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青团网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总体部署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时代主题,牢记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文化建设、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核心竞争力,当好志愿服务事业的排头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不断健全组织网络。积极争取党政支持、重点推动市、县两级青年志愿者的规范注册,实现所有的县市普遍成立团属的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过总结“本禹志愿服务队”等工作经验,推动高校普遍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持在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建立青年志愿者组织,尤其是在抢险救灾、环境保护、助老助残等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领域建立专业的志愿服务组织。发挥团属志愿者协会的枢纽功能,积极推进团属志愿服务组织与社会组织的紧密结队,为社会组织提供信息、项目、场地、资金、培训、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开展引导青年公益社会组织参与团的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吸纳符合条件的组织为协会会员。推进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建团,按照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通过组织化推进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基层团组织辖区志愿者组织”的新型覆盖青年的组织框架,在符合条件的基层志愿者组织当中逐步建立团组织。
(二)加快完善项目体系。不断加强对全团重点项目的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和协同推进,深入实施关爱行动、阳光行动、西部计划等项目,全面启动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有效扩大品牌影响。坚持资源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县级以下青年志愿者组织实施项目的支持、引导力度,主动加强对高校、社区、企业和各类青年自组织、网络自组织等基层较活跃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的指导和服务,通过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形式发现、培育、推广能创新、易操作、可复制的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做好项目管理,不断加强项目征集、开发、展示、申报等工作,及时汇总志愿服务项目基本经验、主要特点和特色做法,逐步建立一个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的志愿服务项目库。要在建好项目库的基础上,有效推动项目交流和资源整合,建立起全国重点项目与地方项目、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专业性项目与一般性项目相得益彰、覆盖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项目体系。
(三)切实抓好队伍建设。拓宽招募渠道,鼓励各地探索创新注册方式,推动线上注册和线下注册相结合,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志愿者注册、项目征集发布、信息交流互动,到2018年,实现规范化注册志愿者总数突破6000万。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分层管理、分类培训”的原则,指导省、市普遍建立志愿者培训机构,推动培训机构逐步向县级延伸,并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学校设立培训点,让培训最大限度覆盖志愿者和青少年群体。要依托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公益组织,通过集中培训、网上公开课、现场教学、新媒体互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培训的质量和成效。发掘骨干力量,在重点项目、重大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培养一大批大局意识强、管理能力强、宣传动员强、奉献精神强的骨干志愿者队伍,并从中遴选培育领袖型志愿者,选配到全团重点项目的关键岗位上,持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搭建工作平台。不断拓展实体平台,以社区为单位,完善社区的服务站功能,打造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便于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有效推动服务常态化发展。推进“七彩小屋”、志愿者驿站等终端服务阵地的标准化建设,到2018年,希望能够建成规范化的实体平台50万个。大力整合网络平台,建设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综合信息系统,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本地区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支持引导各类网络“微公益”活动的开展,促进平台的整体活跃。有效建立资源整合平台,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广交会”等全国性志愿服务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支持、鼓励各级各地探索符合市场经济机理的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平台,争取更多的专业机构、社会爱心资源支持参与青年志愿者工作,实现志愿服务项目与资源有效对接。要借助平台优势,推广中国建设银行的“积分圆梦·微公益”平台与“七彩小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一系列的合作经验,在各地实现有效落地。各地也要通过搭建平台,不断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传播好做法,让更多点上的经验在全国面上开花。
(五)大力弘扬志愿文化。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发布中国青年志愿者品牌规范,统一服务标识、服饰、旗帜以及理念、礼仪、口号、歌曲等的使用,逐步完善形象识别系统,提升“中国青年志愿者”整体形象。加强理论研究,与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一支以专家学者、团干部、骨干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为重点的理论研究队伍,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丰富文化产品,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人员合作创作,向社会征集开展评选和推荐作品等方式,积极打造一批贴近青年、贴近生活、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作品。注重文化宣传,重视与媒体的合作,加强宣传策划,发挥传媒作用,采取多种合作模式,针对各类群体,因地制宜地设计内容和载体,切实提升宣传效果。
(六)着力加强制度保障。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志愿服务立法,支持各地制订完善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总结吸纳各地立法的先进经验,邀请各地志愿服务专家、骨干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就参与社会治理、有序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志愿者激励考核与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开展立法研究和交流。完善青年志愿者的注册、认证、考核和激励等实施细则,健全志愿服务时间计量制度,建立志愿者组织等级评定制度。深入实施“结队接力”的基本运行模式,健全立项评审、实施推进、过程管理、评估考核等制度,推进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坚决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积极争取将青年志愿者工作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政府向志愿服务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制订针对青年志愿者升学、就业、使用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