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4年我报名成为了一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接过了学长学姐们手里的接力棒,成为了浙江理工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2014年9月份我开始在金口河区的和平彝族乡血杠教学点支教。这所微型教学点坐落在和平彝族乡解放村海拔2300米的山腰上,两扇铁门、四间教室,中间围着一块长方形的水泥地,两间厕所,再加上几张桌椅、二十几个板凳,这里生活着2个老师和18个孩子。一个老师是在这里教课34年的常春明老师,另一个就是我——支教志愿者。
一年的时间很快,转眼到了学期末尾,这个学期结束我就要告别这座大山和我的孩子们。回顾这一年,心里颇多感慨、也颇多收获。
这一年里,年龄对于我和常老师不再是隔阂,而变成了一种亲情,这一年我24岁,常老师51岁,我们俩每天让孩子们悦耳的歌声在山间回荡。血杠教学点周围住的都是彝族同胞,学校里的孩子都是彝族孩子,由于山里交通闭塞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不会说汉语。初到血杠,我和孩子们之间存在沟通的障碍,那时候我和他们之间唯一的沟通桥梁就是常老师。我在常老师的帮助下教幼儿学习汉语,刚开始很是吃力,有时候我说很多句话,他们可能一句也听不懂。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们喜欢唱歌而且是用汉语唱,于是我就自己学习儿童歌曲,然后第二天教孩子们唱,就这样,孩子们一点点学会了汉语,现在大多数孩子们都能够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普通话,和我交流已经没有了任何障碍。在校园的操场上唱歌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操场海拔2300米,歌声在山谷回响。
孩子们在操场上唱歌,山顶经常遇到大雾平流,山下天朗气清,山上云雾缭绕。
张开富 供图
这一年里,贫穷对于我已经不再是写在纸上的两个字,而是眼前的村庄和村庄里那群和善的老少爷们。血杠处在大山深处,海拔高、坡度大、气候恶劣、经济落后、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现在大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家里的两亩地茶叶和外出打工的收入,家里都会种一些玉米,用来喂鸡和猪,还有一部分村民在养蜜蜂,算是增加家庭收入的副业。由于血杠地处高山且交通不便,所以村民们自产蜂蜜的销路就成了摆在大家眼前的障碍,以前他们都是把蜂蜜卖给附近城区的人,且售价低廉,每年辛苦收集的土蜂蜜其实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润。
我刚到山上的第二个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就接触过电子商务,通过以前的经验我感觉到电子商务可能是解决土蜂蜜销路的好办法。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双双质疑的眼睛,他们不知道互联网的威力。我一再和常老师解释,最后常老师选择相信我,从去年到现在,包括乐山中国移动在内的多家电商平台已经跟我们取得联系,而且给出的收购价格远高于去年,只等今年蜂蜜收获。可能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努力会改变几个人的生活。
如果生活一直是不幸的,或所有人都是不幸的,那我们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幸运的了,幸运是我们所追求向往的事情,不幸的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只是不幸会在贫穷的环境中不断的放大。支教的这一年我喜欢行走,不管是家访或是周围探访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走在路上的感觉,喜欢路上的人和事。去年9月,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家长面色蜡黄、经常咳嗽,经过仔细询问才得知他们由于常年在矿上工作,常年生活在充满灰尘的环境中导致他们患上了尘肺病,年纪轻轻就丧失了劳动能力。由于打工的石矿是私人经营,缺乏基本的保障,工人们在能够劳动的时候就获得工资,如果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就拿不到一分钱,即使工人的病本来就是工伤。患病后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还要定期去买药,他们生活的拮据程度可想而知。
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去寻求财富。他们离开了,留下的是老人、孩子,还有孤独。留恋故土,等于留恋贫困;走出家门,挣得的财富能抵补家人的失落和孤独吗?这真是无解的难题。面对家长会会场的大量空缺座位,面对贫困资助名单上那一长串的学生姓名,面对学生们不时流露出的无助与惶惑,我的心在隐隐作痛。认真备课,努力上课,把自己知道的全传授给学生们,这是我能做的,-------也是自己仅能做的。
浙江理工大学支教团张开富与血杠教学点孩子们在一起。
张开富 供图
我不知道我现在所做的这些能否真的可以帮得到他们,也不知道我的所作所为意味着什么,我知道用我的力量帮他度过眼前的难关,虽然有些事情不是物资、钱财能够解决的。坎坎坷坷既然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那就是上天对你的恩赐,这些路你要走,这些坎你要迈。
这一年我来到金口河,遇到了支教团的其他小伙伴们,一起欢笑感动一起分担忧愁,一起做着支教这件让我一生难忘的事。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一起走过那一条条家访的路,一起开展的暖冬行动,发放暖冬物资给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到村小,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开展趣味运动会,一起做了太多的有意义的事,留下了太多太多珍贵的回忆。这一年我辛勤付出,这一年我满载收获,这一年,我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感谢青春,无怨无悔!
(来源:中国青年网)——支教部落 罗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