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最新消息 > 正文

爱心,谱写和谐社会动人乐章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2-03-22

来源: 魏星奎

  本报记者 魏星奎

  抗震救灾,他们抛下老小,主动深入灾区征战数月;关注留守儿童,他们攀亲结对,主动上门送去关爱;帮贫扶困,他们慷慨解囊,主动拿出微薄的工资……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生活在不同群落。没有共同的成长经历,却有着共同的生活追求。

  他们,用善心化解了社会的矛盾;他们,用爱心挽救了失足的孩子;他们给社会送去了微笑,他们自己却选择了悄悄离开。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在绵阳,这样的志愿者不止一个,他们数以十万计。当我们在危难时刻需要帮助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并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靓丽风景线。

  志愿服务是引领社会新风尚的崭新标志。深化志愿服务理念,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遍布城乡、覆盖广泛的志愿者服务网络逐渐形成

  “我自愿成为一名志愿者,自觉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在2010年6月30日举行的全市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誓师大会暨“绵阳市志愿者日”活动上,一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在庄严的志愿者誓词宣读中,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在特大地震中,绵阳人民感受到了来自全国人民的无私关爱。自此,感恩不尽的绵阳人民开始不断反思: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方式,把这种博大精深的爱心传递给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

  为展现绵阳人民互助互爱的志愿精神,我市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灾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震后,市委、市政府迅即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市志愿者服务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由市委副书记张锦明担任总队长的市志愿者服务总队。

  各地各部门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志愿服务支队,并下设大队、中队、分队,街道、社区和村镇全面推进志愿服务站的建设,从组织体系上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

  全市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文化艺术界通过创作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全面展现优秀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从而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舆论环境。

  全市现已建立53个志愿服务支队、186个志愿服务大队、612个志愿服务中队、1941个志愿服务分队,社会志愿者组织15个、志愿者服务站65个,注册志愿者13万人,常年有志愿服务管理专职人员175人、兼职1242人,覆盖城乡的志愿者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近年来,市志愿服务总队围绕实现“三个转变”,组织引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关爱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及农民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我市精神文明创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学雷锋、做好事、当好人、展风尚”已成为绵阳志愿者和广大市民的良好风尚,全市先后涌现出了黄仕菊、李海燕、李振平等全国优秀志愿者。2011年,市志愿服务总队荣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光荣称号。

  志愿服务是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围绕志愿服务主题,拓宽志愿服务渠道,推动志愿服务纵深发展。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已成时尚

  今年3月9日,央视科教频道《文明中国》“讲述”栏目以《离家的孩子》为题,用了25分钟的时间,浓墨重彩地宣传报道了我市志愿服务组织“一元爱心协会”负责人陈竖琴及其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的感人事迹,充分肯定了我市志愿服务者在构建和谐绵阳中所作的积极贡献。

  近年来,市志愿者服务总队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围绕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拓宽志愿服务渠道,用爱心感染他人,以实践充实人生,全市“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蔚然成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正成为绵阳市民的行为风尚,推动了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

  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全市先后组织20余万名志愿者奔赴极重灾区,协助当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2009年以来,仅绵阳市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就组织了69个部门157名干部深入北川5个乡镇76个村,帮助6200多户返乡农户建设农房。玉树灾情、舟曲灾情发生后,各志愿者支队纷纷开展捐款捐物,赢得了灾区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广大志愿者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市志愿者服务总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纠正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风尚。各县市区组建了不少于5万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为创造清洁宜人、安全有序的城乡环境作出了贡献。

  在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中,广大志愿者采取结对形式定向为全市近7万空巢老人开展志愿服务。游仙区居民黄仕菊带领社区500余名志愿者为社区开展各类服务,十年如一日。目前,全市共有11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8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尊老爱老敬老蔚然成风。

  在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中,市总工会志愿者支队每年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培训农民工10000余名。市志愿者服务总队依托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为农民工募集资金390万元,发放文明常识手册20000余份。

  在乡村少年宫建设中,全市有4000余名志愿者参与726所中小学乡村少年宫的辅导员工作,解决了少年宫辅导员不足的问题。

  广大志愿者还围绕留守儿童开展志愿服务。全市共招募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4万名,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0万余名。北川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募集捐助资金120多万元资助北川35所中学校,为600余名学生提供了助学金和心理辅导。

  志愿服务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健全监管机制体制,加大运行经费保障,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自愿报名、踊跃参与的志愿服务局面悄然形成

  3月8日,我市正式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以文件形式明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将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到如此高的地位,这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

  市委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努力在队伍上实现由以青年人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在活动时间上由以阶段性向经常性转变,在管理上由松散型管理向规范化转变,健全机制,规范运作,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久深入开展。

  坚持“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志愿服务理念,市委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文明委以文件形式,明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保障机制,明确了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市上还先后表彰了两批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大激发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市上还加强对志愿者的规范管理。规定凡有意从事志愿服务的市民,经过登记注册即可成为志愿者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把所有注册的志愿者进行分类,建立了志愿服务活动档案,并根据情况对志愿者开展培训。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2.6万人,涵盖了科技、法律、文化、卫生、教育等10多个领域。

  我市还在继续开展好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工作基础上,通过表彰奖励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组织、优先录用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应聘人员,为志愿者办理人身保险等措施,促进了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志愿者。全市先后有4名志愿者受到全国表彰、15人受到省上表彰,受市上表彰的有200多名。

  市财政还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仅2011年,我市就投入经费468.7万元,用于支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必要支出,为志愿活动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踊跃报名参与。

来源:绵阳日报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