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微志愿 > 正文

张佳鑫:让夕阳红又遇上青春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8-01-12

来源: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

  在许多”90后“还在担心自己能不能独立生活的时候,1990年出生的张佳鑫,却在自己20岁时候,开始了陪伴千万名老人的爱心之旅。

  2011年5月份,还在读北京邮电大学三年级的张佳鑫,创立了“夕阳再晨”公益助老品牌,利用“互联网公益创业”思维,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问题,夕阳再晨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全国金奖、北京市“最美义工”榜样团体等荣誉。

  如今,已经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毕业的张佳鑫,依然坚守这份事业。他又结合自身的公益经验,发起“高校正能量”联盟,覆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27个省的102所高校公益团体,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了“抱团取暖资源对接”的平台。

  走出象牙塔 让夕阳焕发青春

  张佳鑫一直是个公益活动的热心人,2011年大三下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校园里看到了希望工程激励行动BC计划的宣传海报,一下子被上面描述的“鼓励青年人做创造性的社会公益服务”吸引了。于是,他召集了同班、同宿舍的十三位同学,成立公益服务团队。

  队伍拉起来了,“做什么”成了摆在这些学生面前的难题,张佳鑫把目光投向了银发群体——当今社会,科技产品和网络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轻人与科技创新轻松起舞,但老年人往往不会摆弄这些“新玩意儿”,享受不到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

  张佳鑫设想,如果通过年轻的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学电脑,为他们提供进入科技时代的路径,“夕阳红”也就可以重新焕发青春,回到“朝阳”状态,而充当桥梁的年轻人也常常被唤作“朝阳”,组织取名为“夕阳再晨”,再合适不过了。

  公益组织“夕阳再晨”诞生了,这些大学生们忙碌起来,寻找为老年人做科普活动的方法。

  当时正值高校的期末考试阶段,组织的成员们牺牲了部分复习时间,写起了策划书,一次次地商议,一遍遍地修改。然后,顶着外面的大太阳,走访社区,收集需求,最终将海淀区羊坊店有色设计院定为第一站,三个成员蹬着自行车,从北邮一路跑到了西站附近,在社区里贴上了第一张海报,然而,第一堂课并没有预期中的爆满——一间屋子里,只稀稀拉拉地坐了五个老人。

  看到冷清的现场,张佳鑫有点心凉,但他很快调整好状态,反思了这次失败:组织是新成立的,没有品牌,没有口碑,没有人会在一开始给予你无条件的信任。设计的社区海报,字号太小,视力普遍下降的老人们根本看不清楚,自然也就不会来上课了。

  吸取了经验,总结了教训,夕阳再晨又一次出发了,这次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去了解老人们的喜好,海报的字号放大到老人们能接受的程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电脑、数码相机、MP3、ATM取款机、网上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费、查询健康养生急救知识……张佳鑫带领着他的团队为社区的老人量身订制了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坐在课堂里的老人越来越多,细心的组织成员们拍下了授课的照片,打印出来,到社区进行交流时,也变得有说服力了。

  在海淀区蓟门里社区活动中心,张佳鑫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助老博士”。77岁的靳兰珍老人一开始连开关机都不会,在张佳鑫和团队的耐心帮助下,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上网,下载资料、QQ聊天、使用U盘都难不倒这位昔日的“电脑盲”,老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变化,“太有意思了,脑子一下子就开阔了,这回,可找到人生的乐趣了!

  现在,靳阿姨的晚年生活被大大丰富了,每天晚上吃完饭,她都会坐在电脑前,和邻居在网上分享下照片,看看QQ群里有什么新鲜事。

  蓟门里社区如今还流传着一首新《小城故事》:“社区故事多,最爱电脑课。青春靓丽大学生,他是志愿者。电脑摆在桌,老人身边坐。有问有答记笔记,求知似饥渴。学上网,发微博,老人生活真快乐……”

  这首歌歌词的创作者是社区里76岁的李幼华老人,她用朴素的文字、悠扬的曲调表达了对于张佳鑫和夕阳再晨成员们的谢意。

  张佳鑫的事迹感动了许多素不相识的老人,老人们发自内心的为张佳鑫送去衷心的祝福和更高的期望。何云春先生还专门填了一首词赞扬张佳鑫。

  满庭芳·赞优秀党员志愿者张佳鑫

  (何云春)

  日去星来,霞升山远,万木苍翠幽深。校园宁静,邀紫燕飞纷。学子长空寄梦,多行善,志愿情真。踏晨露,闻声破晓,挥墨写青春。

  担当,天下事,无分贵贱,岂论卑尊。挽手连心语,释放温馨。碧水秋风荡漾,助民众,满目清新。夕阳好,人生尽享,望月举金樽。

  牵手”互联网 “,服务老人逾百万人

  张佳鑫认为,电脑只是媒介之一,夕阳再晨的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为了满足老人们的内心需求。第一,是沟通、陪伴、了解新鲜事物的需求,许多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通过电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张望外面世界的窗口,缓解了他们的孤独寂寞。第二,老人们虽然大部分已经退休在家,他们还有自我展示的愿望,通过提供文娱联欢的平台,可以让老人们有热情学习各种才艺,比如书法绘画、棋艺茶道甚至昆曲艺术。第三,老人也有传承人生的需求,志愿者没有仅仅将老人当成受助者,也会向他们学习,听他们讲述老故事、分享老照片。

