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如果狮子、大象会说话,一定会向他们表达感激……
在非洲,中国志愿者“自带干粮”反盗猎
6月15日,中国志愿者和马纳普斯国家公园园长阿亮将动力三角翼推出机库。
6月15日,中国志愿者王珂、张广瑞、王伊琳、于扬和梁佳俊(从左至右)在宿营地。 图片均由新华社报道员陈雅琴摄
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津巴布韦当野保志愿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没有酬劳,咬得一身包,天天跟动物周旋,还要自己贴钱吃喝,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中国志愿者来此投入反盗猎工作?
“你就是万千生灵的一员,早上走出帐篷,发现大象在远处看着你,你会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身为一名野保志愿者,你所获得的,远远超过你所付出的”
“清晨,一头雄狮站在河边,威严而惆怅,似乎对未来感到迷茫。”
“昨晚巡逻时遇到一群非洲野狗捕食了一头黑斑羚,后来鬣狗也跑来抢食,让我们赶上了一场大自然生态链的演示课。”
“晚上一只鬣狗来营地叼走一袋垃圾,躲到帐外撕咬,响动很大。当我拿手电照它的时候,它龇着牙露出诡异猥琐的笑容。”
“接到有盗猎者的线索,今天一早我们的飞行员带着公园警察进行搜寻,至少会吓跑他们。”
这是一群中国志愿者的朋友圈状态。在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国家津巴布韦,他们活跃在野生动物保护第一线,吃着从没吃过的苦,应付着从未想过的挑战,驾驶着动力三角翼、冲锋舟等装备,阻止盗猎者的脚步,让野生动物不受打扰地栖息在它们的乐园。
盗猎者的“克星”
动力三角翼、小型直升机、夜视仪、热成像仪、专业级无人机、冲锋舟、升降机等一批“中国制造”设备,让中国志愿者在这里参与的野保事业如虎添翼,盗猎事件大幅减少
6月17日清晨,中国志愿者、资深飞行员于扬带上阿亮,驾驶动力三角翼飞上马纳普斯国家公园的上空,开始了每天两个小时的例行巡视。
阿亮的本名叫尼亚孔巴,是马纳普斯国家公园的园长。志愿者带他去广州学习动力三角翼飞行时,教练给他取了这个中文名。“我们在空中飞行两个小时,基本可以绕整个国家公园飞一圈,开车的话,旱季需要一整天甚至更久,雨季则基本无法实现,动力三角翼帮了我们大忙!”阿亮说。
从一两百米的空中往下看,马纳普斯就像一块绿色的翡翠,美丽的赞比西河从其北侧流过,在“上帝视角”的注视下,黑白相间的斑马、卷着鼻子的大象、趴在河里只露出脑袋的河马和鳄鱼……各种动物星散在这块翡翠上。
“如果有盗猎者,我们在空中会看得清清楚楚。”于扬说。
马纳普斯国家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自然遗产,生活着大象、狮子、羚羊、河马、鳄鱼、鬣狗、非洲野狗等350多种动物,面积达2196平方公里,也是盗猎分子的垂涎之地,以至于津政府不得不将保护区内最珍稀的动物犀牛迁至他处以避免遭到毒手。
津巴布韦一度被称为非洲国家中保护野生动物的典范。但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制裁导致该国经济下滑,政府在野保投入上力不从心,盗猎事件层出不穷。
阿亮告诉记者,在马纳普斯,手机没有信号,通讯基本靠吼;车辆时常抛锚,交通只能靠走,种种条件制约,导致反盗猎工作一直举步维艰。
2015年至今,中津野生动植物基金会派遣了三批志愿者来到马纳普斯从事动物保护和反盗猎行动,每批时间1-3个月。中国志愿者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过硬技术,与工作人员一起,肩负起反盗猎的重任。他们带来的,还有盗猎者的“克星”——动力三角翼。
动力三角翼飞行器也称动力悬挂滑翔机,是航空运动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轻型动力的飞行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欧洲兴起。由于其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近年来,动力三角翼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运输、勘察、农用、防火、航拍、救灾等行业中。
阿亮告诉记者,动力三角翼对开展反盗猎行动帮助很大,马纳普斯面积不小,保护区内道路崎岖,一些开车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驾驶动力三角翼30分钟即可到达。在巡逻中,动力三角翼可以飞得很低,能够360度无死角地监控整个保护区,巡航距离达300多公里,时速可达80公里。同时,它在空中巡航时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到方圆几十公里,对盗猎者有很强的震慑作用。
