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益中国
2017年5月,“嗨森”团队的啾啾、桔梗、波斯、壳壳、橡果和决明在手作室进行手工制作,这次的主题是木工,他们利用废弃的桌椅板凳,完成了一件件精巧别致的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双11”这天晚上,当大家热议网购“成果”的时候,章鱼和决明还在忙着筹备12月要举办的“无用变有用”主题沙龙,从策划到执行,无数的细节改了又改,反复确认。
在四川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环协”),每个人都要取一个自然名,这是入会的第一件事。“章鱼”“决明”是四川大学2016级本科生石武和方炜碧的“自然名”,他们是环协“嗨森”手作室的现任负责人。
2015年10月,在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师颜烔、卢红雁的带领下,“Hand-some嗨森”手作室成立。工作室名称有着美好的寓意,章鱼介绍,“Handsome”除了有帅气美观的意思,拆分开来还是“手”和“一些”,代表手工创作和灵感,音译过来又为“嗨森”,是开心的调皮说法,也可以理解成“Hi,森林”,与森林做朋友。
“很多人心里有想法,却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来助推他们实现这些有价值的思考,嗨森就是努力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章鱼说,“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创新和实际行动宣传环保理念,最终让环保落到实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
工作室成立的两年里,他们通过举办比赛、沙龙,已经帮助至少100位有想法的同学完成自己的第一个手工环保作品。他们的目标是做到将手工与环保相结合,让无用变有用,让废物独具价值。
“用麻绳和坏凳子脚的木头做了一个灯,本来只是想尝试做出模型,但后来通上电,没想到灯一下子就亮了。”这个独特的“落地灯”是铃兰、靖瑜和猴子在上期“无用变有用”主题沙龙上的作品,当它发光的那一刻,大家都惊喜地笑了。
“无用变有用”是“嗨森”工作室的品牌活动,每学期末都会开展一次,至今已举办4期。临近学期末,工作室的成员都正在积极筹备这次沙龙上的作品。
“‘嗨森’的一大特点就是依托川大成立,但不拘泥于校园本身。”章鱼认为,与校外组织开展合作非常有必要。沙龙上,他们邀请公益组织一起参与。在成都高校“环保圈”内,“嗨森”已经算是小有名气,香港社区伙伴、GreenSOS集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根与芽、SREC可持续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组织都是“嗨森”的长期合作伙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嗨森核心团队成员目前有12人,经常参与活动的川大环协的会员也已经达到了300多人,除了“无用变有用”活动,他们也经常针对会员举办内部交流会。
章鱼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医科生,下学期将要搬去另一个校区,但他表示自己不会怠慢手作室的工作。“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技术,比如我们现在推广的定格动画的后期剪辑制作,大部分工作可以在网上完成,有活动要举办的时候我也一定会回来。”他说。
“大家都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除了手作室的工作,我们平时也经常见面,收获了最宝贵的友谊。”说到团队成员的关系,决明脸上止不住的露出开心与自豪。“嗨森”成员们一起筹备活动,一起参加公益比赛,一起探寻新思路,一起寻找合作伙伴。“我们一同见过凌晨四点的江安校区,在寒风中互相取暖,‘嗨森’就是我们的家。”
热爱与友谊让“嗨森”一直不断向前,但同时,对于一个新生的组织而言,他们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决明看来,由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人不会将环保付诸实践,他们对于公益活动“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这样的预设性想法,成为了“嗨森”大众化发展之路的主要限制。
他们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别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实践中。“困难存在,但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克服,带着充满创意的心与巧妙灵动的手在环保路上不断前行。”
提到扩大影响力实现大众化的思路,章鱼和决明提到他们正在推广的定格动画。他们用矿泉水瓶、易拉罐、卡纸、彩笔和相机创作出了第一部定格动画“瓢虫小绿”。一帧一帧拍摄照片,再把成百上千的照片做成视频,定格动画制作看起来只是这两个简单的步骤,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
定格动画逐渐成为“嗨森”手作室的另一块招牌。“动画本身看起来和环保实际联系不大,但正因为它的主人公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却可以成为主角,完成一系列‘探索’,这就很好的体现了废物利用的理念。”在团队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可以“传播开来、影响很多人的好方法”。目前,“嗨森”正与一些社会环保组织商讨合作,共同启动“绿芽计划”,开展社区定格动画教学与制作活动,让环保公益的理念走进成都的每家每户。(四川大学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