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经典案例 > 正文

四川省共青团:建好“留守学生之家” 务实关爱农民工子女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2-02

来源:

 摘要:四川是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总人口8900余万,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2245万余人。据统计,截至2010年初,全省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人数高达233.15万余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有近40万。由于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关爱,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团四川省委通过大力建设“留守学生之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全方位的关爱。

  一、思路做法

 自2006年全省启动关爱农村留守学生行动特别是2010年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以来,团四川省委结合全省留守学生数量巨大的实际,始终坚持“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针对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和社会性特点,紧紧围绕农民工子女需求,全力推动关爱工作开展。 下文将提到的“留守学生之家”项目,主要从阵地建设方面为深入推进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一)汇聚爱心建设“家”。团省委始终坚持社会化运作为手段,努力克服共青团自身工作载体不多、资源有限等问题,注重公益行为与企业需求的互补、公益运作与市场机制的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努力实现了公益事业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在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成立了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爱心联盟,针对留守学生需求,推出“因为爱,灯亮了”23项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公益项目,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向社会募集关爱资金1.127亿元,为建设留守学生之家、资助贫困留守学生提供经费支持。 2007年11月,团省委牵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关爱四川农村留守学生北京恳谈会,与中国移动、中国水电、中国石油、四川电力、摩托罗拉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现场筹资6453.2万元。同时,积极协调省内外爱心企业,先后在全省启动了海南中和药业留守学生之家、华人置业留守学生之家、川电留守学生之家、汉龙留守学生之家、中国石油留守学生之家等项目,有力推动了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2011年6月,又与上海绿地集团联合启动了“绿地阳光少年爱心计划”,签定100所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协议费用总计200万。近期,还与香港青年联会达成了40所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意向。 针对与社会合作多是一次性捐款、难以持续的难点,注重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项目运作,突破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如与四川省邮政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每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制发“关爱农村留守学生”贺卡,每销售一张提取0.10元进入留守学生爱心基金;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该集团在川工程所在地,实现“工程建在哪里,关爱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同时,为了赢得社会各界对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的关注、肯定和长期支持,团省委还开发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网络平台,以地图图标、现场图片、网络视频等形式,及时、形象、直观、动态的向爱心企业及其他社会各界展示各地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开展和项目进展情况。

 (二)多方参与办好“家”。为推动我省留守学生活动阵地建设,加强指导并规范“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与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得到关怀与帮扶。按照服务农村留守学生数量和设施设备的不同,在农村留守学生较集中的乡镇,依托学校、社区和民间力量,通过省、市、县、乡“四级联建”方式建设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学生之家分为基本、标准和示范三种类型。 船山区南津路“留守学生之家”,其占地300余平方米,配置有电脑、音响、投影仪、乒乓球桌、跑步机等电教、健身器材以及近千册各类书籍,是一个集放映室、活动室、健身室、图书室于一体的示范型留守学生之家。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办事处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一名副主任分管,关工委、团委、妇联具体落实,形成了“领导牵头,部门协作,社区配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健全了活动制度、联系制度、情况汇报制度、表彰奖励等工作制度,并精心挑选了47名政治思想素质好、文化修养高、有较强责任心和爱心的机关、社区干部,一对一认领47名“留守学生”,成为了他们的“编外家长”。“留守学生之家”成立以来,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编外家长”与孩子们共度暑假系列活动,“编外家长”与“留守学生”绿色环保活动等,以“关爱、人本、和谐”为主题的特殊开学典礼活动,国庆之际的“祖国过生日,孩子过节日”联欢活动;春节期间的“留守学生”大团年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留守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5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关爱阵地的持续运转新模式,2010年立足“以亲情为纽带,以关爱来切入,以服务求凝聚”的工作理念和服务原则,建设关爱农民工子女联合团支部、志愿服务站、留守学生之家“三位一体”服务阵地394所,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入手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快乐成长,通过关爱农民工子女有效凝聚青年农民工群体,扩大团组织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影响。

