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最新消息 > 正文

让“掉队的天使”共享蓝天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2-03-21

来源:

   

 农民工子女面临教育难题。

    近年来,一些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农民工家庭等“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成了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有数据显示,大部分儿童心理问题都来源于所处的生活环境,缺少关爱、亲情缺失或家庭教育不当,这些消极因素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深远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终身。

  3月19日、20日,记者走访了团省委青少年维权部门及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了解了一些来自这些“特殊家庭”中“问题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并就这些儿童生活中或心理上存在的共同问题,请教心理专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农民工子女琳琳:我像一只丑小鸭

  琳琳,10岁,太原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父母都来自河南的农村,爸爸38岁,妈妈35岁,两人都是初中毕业,来太原已经8年,琳琳是在老家出生的,由奶奶养至6岁的时候才开始到太原上学。

  父母初来城市时在不同的小饭馆打工,等琳琳来太原之后,父母又到家装公司当工人,生活还算可以维持,可让他们犯愁的是,女儿融入学校比较慢而且学习兴趣不高,二年级时学习就跟不上其他同学了,只好让她重读一年,到三年级时学习成绩才有所进步。

  “我穿的衣服很土,不会用电脑,也没有朋友,我就像一只丑小鸭……”在交谈中,琳琳表现出了很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琳琳的老师表示,在学校里这个孩子不太喜欢与同学们交流、玩耍,和班里的多数同学比较疏远,只有两三个同学与她谈得来。在集体活动方面,她表现也很一般。“她刚到学校时还比较关心集体和同学,吃过几次亏后就变了,除了能够直接带来荣誉的活动,她基本不参加班级活动。”琳琳的老师指出。

  所以,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学习不努力,班级活动不积极,私心较重”。而她在家里的表现也让父母不太满意,因为在父母的眼里,她每天都要花去不少时间打扮自己,家里的事却一点也不做。“在学校里和她要好的几个同学父母都是打工的,而城里孩子好多都是汽车接送上下学,她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不敢和他们说话。”在班主任老师看来,琳琳本来有条件融入这个生活圈子,但是她怕受到排斥自己放弃了。

  心理专家分析:

  农民工是指外地农民进入城市,通过较长时期劳务工作谋取生活费用的人群,由于较长时间离开家乡,不少已生儿育女的农民工便带着子女一起到城市生活。农民工来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首先面临的是生活适应问题,其次是文化适应。如果说成年人的适应问题可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那么农民工子女的适应问题靠孩子自己恐怕是无法解决的。

  有研究表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多数学生随父母到城市后,都有一段艰难的适应历程,有些农民工子女还会因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原因出现学习困难、心理压抑和品德问题。经过一年到三年不等的适应期,多数孩子都能走出困境,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敬。这些孩子应学会自己调节心理,比如阅读有益书籍,参加娱乐活动,树立自信心,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有困难就讲出来,相信周围的人会伸出友爱之手。

  单亲家庭孩子扬扬:我不想去上学了

  扬扬,14岁,某中学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他从小父母离异,与奶奶一起生活。父亲由于自身经济情况较差,很少给予照顾。母亲再婚后,曾接扬扬随继父一起生活,但继父要求较为严格,曾因为他犯错而责罚教育。此后,他对继父一直耿耿于怀,再也不愿意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从小学开始,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在进入初中学习以后,学习开始显得有些吃力,在一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之后,他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难受,不想去上学了。

  初二上学期开学后,一位同学告诉他网络游戏很好玩,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接触网络,结果从此便迷恋上了网游,以至于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他都不知道。针对他的表现,老师曾多次批评教育,但由于没有父母的关心和管教,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感到厌烦,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他就越不喜欢学习。

  心理专家分析:

  所谓厌学,就是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他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关心和教育不足,同时也有自身因素。他渴望取得好成绩,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是初中的学习内容比小学深,学习方法也会不一样,由于缺乏指导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得不到提高,反而下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等,以致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在每个人的成长学习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家长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泽泽:很想妈妈在家陪我

