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点推荐 > 正文

农民工子女“迁徙的候鸟”怎样飞得更高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2-03-21

来源: 王秀

  他们是飘荡在城市的“蒲公英”,他们是一群迁徙的“小候鸟”。追随父母的脚步,他们落脚于繁华的城市,与“城市花朵”一样,他们渴望上进,渴望飞得更高。然而,受限于物质基础、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等,他们的成长承受着比城市孩子更多的压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农民工子女家庭,倾听家长、孩子的心声,探访这些“城市二代移民”的教育状态和困惑,聆听他们的期盼。

  4岁小星数不到10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衡德路的一个胡同内。隔着大铁门,4岁的小星见到生人立即躲到了墙角,偷偷地瞄着来访者,脸上露出了戒备的神情。不一会儿,小星的妈妈出来了,小星才放松下来。“我中午刚回来,正在做饭,小星自己玩呢。”小星的妈妈话刚说完,小星的父亲徐师傅也回到家,还给孩子拿回一本看图识字的书。看到图书,小星立即兴奋起来,一页一页地翻着看,翻到一页画有5只小鸟的图画时,记者问小星上面有几只鸟,他开始小声地数了起来,可始终无法从1数到10。

  “小星还不太会数数,没人教他,等他上学就会了。”徐师傅告诉记者,孩子没上过幼儿园,他干的是木匠活,平时在包工头带领下去给人装修,相对活多一些。小星的母亲干的是缝纫活,两个人的工作时间都不固定,有活了就都出去,留小星自己在家,没活了就让小星的妈妈在家里照顾孩子。小星妈妈学上的不多,根本不会也没有空教孩子。小星呆在家里时间长了,见了陌生人就害怕,别人一问话,他就往父母身后藏,就是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小星也是站一边看。小星家里也没什么玩具,父母都不舍得花这个钱。

  与小星同龄的城里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开始学10以内的加减法了,可锁在家里的小星还不能从1数到10,别说认字了,连同龄孩子玩的玩具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我市像小星一样到了入托年龄,却被家长锁在家里的农民工子女不在少数。做出这样的选择,外来务工者家庭有着自己的苦衷,赚钱压力大、幼儿园学费高、无法按点接送、幼儿园离家太远等等众多的原因绊住了这些“守家娃”们的入托路。

  10岁孩子搬10公斤重砖块

  在市区一拆迁工地上,有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都是从老家赶来和父母相聚、顺便帮着做事的。来自武强县的罗平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在工地上忙碌着,10岁的罗家乐和13岁的罗家美与母亲一起熟练地挖砖、削砖。满脸汗珠的姐姐罗家美用手抹了下脸,立刻变成了一个大花脸。而10岁的弟弟罗家乐则在旁边帮忙搬运处理好的砖块,每次能抱起4块砖,大概有10公斤重。

  “城里的一切对姐弟俩来说都是新奇的,但他们从来没提出要去公园、商场等地方玩。”罗家乐的母亲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农村,家境很差,自己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小的时候就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带着,现在到了上学的年龄,爷爷奶奶岁数也大了,就把孩子接到了身边,在这里一边上学,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帮父母干点活,主要是让他们理解爸妈在城里干活的辛苦。正在干活的姐姐罗家美轻声对记者说:“为了供我们读书,爸妈起早摸黑地干活,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爸妈挣钱太不容易了。为了他们老了不再这样辛苦,我们也要好好学习。”

  “长大后你千万别成了我”

  曾经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名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民工家长最大的恐惧就是“长大后你就成了我”。

  在市区一家饭店打工的邓翠华又拿出了账本,在大女儿名字后面写上了“40000”。春节过后,大女儿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了,邓翠华为大女儿寄出了最后一笔钱。4万元是大女儿大学四年的费用合计,“老大的钱终于花完了。”

  邓翠华同丈夫一起从武邑农村出来在衡水市区打工。生性好强的她从18岁起就想在外面闯出点儿名堂,怎奈只上过小学、又没有什么技能的她很难实现梦想。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邓翠华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一定得上出学来,不能再像我俩那么没出息了。”她把孩子送进了家乡最好的寄宿制中学。邓华有3个孩子,二女儿今年高三,小儿子现在正在上初二。“两个小的学费、饭费和住宿费大约一年要近5千元,再加上大女儿每年的1万元,每年光他们上学就得一万多元。”

  教育改变命运。听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大的中国人相信,拥有“知识”,便拥有了与命运抗衡的力量。

  亲子交流几乎是零

  “孩子一人放学在家挺孤单的,在家怕他玩电玩火,允许他外出,又怕迷失方向或玩水。”说到孩子的课余生活,在市区一家服装厂当缝纫女工的张平无不担忧地说:“前几年有位老乡的孩子溺水身亡,现在想起来,心中还有几分惋惜。”

  “如今打工越来越难了,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不就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好一点的生活条件,今后能有更好的出路。”张平有一个10岁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小学读书,虽然成绩还可以,但平日里不太爱跟人交流。问起孩子内向的原因,张平说:“他平时一个人习惯了,自己上学,自己买东西吃,自己做作业,等我们回来已经很晚了,孩子已经睡觉了,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些农民工子女中“缺亲教育”很严重,这部分孩子年龄一般在3—12周岁之间,父母终日在外忙碌,有的孩子甚至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或照看家。他们不能在父母怀里撒娇,内心渴望父母的关怀,做父母的只好通过金钱来补偿,有些孩子因此花钱大手大脚,甚至沉溺网吧。

  农民工子女需要更多关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涌进城市。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已不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今天在家里读书,明天在哪里读书?”这一横亘在农民工者面前的子女教育问题,曾让他们很纠结。“有学上”不再是凸显的主要矛盾,“上好学”又成为更高的期待。如何让农民工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不但在校内可以享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在校外也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和监管,从而培养他们更加健全的道德品格、人文素养等,又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个家庭和全社会当下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的合力。学校要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心爱护,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学校8小时之外,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做家长的无论多忙,也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然而,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文化层次低,缺乏更好地教育孩子的能力,日常又忙于生计,与孩子相处时间有限,没有太多的精力教育孩子。所以,要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更加完整,就需要积极发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助力他们融入城市,快乐成长。

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