“如果我们得到线报,开车赶到事发地点,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盗猎分子可能早就得手并扬长而去了。”阿亮说,“有了动力三角翼,我们就可以迅速赶到,拯救更多生灵。动力三角翼对盗猎者的震慑作用也很大,这段时间以来,得益于我们每天的巡逻,已有一个多月没有盗猎事件的报告了。”
除了动力三角翼之外,志愿者还带来了小型直升机、夜视仪、热成像仪、专业级无人机、冲锋舟、升降机等装备。这批“中国制造”设备,让中国志愿者在此参与的野保事业如虎添翼。“希望通过这些装备,确保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在河里还是岸上,我们都能通过专业设备锁定盗猎者,并第一时间通知园方。”这一志愿行动的组织者王珂说。
当公益迈出国门
“中国人不会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上缺席。希望通过这一公益行动,改变当地人和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王珂是一个很爱玩的人,他登过珠峰、潜过深海、能开飞机、也会玩枪,在极限运动圈中颇有名气。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北京组织志愿者前往灾区救灾,也第一次体会到志愿活动的含义。
“当时我和朋友们商量,我们有技术,有装备,可以利用我们的专长,帮助更多的人,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么?”王珂说,从此他爱上了志愿工作,加入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专业公益紧急救援机构——蓝天救援队,多次参与各种灾害事故的救援行动,为许多身处险境中的人们提供帮助。
渐渐地,王珂把公益的脚步迈出了国门。他带领团队在缅甸北部为难民提供救助,又来到红海之滨吉布提教孩子们学中国武术。
“有人说,中国国内还有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什么要去国外做公益?我觉得,中国已然是一个大国了,但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除了硬实力,还有软实力;除了官方外交,还应有民间外交。我们中国志愿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有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海外树立中国人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像西方非政府组织那样,向全世界更多国家传播中国人的理念和价值观。”王珂说。
2015年,王珂把目光投向了津巴布韦的反盗猎事业。他希望通过动力三角翼、无人机等空中装备,帮助提高当地管理部门对于盗猎行为的监控和打击能力,进而遏制盗猎,保护野生动物。
“一方面,津巴布韦野生动物众多,但保护力量因为资金等原因跟不上,很希望有人伸出援手;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公益行动,改变当地人和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人不会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上缺席。”
但显然,要改变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并不容易。在津巴布韦从事野保活动的大多为西方非政府组织,王珂和他的团队与这些非政府组织接洽寻求合作。这些组织往往一听说是中国志愿者团队,便婉拒了合作邀约。只有一家非政府组织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提出的条件却让他哭笑不得。
“我们很愿意跟你们合作,希望你们当我们的‘线人’。”那家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对王珂说,“你们装成要买象牙和犀牛角的中国人,去帮我们跟盗猎分子接洽,‘钓鱼’,我们带警方去抓捕他们。”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个别中国人在非洲非法购买象牙、犀牛角、狮子爪等野生动物制品,还吃穿山甲等野味。再加上一些西方和当地媒体的推波助澜,抓住个别中国人走私象牙、木材的个案大肆渲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个中国人群体在动物保护领域的形象。”在津华侨、中津野生动植物基金会主席宋黎说。
如果答应他们的要求,中国人在当地的形象就更差了,自己的团队岂不成了“汉奸”?王珂又好气又好笑地拒绝了对方,他决定自己单干。
中国驻津使馆对这一公益项目非常支持,特地出具公函,向津方政府部门推荐。同时在津华侨也起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们利用熟悉当地政治文化的优势,与津方官员耐心解释与沟通,大大加快了这一公益项目在津落地的速度。
