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饱含深情的感叹——“只有失明的人才知道能看见阳光下的事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而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无障碍志愿服务团队,为盲人带来了“看见色彩”的可能。
前不久,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杭师大《“看见”色彩——盲人触觉绘画志愿服务项目》斩获金奖。
该项目由美术学院胡俊老师发起,成员包括专业教师、美术类本科生/研究生等。4年来,项目成员致力于探索用艺术促进残障人士有尊严地融入社会的方法,累计服务5280小时,提供288次服务,编制3套盲人美术教材,研发10本看“不见”绘本,开展12次融纳艺术活动,为300余位盲童开展公益教学。
自主编写教材
开拓国内盲人
美术教育先河
据中残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1730多万盲人,相当于80人中就有1位盲人。在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日益普及的当下,盲人却很少被看见。杭师大美术学院志愿团队在浙江省盲校的试点调研发现:目前没有针对盲人的美术教材,盲人“无视觉”的独特性不被重视,教育环境与社会不“融”,进而导致盲人就业通道受限。
为此,团队成员决定自主编写教材,他们通过研究艺术教育规律和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化流程,试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扩大项目覆盖面。迄今,团队成员研发出《盲人启蒙绘画教材》《盲人合作创作绘本教材》《盲人逆向融合教材》等美术教材3套,并在浙江省盲校试点应用。
《盲人启蒙绘画教材》服务于小学中段及以上盲生绘画启蒙课程,根据盲人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并结合课程目标,分为版画基础、室内感知、室外写生、联想表达四个单元。盲人在课程中通过触觉进行版画创作,能获得独立完成版画创作的能力。
《盲人合作创作绘本教材》运用于有版画创作基础且学龄段在小学高段及以上的盲人合作创作绘本课程,在合作学习的策略上,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盲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内容、完成任务并获得学习和社交上的经验成长,内含19个具体课例。盲生在课程中通过合作完成版画作品和故事脚本,进行绘本创作,能获得美术创作、语言表达、协商合作能力的锻炼。
《盲人逆向融合教材》适应以盲人群体为中心,让普通人体验盲人生活、向盲人学习绘画的“盲人逆向融合教育课程”的需要。此课程以“大虫洞探秘游戏”的形式展开,让普通人感受盲人的黑暗世界并在盲人的指导下蒙眼画画,实现盲人与社会的双向融合,提升盲人的社会自信。课程分为敏感虫洞、听音虫洞、寻味虫洞三大类。
融纳艺术产品
举办盲人融纳艺术展
团队以盲人的艺术创作为研究切入,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规律。所产生的融纳艺术产品对盲人和正常人都适用。团队帮助盲童发行10本由盲童创作、可供盲人与正常人共读的绘本,并在杭州市图书馆展出。盲人可以根据凸起的线条和盲文进行阅读,正常人则通过文字阅读及扫码播放视频来聆听盲人作者对画面的自述。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建立起平等的社会关系。
每季度开展一次的融纳艺术活动上,团队志愿者都会让盲童担任美术老师,带着正常人一起体验盲人版画的创作过程。将艺术疗育的方法应用于社会公众,这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也更利于盲童自我价值的实现。
盲童在艺术创作的同时,实现了自我接纳。他们的绘画技术也更多被社会所“看见”——团队将盲童作品展于浙江、上海、台湾等10余个美术馆,6幅作品被拍卖,17幅作品被收藏,16幅作品在海内外巡展。8名盲童在平均每季度开展一次的融纳艺术活动上担任美术老师,教授正常人体验盲人触觉绘画创作,实现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为实现盲人艺术就业创造了条件。
广受好评
继续前行的未来
作为国内首个致力于盲人美术教育的公益团队,项目受到康复国际执委会、中残联、省市等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指导;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网、浙江卫视、杭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其中央视《新闻周刊》栏目、央视直播网等还进行了专题报道。
志愿团队还与杭州市残联结为杭州市“融纳助残”无障碍文化体验研发共建单位。团队以融纳为目标帮助残疾人,诠释艺术教育在助残领域的功能与价值,为艺术助残开辟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范式。
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的基于盲人特点的绘画技术和盲人美术教材研发,都是中国盲人美术教育界的首创。基于美术教育专业优势,让盲人拥有接受更多艺术教育的权利,通过作品展现、学术交流以及光绘、虫洞探秘、马赛克绘画、盲人版画等现场体验形式,团队成员致力于用艺术教育帮助特殊儿童克服身心障碍,融入社会的可行性,开创“逆向融合”的艺术疗愈新模式。
2019年,该项目先后荣获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首届浙江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赛金奖,并入围全国示范助残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中残联重点资助。2020年9月,在首届浙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铜奖。2020年12月,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艺术无障碍,梦想无边界,未来无限大!做盲童的色彩传递者,守护盲童“看见”世界的权利,他们在路上,从未停歇!
刘政宁 摄 图为在防卫课程区,教官现场教授遇到袭击时实用解脱术和逃离、报警的正确方法。刘政宁 摄 图为在防卫课程区,教官现场教授遇到袭击时实用解脱术和逃离、报警的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