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旧衣回收:如何让微公益走得更远?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6-30

来源:新华网

  厦门多个小区出现了衣物捐赠箱。

  捐赠一件旧衣,献一份爱心,是时下流行的一种“微公益”。然而,旧衣捐赠不便乃至捐赠无“门”,却成了不少都市人的“烦恼”。

  最近,跟其他城市一样,环保旧衣回收箱悄然现身厦门一些小区,为市民旧衣捐赠大开方便之门。便利的旧衣回收在深受点赞的同时,也收到了一些质疑声:“这些回收箱为何能随便进入社区?”“所回收旧衣做何用处?”“会不会借公益的名义行转卖旧衣牟利之实?”“公益回收机构靠什么盈利?”

  旧衣回收如何平衡公益与盈利,关系到公益道路能走多远。在监管与规范的同时,并引入竞争机制,被认为可能是眼下较为可行的妙方。

  设回收箱

  爱心就近“安放”

  24日,吕岭花园的黄女士又打包了一大堆换季衣服,放进了小区内的旧衣物回收箱里。大概从5月初开始,小区内突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全身绿色的旧衣回收箱,成了小区的一道新风景。

  不仅在吕岭花园,仿佛一夜,旧衣回收箱在厦门其他小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记者在一些小区内看到,这些长方体的回收箱子大概一人多高,近顶部的位置上写着“旧衣物回收箱”字样,另外还标有一个“推”字与箭头标识,居民可以沿着箭头指向将旧衣服放进箱子。有的回收箱上,还贴有回收类别的图示,有衣服、裤子、鞋子、背包,以及可回收的标志。只要打开箱子下方的铁锁,就可以把里面的衣物取出来。记者跟踪了解到,设置这些回收箱子的,除了一家名为聚爱公益的社工组织外,还有一家名为恩典公益的非营利性民间公益组织,其中,聚爱公益的箱子上甚至还有回收机构标志及二维码。

  “不得不说,旧衣回收箱确实便捷。有了它,家里堆积不穿的衣服便有了好去处。”黄女士说,每次看到新闻报道说旧衣服可以捐赠给贫困地区,她都很动心,就是不知道要到哪里捐赠,或者是捐赠点离家太远,只好作罢。现在,回收箱就设置在家门口,既解决了她家旧衣物堆积的难题,又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她认为这个项目很好。

  事实上,厦门至少从2000年开始就出现了旧衣物回收机构,回收模式也不尽相同。

  目前,厦门较为人所知的旧衣回收机构有海沧石室禅院慈善会、思明明发商业广场海峡公益服务中心和小鱼网“衣公益”。石室禅院率先开启“定点回收”模式并延续至今,海峡公益服务中心以及“衣公益”也基本将这一模式作为他们旧衣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衣公益”还曾根据需要组织进社区收旧衣活动。不过,定点回收固然好,却在便利性方面有待提升。

  2014年,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两名大二的学生林静和李美萍发起设置了旧衣回收箱,但全市就设置了3个小红箱,分别设在厦大西村、七星路和工商旅游学校内,一样不方便;两三个月前,可以随时捐赠旧衣的“爱心墙”在厦门风行起来。但也因为捐赠量太大、存储成问题而陷入困境;今年5月份,由几位90后大学生组建、致力于环保公益处理的创业团队“飞蚂蚁”进入厦门,可以在公众平台上接受微信提前预约捐赠或者申领旧衣,还出快递费让快递员上门回收,这一形式目前看来比较便捷,但效果如何也有待观察。

  回顾厦门旧衣回收的历史,其模式一直在演变和发展——最为直观的是,设置的点越来越靠近家门口。一位网友形容说,在小区广泛设置旧物回收箱,终于让爱心得以就近“安放”。

  旧衣回收

  平衡公益与盈利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扔掉旧衣服逾2600万吨,民间回收、捐赠旧衣的需求和呼声很高。而旧衣服回收机构的出现,如聚爱公益、恩典公益等深入小区设置回收箱,受到了多数群众的欢迎和点赞。恩典公益厦门分部理事张融松告诉记者,他们做好了100多个箱子,5月份进入厦门时首批投用了几十个,几乎每个箱子都是很快就堆满了旧衣服。就在25日,他们将收集到的一批旧衣服发往了云南的贫困山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旧衣回收机构和回收箱进入厦门还不久,就遭遇了信任危机。除了“回收箱如何进入小区?”“回收机构是不是有资质?”等最基本的疑问,公众质疑的焦点主要在于“回收的衣服怎么处理?”“回收机构到底是公益,还是借公益慈善的名义去盈利”。