“我们和西方某个非政府组织在津同时申请一个公益项目,我们已经开展了第三批,而他们的申请可能还没批准,这既得益于中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又得益于使馆和在津华侨的沟通协调。”王珂说。
“中国人是真正来做事的”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中国对我们的支持都是无条件和一如既往的
让动力三角翼进入马纳普斯,一开始园方是持怀疑态度的。
“起初我们不相信来自中国的志愿者能把项目做起来。”阿亮说,在此之前,每年都有几个西方非政府组织来马纳普斯考察。“他们说要跟我们合作,要来帮助我们,但往往是来考察一番,跟我们园方谈一谈,开个会,然后就没下文了。”几次被“忽悠”之后,园方对这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队的热情也减去了大半。
“要打消园方的顾虑,就得靠自己的行动。”王珂说,两年多来的3次志愿行动中,他们用自己对志愿工作的热忱,让园方感受到“这群中国人是真正来做事的”。
同时,中国政府的给力援助,也让志愿者们的行动更有底气。2015年12月,中国政府向津巴布韦捐赠了价值1400万元人民币的一批物资,包括越野车、皮卡车、载货汽车、平地机和拖拉机等各种车辆,以及手持对讲机、太阳能移动电源、背包、睡袋、冲锋衣、帐篷、望远镜、手持GPS定位仪、柴油机和水泵等装备。津巴布韦环境部长穆欣古里表示,中国提供的援助物资对津巴布韦开展反盗猎活动意义重大。
“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援助,马纳普斯国家公园的装备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打击盗猎分子的能力也更强了。”王珂说,“更重要的是,园方对我们更信任了,也更愿意与我们开展更大范围的合作。”
“中国在履行野生动物保护责任方面做了很多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中国对我们的支持都是无条件和一如既往的。”阿亮说,“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这种支持对我们反盗猎事业的帮助。”
参加过两次志愿行动的飞行教练胡英健记得,去年中秋,他正在保护区与阿亮一起巡逻。每个月圆之夜,都是盗猎的高发期,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盗猎分子所觊觎的大象、河马等动物将无处遁形。但他们守了一个晚上,没有听到一声枪响。
“感谢你们!你们在空中飞翔,盗猎者都不敢来了!”阿亮向胡英健竖起了大拇指。
“这夸奖,是最好的中秋礼物,比给我吃几个月饼还高兴!”胡英健说。
胡英健还记得,去年8月下旬某天,保护区工作人员迪纳耶发现了一具被枪杀的大象尸体,为了取下象牙,大象的脸都被割开了,惨不忍睹。他判断盗猎者还在附近,可能继续作案,便立刻用手台通知了胡英健。胡英健带上工作人员,驾驶动力三角翼追踪,迫使盗猎者望风而逃。“他们怕留下痕迹让我们追上,连鞋都扔了,光着脚逃走了。”
目前,中津野生动植物基金会向园方捐赠的直升机、动力三角翼、橡皮艇、升降机等装备,都已经在马纳普斯投入反盗猎工作,去年园方就用橡皮艇抓获了一批盗猎分子。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中国志愿者在津巴布韦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和声誉。此次志愿活动期间,津巴布韦非洲野狗协会就主动上门,希望王珂和他的团队帮助该协会用动力三角翼协助保护濒危的非洲野狗。还有不少非政府组织与王珂联系,询问其还需要哪些物资和帮助。
“吃没吃过的苦,看终生难忘的景”
有个志愿者,被芒果蝇在皮肤上产了卵,蛆就在皮下寄生了下来,在他体内到处钻来钻去,最后去中国援津医疗队才把蛆取出来
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津巴布韦当野保志愿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吃没吃过的苦,看终生难忘的景。”参加了3次志愿行动的张广瑞说。
“在这里要应付的挑战,都是在国内根本想不到的。”张广瑞让记者看了身上被蚊子和跳蚤咬的70多个包,“这里的虫子特别毒,有些肿包半个月都下不去。上一期有个志愿者,被芒果蝇在皮肤上产了卵,蛆就在皮下寄生了下来,在他体内到处钻来钻去,最后去中国援津医疗队才把蛆取出来。”
由于距离首都哈拉雷太远且交通不便,蔬菜的补给成了一个难题。记者在志愿者宿营地的厨房看到,除了各种品牌的咸菜之外,只有储存时间较长的洋葱和土豆等几样东西,绿叶菜则是完全没有。
“国家公园有规定,所有补给都必须从外面带入。我们在这里不能种菜,不能钓鱼,也不能打猎。”王珂苦笑着说。“补给又比较难,要弄到新鲜蔬菜,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旱季还好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雨季才是对补给的最大考验,因为道路泥泞,车子很难进来,补给往往要一两个月才有一次。
