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要闻 > 正文

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5-21

来源:

    全力推进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建设系统化

    构建志愿服务社区终端平台

    团重庆市委副书记 任丽娟

    重庆共青团自2012年起,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在全市大力推广城乡社区市民学校。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市民学校2143所,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社区终端平台。尤其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重庆市民学校被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列举为地方共青团需要一届一届接着干好的五个品牌项目之一。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市民学校从以前名不经传,到现在成为街道社区离不开、老百姓离不开的重庆志愿服务的响亮品牌。一路走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逐渐丰富内涵,主要是遵循了“三个抓”的思路。

    第一是抓终端、接地气,将社区作为新时期志愿服务最基础和最前沿的工作平台。

    青年志愿服务经过22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完善社会动员机制以及推动团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创举。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众多挑战和问题,例如:志愿服务项目多,但精品少;“蜻蜓点水式”帮扶多,但常态化、持续性的服务少。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走秀的多,但走心的少”。

    如何破解这些挑战和困难?我们认为切入点、突破口在社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单元。“单位人”转为“社区人”、“社会人”已成为常态,志愿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都发源于社区,项目活动也最终落脚在社区。抓住社区这个终端,就抓住了联系和服务普通青年的“牛鼻子”,就能够解决志愿服务最紧迫、最根本的供需对接问题,打通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便利化和制度化。

    第二是抓特色、创品牌,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建设

    (一)以需求为导向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在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中,我们首先是遵循供需对接精准化原则。进入市民学校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是拍脑袋、想当然设计出来的。社工和志愿者到市民学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扫楼”,要进入家庭,入户走访调查,切实把握居民的需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来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将志愿服务项目做到社区居民的心坎上。其次是把握易复制、可推广的原则。我们不搞高大上的项目,而是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推广性。建立起汇集6大类70余小项的志愿服务项目库,供市民学校选择性地开展活动。第三是凸显持续性原则。这个持续性体现在“两条腿”上,第一条腿是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二条腿是利用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这个平台进行募资,来支持市民学校的志愿服务项目的可持续运转。

    (二)以“志愿者到社区去、志愿者从社区来”的理念破解倒金字塔难题。共青团资源呈倒金字塔型分布,越到基层资源越匮乏。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在市民学校建设中推行了“专兼职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各自的角色定位是不一样的。团干部主要起到把方向、搭平台、引资源的作用;社工主要是发挥职业化和专业化的优势,起到组织引导志愿者的作用,将志愿者原子化、零散化的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状态。同时大力倡导“志愿者到社区去,志愿者从社区来”的理念。在这个理念当中我们分两个阶段来实现。在初始阶段倡导“志愿者到社区去”,通过一定的组织动员机制,来引导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博士服务团以及大学生骨干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到社区不仅带去的是志愿者的人力资源,还带去了组织资源和项目资源。在深化阶段我们倡导“志愿者从社区来”,通过前一段志愿者的示范引领,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号召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样就把工作对象转化为了工作力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理念。在这两个阶段当中,“志愿者到社区去”是示范、是铺垫,而“志愿者从社区来”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持续性动力。

    (三)开发以市民学校为终端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志愿者的规范管理。我们开发了以市民学校为终端的“爱心储蓄银行”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志愿者从注册、招募到服务时长记录以及志愿服务需求发布网络化管理。根据志愿服务时长进行星级认定,在线打印证书。刚才上海的刘刚书记也谈到,以前找我们人的很多,因为孩子出国留学需要有一个志愿服务的证明,现在直接可以通过 “爱心储蓄银行”在线打印证书,然后加盖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公章,就可以作为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有力证明。通过市民学校爱心兑换超市,还可以进行爱心的兑换,将志愿服务时长转换为爱心积分,兑换成生活学习用品。“爱心储蓄银行”逐步实现“O2O”的功能,线上市民学校发布需求信息,线下志愿者走进市民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以结果为导向建立青年群众评议机制。“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市民学校建设工作中,其实我们最注重、看中的就是社区群众对我们志愿服务的评价。我们认为群团的工作应该由群众来评议,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重庆团市委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对全市2143所市民学校,按照所在社区居民实际户数的1%的有效样本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民调结果令我们感到很意外,群众对市民学校平均知晓度达到了21.85%,平均满意度达到了60.38%,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市民学校的评分排序,将民调结果和考核挂钩,并将结果运用于对市民学校的经费补贴,专门列支300万元对排名在前1/3的市民学校进行了奖励。

    第三是抓关键、重实效,城乡社区市民学校社会功能不断凸显。

    “多年不见的共青团又回来了”,这是一位普通社区居民对市民学校的评价。市民学校的全面推开,实现了“志愿服务得发展,团的影响得提升,社区群众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

    首先促进了“陌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增进了社会和谐。其次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探索了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第三,营造了良好志愿服务氛围,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市民学校以社区青少年参与活动为载体,发挥了共青团组织枢纽性作用,构建了有序参与志愿服务的机制,也最大可能的动员社会组织和青少年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在市民学校建立过程中,大量的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创办市民学校的项目。我们也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使共青团枢纽性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同时,采取自助和互助的形式,实现了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将菜单式的志愿服务根植于社区之中,也根植于青少年之中,根植于群众之中,形成了开放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的格局,有效营造了人人愿为、事事能为和时时可为的志愿服务氛围。

【责任编辑:李博晶】

上一页 1 ... 4 5 6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