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美丽乡愁》:一名基层公务员的慈善征途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7-02

来源:公益时报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跟随范跃宁在延安探访自来水村的改造

  本报记者 张明敏

  没有催泪的音乐,没有绚丽的灯光,主持人是纪录电影里的主人公,这样一场影片首映式,却赢得了十几次掌声,很多人被感动落泪。

  这是一部特殊影片的首映式——《美丽乡愁》,电影记录了无锡市发改委一名公务员,连续17年利用公休假时间,88次到陕西延安、46次到贵州扶贫的真情故事。

  6月18日首映式之后,影片将进行百城万场免费放映,放映活动中还联合当地公益慈善组织进行募捐活动。

  在影片首映前,影片拍摄地陕西、贵州两地的3万多名贫困老人,均已获赠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使得这部纪录片从内容到放映形式都充盈着公益的色彩。

  偶然探访结下“善缘”

  1998年,江苏省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前往陕西延安进行考察。当时在无锡市协作办工作的范跃宁是其中一员,负责摄影、摄像。

  汽车行进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卷起厚厚尘土。一处空旷地带,有人提议下车方便,一群孩子从范跃宁身边跑过。得知孩子们是从很远地方来到此处上课,范跃宁提出看看孩子们的教室和老师。

  一孔黄土窑内的教室很快呈现在他眼前,窑洞破旧,但洞顶插着的一面五星红旗却格外“鲜艳”。年仅23岁的代课教师教授着一至五年级的课程,范跃宁问她:“这么苦为何还教?”老师答道:“不教,孩子们连名字都不会写。”离开时,范跃宁和同事们凑齐了500元钱,递给这位老师,让她买一面新的国旗。

  这所窑洞小学师生合影的照片被范跃宁完整记录下来并保存至今。

  随团探访的这种经历给范跃宁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范跃宁坚定了他慈善的决心,同时也造就了他个人的“范式慈善”。

  陕北条件艰苦,水资源严重匮乏。范跃宁随着探访团深入延安宜川县丹洲镇程落村走访,这里住着200多户农民,近千人口,但当地农民常年饮用远处沟里含氟量极高的劣质水,许多人因此患上“大骨节病”,唯一办法就是在当地打深井寻找优质水源,但当时打一口深井需4万元,对当地农民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范跃宁带着村落地形图回到无锡寻找资源。无锡国联集团领导得知此事后,发动集团员工募捐,很快凑齐4万元钱打井费用,村民们在该村不远处很快打出了一口清泉水井。

  为不让村民长距离挑水吃水,范跃宁又想着如何能将这一股清泉引入村民家中,而这次估算费用是20万,有些村民想着有水吃就很满足,劝范跃宁作罢。但范跃宁的坚持最终让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无锡国联集团发动员工再次捐赠,这次捐出了整整16万元,当地农民被感动了,主动提出不要工钱,全村老少齐上阵,为建好“生命之水”通道奋战数十天。

  通水当天,县里领导、媒体都来见证,当地村民从来没有见过自来水,不知道如何操作,经人授意后,自来水从管处哗哗流出,引得众人欢呼,而从未见过此景的村民却被这一幕惊呆了。一张陕北缺水地区农户家通水不笑的照片被范跃宁记录下来,随后被多家媒体转载。

  让爱传递下去

  对贫困村的帮扶之外,资助贫困孩子,范跃宁同样不落人后。

  王澧泛舟是范跃宁资助的第一个孩子。还是1998年那一次考察,当时王澧泛舟正上初一,家境不好,范跃宁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并不乐观后,决定与她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

  回到无锡,范跃宁通过写信等方式,鼓励王澧泛舟好好学习,乐观面对未来人生,并不时帮助她解决困难。长时期的鼓励,使得王澧泛舟树立了坚强的人生信念,并通过努力读完学业,毕业后到无锡就业。

  工作前几年王澧泛舟吃过不少苦头,但正是先前有着范跃宁的鼓励使她克服一个个困难。

  一次企业的经营风险遇到了王澧泛舟的坚持,使得她的人生轨迹再一次改写。

  2000年,王澧泛舟在无锡当地一家物业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领导和员工相继离开,只留下王澧泛舟一个人坚守。范跃宁看到此种状况劝她换工作,她却说:“我也走了,这里留下的300多户居民水、电、物业咋办?”最终,王澧泛舟的执拗为她赢得了人生机会。

  另一家公司接管小区听说此事后,当即委任她为小区物业经理,管理全小区物业。

  王澧泛舟说:“正是有了范爸爸在延安的教诲才有我今天的成绩。”如今王澧泛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成为无锡市新市民。