  “回收这些衣服到底做什么用?回收箱上有的连单位名称都没有,怎么让人放心呢,会不会拿去悄悄处理再打折销售?”住在西林东里的居民陈毅飞先生说,他最担心的是一些个人或者机构借公益慈善的名义来做旧衣买卖。做生意的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旧衣回收箱成本至少上千元,粗粗一算,光投放100个回收箱这一项开销就在10万元以上,再加上不小的物流运输费,“说纯粹无利可图,恐怕很难让人相信”。

  据了解,石室禅院处置旧衣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善男信女的捐助;海峡公益服务中心则有物流公司减免费用,且同样有企业及爱心人士捐款;而“衣公益”目前是靠发起者进行募捐。“一辆七米长的货车运营运输一趟就需要几万元的花销,如果仅仅靠大家捐钱,是远远不够支撑这个项目的。”一名业内人士说。

  据张融松透露,恩典公益对收集到的旧衣物会先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把比较新的旧衣进行清洁、消毒、熨烫和包装,运往云南等西部的贫困地区或者灾区,进行捐赠或者交给当地的爱心组织,这类旧衣占的比例大概三成;此外,还有约三成的旧衣服,由于太旧不适合捐赠,工作人员就会按面料分类,交给专业物资回收再生公司进行纤维化处理,变废为宝,然后兑换一些手套、塑料垃圾袋、爱心拖把等物品,再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回馈给社区、居民;余料部分就卖给物资回收公司,获利部分用来反哺项目运营。

  “公益并不是必然要与盈利绝缘。”张融松表示,人们习惯于把“公益”与“盈利”严格区分,总认为做公益就不能谈盈利,这是对“公益”的误解,“社会组织乃至私企、个人,从事公益项目取得正当收入是被允许的,关键是要平衡好公益和盈利的比例,严格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引入竞争

  提升公益公信度

  那么,该如何提高人们对旧衣回收最终去向的放心度和信任感?

  在2014年的厦门“两会”上,民进厦门市委文化出版支部郑东就提出,建议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废旧衣物回收渠道,制定行业准入资格等;鼓励并扶持各类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成立旧衣服回收公司,政府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可以考虑财政补贴;借助街道或居委会帮助,在街道和社区设置回收点,并设专人看管;建立分拣中心,将旧衣被分成不同档次,质量好的衣被可再使用;普通衣被可成为制造纺织品和纸张的原材料;最差的可用于垃圾焚化厂,直接转化为热能或发电;奖励捐赠者,分为物质补贴与精神嘉奖,比如可以发放捐赠衣物证书。

  “一个企业的公益常常得不到支持,主要是公信度不够。”在聚爱公益厦门服务站负责人王先生看来,回收机构的资质是一个方面,更主要是透明。他说,聚爱公益在回收箱上附上二维码,居民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平台上了解到机构的工作流程乃至旧衣的去向,因此得到了各地市民的广泛信任。

  而张融松则认为,政府监管很重要。身为福清籍新西兰华人的他说,其实国内的旧衣回收流程跟国外差不多,但差距就在于监管环节,“国外对旧衣回收后的流向监管得非常严格”。不过,在目前情况下,他认为回收机构自身也可以在提升民众信任度等方面有所作为,比如机构的公益活动不妨与志愿者专业服务相结合,“志愿者负责宣传、收集和管理等前端事务,运输、处理等终端事务则由企业负责,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拓展服务面,还能获得更多认同”。此外,他还认为,回收机构可以邀请、组织市民或者媒体代表到仓库里实地参观、征求建议,甚至可以跟踪旧衣处理全流程。就恩典公益而言,他们目前的工作更多是在仔细考察、把关、选择专业的物资回收公司,了解他们的处理流程,避免旧衣被翻新重新回到市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在政府和社会监管均难以到位的情况下,改变回收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有可能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说,政府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让这些企业用诚意、用行动、用公开的账目明细去竞争。未来,一个小区内可以有多个旧衣回收箱,小区居民愿意捐给哪家企业就捐给哪家,“这既能缓解公众的信任危机,也给企业上了一道紧箍咒——谁能争取更多支持,谁就能发展得更好”。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