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尽管公益行业确实存在不完善之处,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从业者正在为公益这个崇高的目标而默默努力。
--------------------------------------------------
日前,名为“一元助TA改变命运”的慈善活动在朋友圈热传。没多久,就有网友爆料称,“一元帮助同一天生日小朋友”慈善活动疑似造假。网友贴出的照片显示,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名字也不同。目前,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回应,已成立调查组开始调查此事,结果将及时对外发布。
公益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走了样,“同一天生日”活动不是第一个。今年8月,“一元画”募捐活动也在舆论中掀起了一场风波。当时网友所提出的没有捐款记录、善款去向成谜、相关信息不透明等质疑,至今没有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当然,两项活动并无直接联系,在操作流程上也不尽相同。可是,两者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是相似的——公众对慈善的信任正被此类活动透支。
平心而论,“同一天生日”活动拥有一个不错的创意。在网友与需要资助的贫困小朋友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有利于激发人们筹款的热情。何况,人性本善,“分贝筹”能在短时间内收到那么多捐款,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是,此类活动缘何屡屡引来质疑?诚信,大概是公众最容易想到的理由。我们有理由期待,深圳市民政局能够通过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如果“同一天生日”活动里确实存在猫儿腻,主办方理应接受严肃处理。对此,我们不妨保持一份耐心。
退一万步说,分贝筹工作人员在操作中犯下的错误也让人啼笑皆非。无论是否属于测试效果,擅自将错误的捐助对象信息公开上传到网络上,属于十分不专业、不严谨的行为。直到该活动的负面效应不断发酵,以致不可收拾之后,主办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匆匆出面澄清,不由让人对主办方的操作能力产生疑问。
公益行业存在的意义不应被怀疑。但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一份有情怀的工作并不是只靠情怀就能做好。相反,正因为公益行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与尊严,就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强的责任感和专业性。而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另外,公益机构缺乏盈利能力,大多挣扎在温饱线上。除了红十字会,普罗大众对于公益机构的了解近乎于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它们的草根性质。如何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就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重要问题。而不完善、不科学的运作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难以达到活动的主要目的。这样一来,公众又如何将信任票投给这些公益机构?
尽管公益行业确实存在不完善之处,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从业者正在为公益这个崇高的目标而默默努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决不迁就,追究到底。对于公益事业的未来,则不妨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只有尽快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建立起更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让“同一天生日”“一元画”等活动中不和谐的音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