(三)丰富活动完善“家”。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方面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关爱活动,切实服务农民工子女需求。 针对文化生活贫乏问题,开展了“分享阅读、共享关爱”留守学生之家图书漂流、好书好朋友——捐建“留守学生爱心书屋”、一路欢歌——“快乐大篷车”之行和快乐动起来——农村留守学生才艺大比拼等活动,为农民工子女送去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针对亲情缺乏问题,开展了亲情热线——捐赠爱心电话及话费、亲情邮件——捐赠农民工子女与父母通信邮资和亲情合家欢—“看看父母工作的地方”等活动。同时,建立视频通话点,通过视频通话与父母取得联系,感受亲情。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志愿者团队精心编印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四川外出务工青年亲子教育辅导手册》10万本,为春节返乡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专业的亲子辅导。针对安全失保问题,开展“模拟小法庭”、“我是小大人”等自护体验活动,推出平安相伴——为农村留守学生赠送保险项目,为农民工子女成长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拍摄了全国首部农民工子女题材公益电影,联合“爱有戏”志愿者团队,组建农民工子女“快乐剧团”,由农民工子女和关爱志愿者担任摄制人员和演员,拍摄了公益电影《最好的未来》,让农民工子女和志愿者自己叙述自己的故事,目前影片已开始在全国试映。

(四)相亲相爱留恋“家”。2010年至今,团省委结合寒暑假、春节期间,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学生基本脱离了学校、老师的有效监管,亲情、心理、安全、学业等问题更加突出的实际情况,三次面向全国招募遴选青年志愿者深入乡村、集镇等留守学生聚居区域,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开展为期15天的“快乐学校——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期间,关爱志愿者们把留守学生之家作为主要活动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课外知识教育和素质拓展活动。此类拓展关爱阵地服务功能的活动,受到了青年志愿者和留守学生及家长的充分肯定。 来自四川理工大学美术专业的大一学生黄谢军本想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找一份兼职工作锻炼自己。但后来他毅然决定成为一名“快乐学校”志愿者老师。他说:“我想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陪伴他们,让他们不孤单,而且在施教的过程中,不仅能历练自己,还能陪伴留守的孩子,我觉得很有意义。” 来自彭山一小五年级四班的赵蕊小朋友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快乐学校”的留守学生。她说:“那么多志愿者哥哥姐姐在假期里来陪着我,我好开心,我还想当小记者,这样能和更多的人交朋友。”赵蕊小朋友的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她的母亲魏秀红自从听说有“快乐学校”后,立即就让女儿报了名。她说:“有志愿者陪着,我们在外边也比较放心。”

 二、效果启示

(一)积极争取支持,关爱工作纳入民生工程。2010年初,在团省委的大力争取下,省委省政府将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加大力度,重点推进,全省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工作实现了党政支持和社会力量相互促进的局面。2011年3月,省委省政府又将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和关爱志愿者队伍建设纳入2011年民生工程目标和“十二五”总体规划。同时,团省委联合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实施“快乐学校”——农村留守学生课外教育志愿服务计划的通知》,持续着力打造品牌活动

(二)充分整合资源,关爱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共募集资金1.2亿元,累计建设留守学生之家(阳光少年之家)4557所,覆盖全省181个县(市、区),招募组建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16万人,基本达到了全省农民工子女“关爱阵地全覆盖,关爱服务全覆盖”,逐步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的工作体系,探索了一条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新路子。

(三)形成长效机制,关爱工作实现规范运营。2006年9月,团省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13家成员单位出台并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2008年初,制订出台《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基本全覆盖工作的意见》,作为指导今后三年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根本性规划。期间,先后制定了《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四川省“留守学生之家”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四川省“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的目标和职责、规范的制度和管理,极大促进了关爱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持续化发展。

 三、专家点评

 四川团省委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将联合团支部、志愿服务站、留守学生之家(阳光少年之家)整合成“三位一体”的服务阵地。当然,这个“三位一体”的整合并不是要加强行政统合,也不是要减少各个服务阵地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而是要尽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信息、经验的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三位一体”的网络化建设,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可以在全省的范围内有效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社会更容易接受和认同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就把个体的力量和组织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留住志愿者,也有利于留住服务对象。 所以,我们借鉴四川团省委的经验,不能停留于表面模仿,而是要掌握一体化举措的各种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好政策的尺度,否则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执笔人:张 斌,王天波;点评专家:卢德平)

【责任编辑:蒋琰】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