张广瑞回忆起人生中吃过的最难忘的一碗回锅肉。“那是第一次来马纳普斯,当时正值雨季,其他补给品基本都吃完了,只能天天啃土豆。一天晚上,我们在厨房找到一块肉,时间放久了,都有点臭了,硬着头皮用这块臭肉和大葱炒了个回锅肉,没想到还挺好吃,味道至今难忘。”
没有酬劳,咬得一身包,天天跟动物周旋,还要自己贴钱吃喝,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这些中国志愿者来到万里之遥的津巴布韦,投入反盗猎工作?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有偏见,认为中国人爱买象牙,爱吃野味,是动物的‘天敌’。”志愿者袁洵杰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志愿行动改变他们的印象。”
“当你驾驶着三角翼,你就相当于拥有‘上帝视角’,可以从数百米高空俯瞰大象奔跑;当你住在保护区里,你就是万千生灵的一员,早上走出帐篷,发现大象在远处看着你,你会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志愿者梁佳俊说。“身为一名野保志愿者,你所获得的,远远超过你所付出的。”
来津巴布韦之前,志愿者王伊琳对这趟非洲之行有不少顾虑。但一个多月的志愿工作之后,她已经不想离开了。在国内有手机依赖症的她,现在可以一两天不碰手机。
“有一天早上,天刚拂晓,一只狮子来到河边,看着朝阳,我就这么远远地看着它的背影。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的景象。”王伊琳说,中国志愿者来到这里,正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让这样的美景能够永恒。
帮助当地人“拔穷根”
盗猎者多是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百姓,他们在国际非法象牙贸易链条中处于末端,为养家糊口铤而走险
6月25日,第三批志愿者结束他们在马纳普斯的一个半月志愿任务,启程回国。按照计划,下一批志愿者将于今年11月来津,王珂计划未来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一些。“希望随着项目的进行,以后能实现志愿者驻扎常态化,每年两批志愿者,每批半年左右,确保保护区内一直有志愿者,协助园方进行反盗猎行动。”
与此同时,王珂和他的团队也在筹措资金,希望对装备进行全方位升级。
“现在我们在空中发现盗猎者,只能警告他离开,并向地面人员报告。但因为动力三角翼无法垂直下降,所以很难抓住他们。”王珂说,下一步计划购买一架二手的六座直升机,这样一旦发现盗猎行为,持枪的园方管理人员可以与志愿者一起行动,直接对其进行抓捕。
反盗猎,治标更要治本。在王珂看来,贫穷是当地百姓参与盗猎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马纳普斯出现的象牙盗猎案件,盗猎者多是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百姓,他们在国际非法象牙贸易链条中处于末端,为了养家糊口不惜铤而走险。
“反盗猎干预应该包括一系列针对当地居民的减贫和教育工作,而这也是非政府组织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王珂说,“未来我们的工作重点,要落在帮助当地人摆脱贫困上。”
帮助当地人“拔穷根”,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教育水平。王珂正在推进帮助国家公园附近村落安装一些太阳能发电板,为村庄供电,同时考虑在附近建一所学校,使村里的孩子不用走太远的路,冒着被野生动物袭击的危险就能上学。
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也很关键。在王珂看来,马纳普斯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保护区,很适宜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如果能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旅游,就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也会促进他们收入的提高,这样会有助于盗猎行为的减少。”
保护区里的一些麻烦,同样也可能是商机。这段时间,志愿者一直忙着用升降机为园内的树木清除槲寄生。“河的上游修建大坝后,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导致槲寄生在马纳普斯的许多树上都有出现,如果不把它们清除掉,树就会大批死亡。”王珂说,“但槲寄生同时也是一味中药药材,有经济价值,如果能加以利用,形成良性商业模式,对这里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将很有裨益。”
“如果狮子、大象会说话,它们一定会向这些中国志愿者表达感激。”阿亮说,“感谢中国人在这里和我们并肩战斗,一起守护这片野生动物的乐园。”(记者 张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