  泽泽,9岁,运城市某小学学生。母亲在广东打工,父亲在沈阳打工,现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班上成绩中等偏下。在该校最近组织的一次留守儿童摸底调查中,他在与老师十余分钟的谈心中,四次掉泪。“这个孩子心理有问题,父母在家时和不在家时,他在学校的行为举止判若两人。”泽泽的班主任老师说。

  “我妈妈是2月17日早上走的,她答应我5月4日回来。”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小泽泽清楚地记得妈妈走时的情景。在他看来,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每次与妈妈通电话时的情景。“儿子,你在干嘛?”“我在写作业。”“在家乖点。”这几句普通孩子每天与父母的正常对话,对泽泽来说是无比的幸福。

  小泽泽告诉老师,妈妈以前在太原打工,今年又去广东打工了,爸爸在沈阳打工,已经两年没回家了。小泽泽在老师布置的《我的爸爸妈妈》主题作文中写道:“虽然爷爷奶奶很喜欢我,每天给我一元零花钱,但是我不喜欢每天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我非常羡慕其他同学父母都在家,我不想每天晚上去补习班让老师辅导作业,我想让妈妈给我辅导作业,给我洗衣服,每天接送我上下学。”

  据泽泽的班主任介绍,因为父母长期不在家,导致对泽泽的监管不到位,他学习成绩一直跟不上,而且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尤其是妈妈在家和不在家,在学校的行为举止往往会有很大差异。

  心理专家分析:

  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由于心理孤单养成自由散漫等不良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案例。有些孩子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将子女托付给父母、祖父母甚至孩子的姨妈、舅舅、姑姑、叔叔等亲属监管,这样长期以来,造成了孩子的亲情感缺失,与别的同学放学后,从学校监管过渡到家庭监管不同,这些孩子放学以后,他们在学校外面干了些什么,认识了哪些人,往往监管的人只问其一不问其二。因为缺少监管和关爱,伴随着这些孩子成长的将是学习成绩下滑、整天闷闷不乐、越来越多的不良习惯。

  应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和伤害预防控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性格,同时,加强学校的特殊帮扶、监护人的心灵沟通、社会的关爱,形成健全的监管网络。

  社会关注

  “掉队天使”需要更多关爱

  山西省共青团青少年维权部副部长刘帆指出,在关爱特殊少年方面,我省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拿去年来说,我省共青团组织通过开展“青少年维权关爱月”、“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流动的希望”山西省农民工子女城市体验行、“爱心助学”、“青年文明号和青少年维权岗走近留守孩子”、“大手拉小手共走幸福路”结对帮扶关爱等系列帮扶活动,关爱孤、残、流浪、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儿童。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共组建农民工子女帮扶对子9.4万对,青年志愿者参与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240万人次,累计服务845万小时,受助农民工、贫困家庭子女达38万人。

  另外,我省还通过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建设“亲情驿站”,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建一份亲情档案,联系配备一名“亲情志愿者”,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每学期组织一期“感恩父母”主题队会等,合力为留守儿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

  同时,我省还将艾滋病感染者患儿纳入关爱群体,去年年底,在我省临汾市建立的国内唯一的艾滋病感染者患儿学校绿色港湾红丝带小学正式挂牌成立,16名学生举行了少先队入队仪式,使这些“折翼天使”在心理上有了归属感。

  “虽然就目前来看,我省的青少年帮扶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除了上面的那些孩子,还有很多流浪儿童、网瘾少年、辍学儿童、有家暴现象家庭的孩子、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孩子需要关注,从目前总体帮扶情况看,物质方面多,精神和心理方面少,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刘帆指出,与正常家庭相比,这些生活在“特殊家庭”的“特殊孩子”,他们大多是些受到过心理创伤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与关爱。

  在今年的我省“两会”上,儿童的心理问题引起了众多代表和委员的关注。他们纷纷提出合力构建家庭监护、学校帮护、社会呵护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引入社工制度,应针对问题家庭的家长开办学习班,在社区建立特殊家庭孩子学习辅导站等建议。同时,他们还呼吁更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青联委员、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五老”人员等社会工作者,能够参与进来,共同关爱“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文中未成年人姓名均系化名)

  首席记者 李尚鸿 本报记者 冯晓晨/文 贾军杰/图

  作者:冯晓晨/文 贾军杰/图

来源:搜狐网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