妮参加高考,习惯赶早不赶晚的她让爸爸妈妈在后面走,自己一路小跑去考场考试。她跑了好远又忽然折回来,问妈妈要了两元钱后又继续往前跑,原来,春妮看到路边有一个老爷爷在乞讨,她跑了过去又实在不忍心,就回头问妈妈要了钱,蹲在地上,安安静静地放在老爷爷面前的缸子里。
从知道到懂得
在春妮的母校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她很有名,她的师弟师妹们一进校就知道这个还没毕业就在北京电视台一档全新的栏目独当一面的漂亮师姐,这档节目是春妮主持了十年的《SK状元榜》。“在那个还没有什么公益概念的年代里,这档节目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公益”。韩国企业SK集团把在韩国独立策划播放了30年的智力竞赛节目中国化,《SK状元榜》为近3000名中国优秀高中生提供奖学金支持。在春妮看来,《SK状元榜》带她起步,让她明白企业社会责任,也引领她走近公益。
从知道到懂得,再到参与,这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积累的过程。在春妮家,有金话筒的奖杯、奥运会那会传递的火炬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类奖状。还有一面锦旗,看上去与春妮的“主持人”角色并没有多大关联。
2007年,北京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春风扶贫行动”晚会,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为贫困孩子和观众搭建桥梁,观众可以现场认领需要帮助的孩子。几十个孩子陆续被好心人认领,还有12个孩子没有着落。晚会结束后,春妮跟节目组说,她来认领这12个孩子。孩子们来自北京延庆的同一所小学,春妮找到校长,问他孩子最缺啥,校长实不相瞒:“学校条件差,苦了娃娃们了,孩子就爱看书,家里买不起,学校也没这能力。”在当时,1万元可以给小学捐一个图书馆,春妮告诉校长,她来出这笔钱,让孩子们有书看。
很快,图书馆就出现在了这所学校里,校长带着老师到北京台来看春妮,告诉她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些书,有些孩子捧着书不愿意放下,都能大段大段背诵里面的内容。春妮把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请到了她主持的《星夜故事秀》。彩排的时候,校长在节目中拿来一面锦旗,告诉春妮要在录制的时候送给她,“要让台里都知道你是个大善人”。春妮微笑着拒绝了校长的要求,而是在后台快乐又感激地接过锦旗。“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她告诉校长,“就是自己的一点心意,就是想要让孩子们有书看。”
1+1=爱
2010年5月4日,共青团中央正式启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2011年,团北京市委邀请一些知名主持人与农民工子弟小学结对,号召全社会共同关爱农民工子女。春妮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在这次活动中与北京市朝阳区半壁店小学结对。春妮带给他们的第一次惊喜,是一间放满了“礼物”的屋子。这间“温暖教室”里,有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一台DVD,标准配置里没有要求配音箱,但是春妮专门去挑了最好的音箱,“我就觉得音乐可以让孩子们特别得快乐”。这间“温暖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春妮一样一样挑来的,“就像在装扮自己的家一样”。她选电视,跟售货员说一定要最新的,新款断货了,她跑了3趟才买到。她选书,要一本一本去看,童话故事、地理探秘、历史知识,都会让她兴奋、快乐,“我看到世界地理,看到历史故事,就在想我小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多好看的书呢,就想全都买给他们”。
在“温暖小屋”里,春妮买了各式各样的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所有的球类都买齐了,跳棋、象棋、围棋、军棋,甚至是连她自己都没有听说过的棋类,样样都不落。后来,学校的老师告诉她,这个小屋里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新的,旧的、二手的、淘汰的,都可以,可是春妮自己觉得,别的孩子有什么,这些打工子弟的孩子就应该有什么。“我就会去想象那是一个大大的礼物,然后孩子们打开门的时候会觉得'哇,好喜欢‘”。
