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
▲突击队队员正在搬运救灾物资。
突击队队员谭敏嘴里的馒头还没下咽,就睡着了。(本栏图片均由团市委提供)
8月7日早晨7时,猝然而至的暴雨在持续了9个小时后,让大山深处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梨坪、天池等乡镇遭受重创。洪水咆哮、山石滚落,农田房屋被摧毁,十几米宽的河面瞬间被落石填平,原本宁静和谐的村庄,满目疮痍。
灾难面前,各方力量迅速驰援。远在文县600公里外的山城重庆,一支红色队伍迅速集结,连夜奔赴灾区,为文县送去“重庆温暖”。
80小时、48名专业志愿者、3万余元物资,跨省救援的重庆力量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重庆山城雪豹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在与四川志愿者服务工作指导中心联系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地震后2小时内集结完毕,派出了医疗、抢险、通讯、后勤保障和疏散共5人组成的先遣小分队奔赴九寨沟救援。
途中先遣队接到通知,距离九寨沟86公里外的甘肃文县发生特大暴洪泥石流,灾情严重。“我们通过四川青年志愿者官微得知,九寨沟的救援力量已经饱和,我们迅速做出调整,往缺乏救援力量的文县挺进。”先遣队队员、山城雪豹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队长王大勇说。
经过10余个小时的长途奔波,先遣队于8月9日早上10点到达文县黎坪乡。“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碎石和浑浊的河水,残破的房屋前村民还在收捡所剩无几的‘财产’。”先遣队队员李东亮虽然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但依然被眼前的情形所震惊。
“因为陇南多石头山,泥石流夹杂了大量的巨石,遇到房屋,就像粉碎机一样,破坏力太强了。”文县天池镇白马村受灾群众师指新说:“许多房屋在我们眼前瞬间被湮没。”
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对接后,先遣队了解到文县还缺乏一定的救援物资。于是,突击队第2梯队带着救援物资连夜从重庆出发,于8月10日凌晨6点左右到达灾区。当日中午,第2梯队将带来的全部救援物资发放到梨坪镇玉坪村和九源村30多户村民家里。
由于文县当地夜晚气温较低,临时搭建的安置点缺乏棉被等物资,突击队又派出第3梯队紧急采购物资赶赴灾区。“我们在8月11日早上6点左右到达文县金坪村临时安置点,将550床棉被、60套帐篷、30箱矿泉水、10箱方便面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突击队队员陈飞钦说。
经过近80小时的奋战,突击队圆满完成了在文县的抢险救灾工作,于8月12日凌晨4∶00安全返渝。
重庆“馒头哥”火了朋友圈
感动两座城
突击队队员谭敏从文县救灾回来后就多了一个外号——馒头哥。
8月10日6时,在崎岖的山路驱车了近10个小时后,谭敏和第二梯队队员抵达灾区临时安置点,还没来得及休息,所有人就投入到紧张的抢险工作中。在连续工作了24小时后,当地青年志愿者陆续到达并加入救援队伍,谭敏和队友们才终于可以稍作休息。
拿着馒头,谭敏回到了救援车上,刚躺到后排座,深深的倦意就席卷而来。谭敏上演“三秒入睡”,刚刚咬下来的馒头还在嘴边,就歪着头沉沉地睡了过去。“正准备给他递水,结果就看到他这么睡着了。”队友陈军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长时间、高强度的救援工作考验着每个队员,我们都咬牙坚持着。”
陈军把这张照片放在了网络上,瞬间引起热议,网友给谭敏取了个可爱的绰号——馒头哥,并纷纷评论:馒头哥好样的,山城人民和甘肃人民同在!
其实,谭敏并非个例。抢险救灾中,突击队队员每一天都在经历着各种生理和心理的考验。“队员中有医生、退伍军人、国企职员、工厂老板等等,虽然平时会定期接受专业训练,但是抢险救灾的强度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依然是巨大的挑战。”王大勇说,“队员们累了就在树下倚着睡,饿了就啃个冷馒头,大部分时候都在强打精神工作。”
因为专业,危困之时方能显身手
8月11日,在金坪村的临时安置点,埋头疏通帐篷旁排水沟的突击队队员吴建波看到正嬉笑玩耍的当地小孩,他用手机定格下这美丽的瞬间,并分享到朋友圈:“翻山越岭的劳累在看到他们笑脸这一刻被冲散,真希望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能让他们在灾难面前一直保持微笑的勇气。”
据了解,重庆山城雪豹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成立于2016年5月28日,现在拥有固定队员416名,是团市委牵头组建的一支应对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抢险的“专业、极速、高效”志愿救援力量,也是全国首支省级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突击队专业性强、反应速度快、救援经验丰富,能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救援,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抢险救援、灾后心理疏导、灾后防病知识宣传、物资清理等工作。
“山城雪豹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的队员表现得非常专业,到达灾区后根据安排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为文县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共青团文县县委办公室干事张海俊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