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日报
事实上,一种有效的服务运作模式,关键要对接起“服务”和“需求”的两端。目前,不少地方在推进志愿服务时,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对接路径,这自然就难以产生精准服务的实效。
仅今年4、5两个月,苏州太仓新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就超过了2万名,这样的增速很了不起。火热的志愿激情,得益于当地创新推出的“志愿+”服务模式。在各地着力推进文明建设的当下,这种“井喷”式的志愿服务提供了不少启示。
首先是“政社互动”要开展得更加充分。应该说,志愿服务的勃兴,客观上有着厚实的社会土壤。多年来,太仓率先持续地推进“政社互动”,培育起了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方式来推进志愿服务和社会事业深度融合,自然成为“临门一脚”,推动起来就容易得多。
“政社互动”,关键要“动”起来。太仓志愿服务为何能做得风生水起?一方面得益于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则是非常重视培育社会组织,使之有足够的服务和运作能力。借鉴太仓经验,就该在这两个方面发力,真正让志愿服务组织不仅能扩面,而且在服务能力上能强起来。
其次要创新志愿服务的方式。面对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太仓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和活力。事实上,一种有效的服务运作模式,关键要对接起“服务”和“需求”的两端。目前,不少地方在推进志愿服务时,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对接路径,这自然就难以产生精准服务的实效。
做好志愿服务,还需要用好互联网思维。“点对点”的服务,可以让志愿者通过扫二维码就能接入“服务端”,同时能很快挂上“需求端”,这样的志愿服务效果就能明显提升。如今的人际交往方式变了,志愿服务也要及时跟进,否则就会原地踏步,收效不大。
当然,各地在推进志愿服务时,还是需要抓好一些基本的阵地建设,像有些社区设立的“爱心超市”,街道上建立的“爱心驿站”等,这些标志性的志愿服务窗口,对于吸引爱心人士的捐助和志愿者参与服务,都能发挥很好的示范效应。
创建城市文明,扩大志愿服务者群体是其中的重要考量,也有助于丰富服务内容,夯实创建基础。在这方面,太仓的实践案例里,藏着很多可以分享的营养。(评论员望路)
原标题:凭啥来让志愿服务“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