在春妮快乐地为孩子们布置温暖教室的时候,她的节目邀请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帮帮团》的主持人,这档节目在北京做得很火,老百姓很喜欢看,春妮把他们请到了演播室。后来录制结束,他们也邀请春妮上“旧物交换”,主持人嘱咐春妮,一定要带着旧物过来,到时候可以和听众互动。春妮在家里倒腾出一台两年前买的相机,没有开封,当时3000多元,两年过后的市场价是1600元,她在节目里向听众介绍了她正在布置的“温暖小屋”,希望用相机来交换少儿读物,为温暖小屋添置图书。“当时觉得用这个相机能换1200元的书就很满足了”。一名姓贾的先生参与了这次交换,给出了高出春妮预期800元的价格,希望用2000元的图书来交换相机。在节目中,贾先生不肯透露自己的名字、单位、职业、住址,只是说想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节目结束后,春妮联系到了贾先生,约定等图书一到,他们一起去半壁店小学把“温暖小屋”布置起来。后来,在春妮的节目《非常向上》做“平凡的良心”主题时,春妮想到了贾先生,但他始终不肯上节目。“温暖小屋”在2011年的冬天为孩子们带来了温暖,贾先生依然没有露面,拜托同事拉了满满一后备箱的新书送到了学校,并给春妮带话说不要再打听他的名字了,真的只是给孩子的一份心意。
北京电视台龙年春晚,春妮特意为贾先生留了两张票。观众入场的时候主持人需要在后台候场,她没能亲手把票送到贾先生手中。帮春妮给贾先生送票的同事回来,带了贾先生给春妮的特产,“满满一大袋的红枣花生”。
在半壁店小学“温暖教室”后面的墙上,贴着一封春妮写给孩子们的信,在捐赠人这一栏,她也添上了“贾先生”,春妮始终还是没有见过这位在电话里听起来40多岁、声音很温暖的贾先生,“就想让孩子们知道,有好多好多人都在默默地爱着他们”。
春天,再出发
春妮在听说了“给盲人讲电影”(以“讲电影”的方式来帮助盲人朋友体验电影)之后,跟北京电视台的同事一起,自发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叫“爱之声”。第一辑是中外名篇,春妮领到的任务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学过播音或者喜欢朗诵的人应该都知道,《荷塘月色》特别难读,因为有意境,而且是内心独白”,春妮琢磨了很长时间,录了好多遍,一直觉得自己录得不够好。“完全靠声音,就像回到了大学时代的专业课考试”。12月底,“爱之声”和盲人朋友们“见面”了。
在发布会上,春妮邀请一个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小姑娘周爽和她一起唱歌,周爽说最喜欢唱“隐形的翅膀”,春妮也跟着一起学了很久。发布会上,六岁的小姑娘坐在春妮怀里,因为弱视,她只能感觉到光,感觉得到春妮的大概轮廓。小姑娘摸摸春妮的手,抓起她的手指举到眼前看了好久,说“是亮的呀”,春妮说“对呀,姐姐涂了一种亮亮的东西在指甲上”。她又摸摸春妮的脸,说“姐姐好瘦呀”。春妮说“对呀,你也和姐姐一样瘦呢”。在台上,她跪下来,搂住小姑娘,一起唱歌。她记不住歌词,小姑娘却记得滚瓜烂熟,忘词的她向小周爽求助,让六岁的弱视小姑娘感受到自己也有力量,能帮助身边的春妮。
在12月31号的微博里,一个叫嘉宁的小朋友给春妮留言:姐姐新年快乐吼!姐姐来看我好高兴哦 ̄姐姐送来的祝福就像春天的微风一样温暖,谢谢姐姐的关心,我一定微笑面对每一天。
2011年的最后一天,春妮是和嘉宁一起过的。小嘉宁患少儿类风湿已经9年了,这个12岁的小姑娘不能走路,每天只能在床上度过,春妮去看她那天,她撑着小板凳从卧室“滑”到春妮面前。小嘉宁需要大量的药物来缓解疼痛,家里堆积的药盒和硬纸板在她手中,变成了贺卡上面盛开的春天:温暖的太阳、奔跑的小鹿、发芽的柳树,铺了满满一床。“真的是一个特别乐观、向上、温暖的小姑娘,你问她疼不疼,她一直都摇头说不疼,一直都在微笑,跟你说每一句话的时候她都在笑”。现在的春妮,在集结自己的团队,想要来帮助这个可爱的孩子,在4月份,在春天,再出发。
都与我有关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过这样一段话:简单地说,中国将来的希望有我。人哪,一定不要灰心,你应该自己站起来说:中国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应该负责中国的事。大家不要你赖我我赖你,自己要负些责任,国家的事情我有份责任,你不要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你指责你自己,你尽责任了没有?大家都说中国有我,中国就有办法了。
春妮将这段话转发在了微博上。她自己有个理论:“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做公益、做好事,就像买保险一样。其实你看,坐飞机买保险不一定每次都会遇到事故,但是买了保险,就是一份心安。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去做好事,就是在为这个社会买一份保险。要有一种信念,让社会更好。不再害怕,不再畏惧,不再恐慌”。
春妮还记得广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母校教会她作为媒体人,立德是行为的准则,也是媒体良知的基础。“良知就是良心加知识,而且良心一定摆在知识前面”。在她看来,媒体人要为志愿服务奔走呼号、呐喊助威,也要参与其中、身体力行,让好人知道好人,让好人帮助好人。“把志愿服务变成一种习惯,是件幸福的小事,自然就好。”就像春妮去上海出差,晚上出门散步,看到江边挑筐卖山竹的老人会把老人筐子里一多半全部买下,然后气喘吁吁地拎回酒店敲开同事的房门让大家起床吃山竹一样,微小的善意,也可以很有力量。
你一笑,所有的花儿都开了。快乐的春妮,还会继续陪伴我们从每一个春天开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