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摘要:经过六年的探索,武汉理工大学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现已基本形成了“榜样感召与学生响应相结合、重点结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工作格局,通过利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提升关爱行动的“专业化”特色,并通过建立关爱基地,通过接力方式落实结对。
一、思路做法 武汉理工大学立足高校师生普遍参与志愿服务的高涨热情以及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关爱行动”的“项目化”运作模式;立足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建15个“关爱行动”基地,确保接力结对,落实“关爱行动”长效机制;通过树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获得者郎坤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辐射全校,激发热情,引导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热心倡导志愿服务。
(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升志愿服务层次。在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中,武汉理工大学一直坚持通过利用高校丰厚的师资、教学资源,提升活动“专业化”特色。志愿者在参加活动之前,都会配备专业老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期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志愿者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理学院、外语学院的志愿者进行数学、物理、外语等专业教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进行音乐、美术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学校还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人际交流漠视心理等方面问题,通过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源,邀请学校心理学专家、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心理疏导与援助。自2005年以来,先后24次开展“大手牵小手,一起去逛象牙塔——农民工子女理工行”的心理救援与服务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开展“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培训计划”,针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在假期对结对基地教师开展计算机、英语等课程培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二)探索项目化运作模式,完善关爱行动运行机制。学校通过创新模式,健全机制,依托各级志愿者组织将关爱行动具体细分为课堂支教、自护教育、科普宣传、感恩教育、素质拓展等五个部分,利用“项目化”运作模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五个部分各具特色,同时又有机结合,并根据项目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拔志愿者。
课堂支教项目采取“招募-选拔-培训-支教-反馈-表彰”的运行机制,在全校范围内招募选拔成绩优秀、课堂掌控能力较强的志愿者,定期为农民工子弟提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第二课堂课程,同时开展英语、科学等学科的专职教学。以定期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确保每一个参加“关爱行动”的志愿者在“上岗”之前都能参加一次系统的培训;在具体的支教活动结束后,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会,集中分享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的心得、经验和困难,为下一步支教工作的开展“献计献策”;并于每年的“3·5”前后召开表彰大会,对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自护教育项目立足学校“‘自护天使’志愿服务队”,选拔表演能力强、语言渲染力丰富的志愿者,并邀请自护教育专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志愿者们借助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深入武汉市各农民工子女学校,通过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由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团中央共同开发的青少年自护教育电脑小游戏——《果果平安假日总动员》,通过小朋友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形象,编排诸如“喜羊羊的六一”、“西游记之大战蚊子怪”等自护教育情景剧。截止2011年6月,“自护天使志愿者”在武汉市各小学共开展自护游戏培训、自护知识讲座、自护情景剧表演等53场,参与活动的小学生4700余人次,其中农民工子女3200余人次。这些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和教育引导,让他们形成自救自护能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也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自救自护办法。 此外,通过科普宣传项目,激发农民工子女追求科学、钻研科学的求实精神;通过感恩教育项目,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通过素质拓展项目,提升农民工子女确立团队精神、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三)创建关爱行动基地,以接力形式落实结对。武汉理工大学一直坚持依托各学院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对长期开展关爱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民工集中社区,通过组织挂牌、签订协议、明确服务内容等形式建立关爱行动基地,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志愿者们定期赴各结对学校开展活动,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结对学校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仅为“凌智小学”一个基地,就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1800余件,还筹措25000元资金联系武汉市奶制品公司,打造“营养早餐工程”,确保贫困小学生每天早上都能喝上一袋牛奶。目前,全校通过结对形式,共在武汉市建立凌智小学、卓刀泉小学、铁机小学、石牌岭社区等“关爱行动”基地10余个,先后有214个班级与各关爱行动基地学生班级建立结对,其中凌智小学、卓刀泉小学两个基地于2011年入选团中央第一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集善之家”项目。武汉理工大学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在服务地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设立“理工•滴滴GO”助学金,对当地贫困留守儿童接力资助,自设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百度贴吧”、“旧衣吧”、微博等平台,共联系资助人近百名,累计资助现金8万余元,募集各类物质金额达47万元。 在“大结对”的同时,积极促成大学生团支部与小学生中队的“小结对”。志愿者通过班级集中“合影挂牌”、定期一对一辅导、集体参加帮扶行动、公布结对志愿者手机号码、实现农民工子女愿望的“心语心愿”、资助贫困学生等形式,将志愿服务行动落到实处。由于大学与小学之间学制的差异性,每到大四刚开学的时候,毕业班团支部都会通过联系大一新生团支部,完成“结对转接”活动,用接力的形式确保结对工作的有效衔接。
