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在河北唐山市区一栋崭新的二层办公楼里,唐山市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唐山市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之家)成立了,首批入驻的20家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有了集中办公场所和专业服务。
“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大多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有了孵化基地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将更加科学、规范。”参加成立活动的唐山义工协会秘书长沈丽华,坐在自己的工位上说。
在唐山,志愿服务活动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蓬勃发展,这座“志愿之城”里,奉献的身影无处不在。
接通两头,制定规矩
有组织的志愿服务规范化、科学化兴起
唐山是我国开展志愿服务较早的城市。
1976年大地震过后,唐山人民团结互助抗震救灾,面对地震造成的4000多名孤儿、3800多名截瘫残疾人,一大批志愿者通过结对子“帮孤助残”,志愿服务成为城市的最美的积淀。
1990年,唐山开始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二十多年间,唐山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在城乡基层蓬勃兴起。1993年,有建制的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这一年,共青团唐山市委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活动。“三进千家门,温暖孤残心”活动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与1104名残疾人、529户孤寡老人结成“一助一”对子,志愿者郑重承诺:每年为每位帮扶对象提供不少于120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多年为残疾人义务修理电器的教师于江、常年为康复村义务送医送药的医生常晓英、长期坚持爱心助残的南新西里房管所志愿者服务队等典型,形成了唐山特色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品牌。
从机关到学校,从厂矿到街道,从城镇到乡村,敬老助老、扶危济困、文明交通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头戴小红帽、身披红绶带的志愿者身影遍及凤凰城的大街小巷,“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庄严承诺。
去年,在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第10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大型活动中,累计有12万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微笑面向世界,用文明温暖人心,成为唐山面向世界亮出的最温暖的名片。
人人参与,随时公益
社会志愿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开展
12月1日晚上,唐山市路南区双新二社区一户居民家中跑水,由于该居民不在家且为租房户,邻居和社区都联系不上他。大家束手无策时,社区“永福工作室”的志愿者发现是这户暖气跑水,很快找到控制整个楼道的阀门并及时关闭。22时,邻居们还在打扫楼道,这户居民回来了,志愿者又入户服务,帮他更换了管件连接处老化的橡胶垫,为居民们恢复了供暖。
双新二社区是唐山震后由企业建的老旧小区,水管漏水、电闸损坏曾让居民很头疼。同时,社区很多居民是工厂技术工人,经常邻里互助修水修电。志愿者多了,就成立了以发起人张永福的名字命名的“永福工作室”,现有志愿者35名,除了维修组,还设有理发、巡逻、调解、宣传等12个专业志愿服务小组,承担了居民自治的责任。
截至目前,像“永福工作室”这样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唐山有3947个,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72.3万人。这些活跃在一线、最接地气的志愿者和组织,成为志愿服务的主角,在助学、敬老、扶贫、环保、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为别人做点事,是件很快乐和有意义的事。”唐山公益摄影团队发起人戚辉的团队,由76名摄影爱好者和爱心人士组成,成立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自费行程3万余公里,为京津冀的27个县市区的190多名抗战老兵免费摄影,还募集了14万多元的物资帮助生活困难的老兵。
贫困学子家,有一滴水义工协会的志愿者,送上通过义卖活动筹集到的学费;敬老院里,怡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定期来陪他们聊天,为他们洗脚;十字街头,有唐山义工协会的志愿者协助交警宣传文明出行;山区的小学校,有阳光公益组织的志愿者送来的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学英语遇到困难的老人,可以加入英语公益辅导微信群,里面有IETS教师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答疑解惑……
“今年春节,考虑到很多餐馆放假,奋战在工作一线的人们吃不上早餐,我们志愿者就在家做好早餐,送到交警、环卫工人手中。”沈丽华说,一些原本计划假期自驾游的志愿者,得知协会组织这个活动,放弃了旅游来参加志愿服务。
政策支持,项目引导
政府引导志愿服务法制化、常态化发展
奉献的身影无处不在。唐山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为中心,着力加强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和机制建设,逐渐摸索出一种“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志愿精神无处不在”的“志愿之城”建设模式。
1994年,唐山在河北省内率先成立志愿服务中心,2003年又成立市志愿者协会。唐山还制定出台了《唐山市志愿服务条例》《唐山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志愿服务持续开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并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每年开展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评选表彰活动。
唐山还围绕主题活动设置志愿服务项目,吸引社会参与。2016年,唐山以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以“弘扬抗震精神、共建大爱唐山”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针对唐山地震致残的截瘫人群开展了“感受唐山新变化”“爱心同行文明祭奠”“邻里相扶”“送医疗、送文化、送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地震截瘫患者实现了畅游世园会愿望,目睹了曹妃甸日益腾飞的美好前景。
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形成了邻里守望“十个一”、四点半课堂、万人志愿行·公益广告美、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有的还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最近,唐山市文明办发起创办了唐山市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唐山市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之家),为广大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硬件支持、技术指导等。
“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完善全市志愿服务结构,提升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加快我市志愿服务社会化进程,让志愿服务在唐山常态化良性发展。”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泽明说。(记者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施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