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摘要:上海团市委采取“项目+团队”的工作思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动员志愿团队、企业员工、社会组织三支重要力量开展关爱行动,作为“亲情陪伴”志愿者,帮助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城市。充分借助上海青年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发布“关爱行动”的项目,形成项目的集聚效应,实施项目和团队的有效对接,建立“亲情陪伴”的专门队伍。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亲情陪伴”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高效与农民工子弟小学结对的形式,开展景点伴读、艺体发展、学习辅导3个项目,帮助农民工子女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健康成长。
一、思路做法 据最新统计数据,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302万,其中外来人口达到898万,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人数也已经达到了47万。上海市有农民工子女(含较集中)学校376所,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与郊区。上海农民工子女主要来自于安徽、江苏、四川、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目前上海17个区县均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宝山、闵行、松江等10个郊区县,约占上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总数的80%。2010年5月以来,上海团市委动员各级团组织推动“关爱行动”服务,开展“亲情陪伴”活动,制作了统一的标识体系。截止2011年5月10日,已结对学校数327,已结对子女人数137302人。 上海团市委主要贯彻“项目+团队”的工作思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动员志愿团队、企业员工、社会组织三支重要力量开展关爱行动,作为“亲情陪伴”志愿者,帮助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城市。
(一)以信息化手段聚集“亲情陪伴”活动资源。充分借助上海青年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发布 “关爱行动”的项目信息,形成项目的集聚效应,实现项目和团队的有效对接。对于有资金支持但无实施团队的项目,平台帮助其发布信息,采取团队认领项目的方式,为“亲情陪伴”活动提供资助,并对于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控,最终进行评价。二是对于没有资金支持但有实施团队的项目,平台帮助其找寻出资方,并给于其他资源支持和保障,让“亲情陪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成效。如暑期爱心课堂的“亲情伴读”由安利公司出资支持,在平台发布后,通过项目认领的方式,最终由16家基层团组织、10个高校志愿者团队、5家公益组织完成实施。
(二)以“企业公民日”模式激励员工参与“亲情陪伴”活动。企业员工是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上海团市委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亲情陪伴”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拓展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的途径。 6月24日是欧莱雅全球“企业公民日”,欧莱雅(中国)在上海启动欧莱雅企业员工志愿服务行动,重点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200名员工陪伴200名农民工子女代表,围绕科普、环保、教育三大主题,分10条线路开展亲情陪伴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城市。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欧莱雅研发与创新中心内,研发实验室成了科普讲座课堂,欧莱雅员工手把手教学农民工子女制作手工香皂、唇彩和洗发水。 5月31日由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安利公益基金会、上海美商会与共同主办“同筑梦想共播希望”——上海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行动在上海科技馆举行。来自卢湾区第三中心小学以及奉贤福祉学校的50名农民工小朋友与25名安利志愿者结对,共同展开了一场科普知识探索之旅。 “企业公民日”各类企业、各类机构设立的为社会提供服务、体现企业公民形象、培养员工公民精神的特殊日子,通常会选择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施的内容。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动联系企业,将关爱农民工子女“亲情陪伴”活动纳入“企业公民日”的内容,就活动支持、顺利开展、取得成效。
(三)以高校志愿者为主力实施亲情伴读计划。通过本市高校与民工子弟小学结对的形式,开展经典伴读、艺体发展、学习辅导3个项目,帮助农民工子女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健康成长。来自本市48所高校的171支项目团队,21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与全市的162所民工子弟小学开展结对活动。2011年7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指导,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爱心手牵手•相伴共成长”——暑期爱心课堂活动在全市徐汇、杨浦、普陀、卢湾、奉贤5个区11个教学点开设课程,在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累计招募174名青年志愿者为367名农民工子女提供了426课时(45分钟为1课时)、156门的丰富课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课程周期内,主办方尊重个体的差异,全过程跟踪每个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真实倾听孩子们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安利公司35名志愿者到11个教学点担任临时班主任,全程陪伴农民工子女完成课程学习,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开展心理辅导,建立个人档案,并将长期跟踪他们的成长发展。
(四)以社会组织联盟为基础构建“亲情陪伴”网络。社会组织是志愿服务的活跃力量,近年来,团市委通过扶持社会组织,逐步将相关工作项目分解和转移到社会组织,在市级层面建立“关爱行动”项目联盟,构建政策、资金、宣传的支持体系,推动项目落地,形成集聚效应,培育了一些好的工作项目。如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开展的“知闻上海”项目,通过游园会的方式,让农民工子女在志愿者陪同下了解上海、增长见识。 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组建“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团,为上海农民工子女开设合唱、舞蹈、吉他、笛子等音乐艺术类科目,丰富课余生活。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开展“阳光童年”项目,以民工子弟学校为平台,专业社工为民工子弟学校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指引与辅导,并进而推广到家庭服务。上海绿丝带公益社的“小土豆儿童心理情景剧”项目,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农民工子女自编、自导情景剧,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转变对生活的态度。 伴随社会转型,大量社会组织需要通过开展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来塑造组织的社会形象。将这些组织吸引到关爱农民工子女“亲情陪伴”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力量,也借助社会组织的创新性与活跃性,让“亲情陪伴”活动更加丰富、更有魅力。
二、效果启示
(一)促进和巩固了志愿结对关系,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感受关爱、获得温暖、健康成长。通过活动促进和巩固结对关系,发放《志愿者结对卡》,鼓励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并建立长期的结对关系。据统计,7月份,相关区县新增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结对数量250对,一对一结对能给农民工子女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温暖和依靠,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城市的归属感,尽快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二)通过特色陪护与伴读项目锻炼了团队,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和能力。通过搭建平台、各方参与的工作模式,志愿者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同时也达到了净化心灵、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深化了志愿服务理念,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外延。与此同时,一些志愿者团队和公益组织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如普陀桃浦教学点充分发挥朱雪芹志愿者分中心、小主人报社小记者团的志愿者、上海乐群公益服务社充分利用暑期爱心课堂开展志愿服务。
(三)善于发掘“亲情陪伴”的典型、深度报道,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团市委联合多家媒体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平面媒体共对“关爱行动”报道20余次,挖掘了多位典型人物,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同时,团市委利用上海青年志愿者官方微博(http://weibo.com/shvol)对活动的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并与各团区委、教学点、志愿者微博进行互动,提高了活动宣传的覆盖面。
三、专家评点
上海市委我们提供了如何在一个特大型城市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宝贵经验。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区域辽阔,人口众多,既要保证结对的质量,又要保证结对的规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都由共青团一家统筹协调,其工作强度和难度不难想象。上海团市委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全是重大节日——“企业公民日”、高校组织网络等手段,灵活运用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办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就其具体经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亲情陪伴”的资源配置。上海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运用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服务中,通过信息发布和网络招募,让“有心”、“有力”、“有钱”的各方力量沟通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了“亲情陪伴”活动的丰富资源,保障这一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
(二)利用高校、企业、机构的主题活动,融合到“亲情陪伴”志愿服务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企业公民日”、“高校校庆日”、“社会机构公开服务日”。企业和机构都要在这些特定日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参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亲情陪伴”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就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项目+团队”是有效推进“亲情陪伴”活动的方式。首先通过特色项目吸引社会关注、吸引公众参与;然后通过团队化实施让“亲情陪伴”活动切实可行、获得保障。这样,既开发可项目又锻炼了团队,特别是为社会组织提供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机遇,受到广泛的欢迎。
(执笔人:周志诚;点评专家:谭建光、王媛媛、卢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