  2005年,王澧泛舟在无锡结婚,她将自己收到的6022元礼金,通过无锡市慈善总会捐赠给新疆阿克奇贫困牧民和学生。

  王澧泛舟说,自己要将范爸爸这份爱传递下去。

  “范式慈善”成资源平台

  17年,88次到延安,46次到贵州,资助了5000多名学生,这名普通公务员坚持的善举换来了荣誉。

  2006年,范跃宁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志愿扶贫先进典型,也先后成为江苏省、陕西省,无锡市、延安市的道德模范,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双省双市”道德模范。

  有人说,范跃宁做善事出名了,也有人说,范跃宁在“作秀”。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范跃宁总是微微一笑,不做太多解释,只说自己能坚持17年,这其中更多的力量是来自于这些被扶贫的群众,他们的每一次变化都给予自己很大的力量。

  现在总有一些人找到范跃宁,希望能够帮助延安当地建立希望小学,或者与当地贫困学生“结对子”,遇到这些事情,范跃宁总是以自身经历告诉对方,“陕北更缺的是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碰到要求“一对一”结对子的,他总要反复询问:“结对子您有时间吗?能经常写信鼓励孩子吗?”

  对于慈善的态度,范跃宁很坚决,他说:“慈善需要热心肠,但更需要真心实意的投入。”

  善行被广泛传播,也使范跃宁接触到更多的慈善资源,他开始更多地让自己发挥慈善平台的作用。

  通过范跃宁的牵线搭桥,还使得全国闻名的江苏江阴市华西村与延安延川县结成了帮扶对子。

  当年,范跃宁与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共同当选“江苏好人”,这次荣誉使他们彼此相识。此后,范跃宁多次前去拜访吴仁宝老书记,希望就公益慈善进行双方合作,最终促成此次事件。

  江苏永鸿集团董事长胡鸿飞是范跃宁的好友,看到范跃宁长期的公益坚持,胡鸿飞有些触动,决定和范跃宁共同完成慈善梦想。

  从最开始资助范跃宁一张火车票,到如今决定在范跃宁扶贫的贵州黔东南黄平县投资23亿开发农业综合体生态舞阳湖项目,这一晃跨过了十多个年头。

  2013年9月26日,由范跃宁牵线促成了江苏永鸿巴布洛集团公司巴布洛农业生态谷与贵州黔东南黄平县签约成功农业综合体生态舞阳湖的开发,总投资预计达23亿。

  据胡鸿飞介绍,生态舞阳湖建成后,将优先雇佣当地村民,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使外出打工的当地人能够留在当地务工,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不再留守。

  如今的范跃宁在慈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他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他常说:“我帮不了1000个孩子,我可以帮1个10个,我做不了1000件好事,我可以做1件10件,只要大家携手同心,少抽一条好烟,少喝一瓶好酒,整个社会就会温暖如春。”

  对话《美丽乡愁》导演郑伟

  《公益时报》:拍摄这部纪录电影的初衷是什么?

  郑伟:拍摄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电影,是我内心的一个梦想。这部作品的拍摄,希望传递两个层面的“致敬”:一个是向范跃宁及爱心人士的致敬,他们是属于行动派的;另一个,是向故乡的致敬,这个故乡属于我们所有人,无论是离乡的,还是在原乡守望的人们。

  《公益时报》:你如何评价《美丽乡愁》?

  郑伟:每个人对于乡愁的理解都不一样,片中不同的人物呈现出了不同的表达。影片以范跃宁作为主人公和主线,也由此对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呈现,但没有刻意表现或渲染贫困,提取的是一种质朴的阳光的精神气质,这也是整部影片的基调。

  《公益时报》:这是一部公益电影,如何让公益价值传播?

  郑伟:《美丽乡愁》已经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中心同步上线,全国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发行、放映机构可自行采购。首映结束之后,将在无锡和延安进行百场公益放映,放映活动中会配合当地慈善或公益组织进行公益捐赠。就像首映式当天,3万多名老人的意外伤害保险捐赠,是由支付宝公益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为拍摄地陕西延安、贵州黄平60岁以上老人专门提供的。希望在全国百城万场的放映过程中,影片作为公益传递的一种载体。

  《公益时报》:该片的拍摄周期和市场前景如何?

  郑伟:《美丽乡愁》前期拍摄跨度一年半,累计拍摄120多天。影片得到了联合摄制方、爱心企业江苏永鸿集团的热情支持。影片投资100万,前前后后自己也贴补了七八万。相对于故事片或商业片,中国纪录电影的票房状况目前还处于比较尴尬的阶段,而且这个题材也相对特殊,更多希望在实现文献纪录价值的同时,实现一种社会价值吧。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