(四)发挥典型示范效应,用榜样力量感召学生。在该校多年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该校管理学院研究生郎坤同学,从2004年本科入校后,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于2005年开始帮扶武汉市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屋顶小学”——凌智小学。她“六年不辍伴飞小雏鹰”,“用坚持传承卓越”的典型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先后荣获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跨越发展青年先锋”、“湖北省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学校通过建立“学校、学院、班级”的立体化宣传模式,积极创建各类平台,宣传郎坤志愿服务精神,在青年学生中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成立郎坤事迹报告团、召开郎坤先进事迹报告会、成立“郎坤志愿服务队”,激励了更多青年学生投身“关爱行动”,投身志愿服务事业。“郎坤志愿服务队”是武汉理工大学第一个以大学生志愿者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以“宣传实践郎坤精神、创新推广凌智模式、志愿服务弱势群体、关心关爱农民工子女”为宗旨,积极开展以“亲历助学”、“自护教育”为切入点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广大队员追随郎坤的足迹在帮扶农民工子女的道路上努力前进。
二、效果启示
(一)创造了志愿服务新氛围。六年来,通过积极开展项目化运作,拓宽了青年学生社会实践途径;通过广泛建立基地,确保了志愿服务的阵地化建设。目前,在全校范围内已营造出“责任担当、诚信感恩、励志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在奉献中收获,在友爱中快乐,在互助中共享,在进步中成长,通过志愿服务丰富了人生阅历,磨砺了意志品格,提高了综合能力,发挥了创造才能。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上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领导高度评价,团中央书记处和湖北省委领导同志曾专门前往武汉理工大学长期支教帮扶的江汉区凌智小学、洪山区卓刀泉小学现场调研指导。
(二)扩大了志愿服务参与面。在郎坤的先进事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一个郎坤引出武汉理工大学上千个郎坤”,现在全校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股热议“郎坤现象”、学习“郎坤精神”、积极参加“关爱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2011年以来,全校共举办郎坤参与并主讲的报告会17场、座谈会22场,近2万名青年学生与郎坤一起分享她的经历和感悟。团省委领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多次接见郎坤并参加郎坤报告会。
(三)拓宽了志愿服务纵深度。在深入调研和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将根据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现状,整合各级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优势资源,筹划开展“5+1彩虹计划”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系列行动,全面拓宽志愿服务行动的覆盖面。 该项目计划以武汉理工大学20个院级团组织,近千个团支部,15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为骨干力量,辅以全市其他高校及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与农工子女集中区、学校建立1000对共建关系,实施惠及6—8万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亲历助学”行动,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学业能力和自信心;通过“爱心联盟”行动,加深农民工子女感恩意识,培养健全人格;通过 “感受武汉”行动,增强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 “素质拓展”行动,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通过 “援助计划”行动,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通过 “志愿成长”行动,引导农民工子女树立志愿服务精神和提升志愿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开展20个志愿服务行动子项目、近100个志愿服务具体活动,打造“彩虹计划”品牌,完善志愿服务队伍的内部建设和造血机制,促进自我成长,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机会,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确保做到“常规活动周周有,展示活动月月新,特色活动亮假期”。
三、专家点评
在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就要结合综合性院校的特点,多头并进、整合协调,是组织动员工作的难点。武汉理工大学聚焦于模范志愿者郎坤的拉动效应,以此为杠杆推进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就有了抓手,力量就得到了聚集。但典型人物的树立和宣传,有时效果也适得其反,外部强加的人物典型,难以摆脱单向造势和宣讲的问题,因此受众往往不买账,费力而不讨好。郎坤来自于武汉理工大学,是从众多志愿者中自然形成的典型,武汉理工大学的每一位学生每天都可以见到这位榜样,可以从平凡的学校生活中时时刻刻体会到这位榜样的高尚精神。这样的人物典型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明星,说服力强,大家都可以学习、模仿。这也是武汉理工大学抓典型、树典型、学典型的高明之处。
(一)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工作之本。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农民工子女的需要有了充分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子女开展关爱行动。
(二)关爱行动模式力避千篇一律。武汉理工大学团委开拓出“招募-选拔-培训-支教-反馈-表彰”的运行机制,兼有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还将各类活动以课题形式设定条件,公开招标,权责分明,特别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有利于评估活动的成效。
(执笔人:黄 嵩;点评专家:卢德平 孙宏艳 王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