  自2011年创立开始,张佳鑫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卖过雪糕、明信片、芦荟胶、派发过洗发水,通过义卖和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保证了活动的持续性。

  六年来,张佳鑫在“夕阳再晨”项目中累计工作时间达5000多小时,整个团队累计服务时间达64788小时。

  现在,“夕阳再晨”团队已经带动起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安徽、湖南、山西等地的52所大学的志愿者,并成功开发百余讲课堂讲义,十余套夕阳再晨科技助老教学套餐,以及总开发字数超过37.8万字,总页数1036页的夕阳再晨系列出版图书——《手机里的大世界》、《爸妈微信e时代》、《助老志愿服务工作方法》,教学光盘及flash教学动画,义务为教育部、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的离退休老干部长期服务。

  “对老人最好的照顾就是陪伴。”年轻的张佳鑫说得郑重。“老人们教会我很多”,这句话,张佳鑫常挂在嘴边。老人们珍惜生活的态度,为人处世的经验,让他受益匪浅:“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关心现在的他们,就是关心今后的自己。”

  夕阳再晨的“互联网公益创业”的模式,积极寻求用科技手段解决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受益人现已达一百余万人。活动也得到人民日报、CCTV新闻联播、首都文明网、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新京报、大学生杂志社等全国百余家媒体的近万次报道。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那么老年人则是祖国的财富”,让夕阳焕发青春,是张佳鑫和他的“夕阳再晨”公益组织的初衷。“夕阳再晨”已经走过了六个多年头,规模遍及北京乃至全国诸多高校,张佳鑫带领他的团队虚功实做、难事长做、久久为功,锲而不舍,这种工匠精神正是当代青年所必须的品质。

  独木不成林 建联盟凝聚力量

  夕阳再晨的活动版图日益扩大,和社区、街道办事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张佳鑫建了个对外联络的QQ群,将关心组织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媒体记者们拉了进来。结果,群里成员的范围慢慢超越了助老圈,变得多元化,于是,张佳鑫琢磨着,要想办法把这些人凝聚起来,取得更大的公益效果。

  推广活动时,张佳鑫发现,大学生们的公益热情很高,但高校公益社团普遍圈子小、资源少、组织能力不足,宣传渠道有限,“瓶颈问题”得不到突破,能量也发挥不出来。

  基于这些现实问题,和几所大学的公益团队商量了下,2013年10月,张佳鑫利用夕阳再晨的成功经验,建立了“高校正能量联盟”,平台的定位很明确——“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

  截至目前,联盟已覆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27个省的102所高校公益团体。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联盟的整合,成员们的潜在能量被激发出来了,其中,由12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参与的“正青春益起行——高校路口文明引导大型公益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天有一百多名志愿者在路口进行文明引导,以自身行动倡导行人做文明有礼北京人,超过5000人次志愿者上岗,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8000余时,为近50万市民提供了志愿服务。活动线上宣传平台获得浏览及转发量共计4万余次。

  从2013年10月成立至今,正能量联盟的志愿者协助政府做过文明创建工作,当过引导员,倡导过文明旅游、在网络上为正能量点赞,也为各公益组织牵线搭桥,找来企业家培训联盟成员,找来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还为优秀团队提供社会企业孵化、跨界资源筹措、融资等服务。

  高校正能量联盟公益项目在全国“创青春”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在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注册为“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

  对于联盟未来的发展,张佳鑫和同伴们的设想是将其打造为一个“公益云孵化平台”,他认为,只有按照大学生自己的意识,抱团取暖、相互分享,才能激发出各个公益组织的活力和热情。

  做了六年的公益,张佳鑫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困难。他承认,自己选择了一条本来就不容易的道路,因此,更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他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用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改变社会。这也是社会创新的概念,用一个很小的杠杆,撬动一个天平,帮助到更多的人,这就是我的梦想。”

  公益青年 成为改变世界的种子

  张佳鑫品学兼优,其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6篇,被国际顶级SCI及EI检索收录,并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三星-北邮奖学金、R&S-北邮奖学金、安立-北邮奖学金、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并公派留学英国。

    课堂外,他利用自己所学“绿色通信”专业特长向社区居民普及基站及手机辐射安全知识,并作为大学生代表积极倡导和推动“蓝天行动”。校园外,张佳鑫在雅安地震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与当地红十字救援队一起发放救灾物资,慰问当地受灾学校;校园内,张佳鑫认为公益无小事,他在课余生活中还积极加入学生处公寓中心学生宿管会,用公益理念服务寝室同学,耐心讲解灭火器的使用知识并积极推广绿色校园理念。

    从小学支教到社区科普,从国庆游行方阵阅兵到深入社区服务银发老人,张佳鑫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体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六年时间、1099场活动、直接服务18000余名老人,间接带动100余万人次受益;到27个省市,102所高校、近万青年的公益团队。“不妄没于势力,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只要选对了奋斗的方向,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心中就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只要选择了为理想能坚持、不懈怠,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张佳鑫将一如既往的推动他们“90后”的“青年公益”中国梦,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在着眼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能想到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发动周围的人,创新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出一名当代研究生的时代感和责任感。张佳鑫,无愧于“北京榜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夕阳再晨,灼灼其华,青年公益,不负韶华。张佳鑫在尽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青年成为“改变社会的种子”,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

    (转载自《中国志愿》杂志2017年第五期)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