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志愿快播 > 正文

王涛:左手公益,右手创业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7-12-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今,在旁人眼中,35岁的王涛是创业导师,是两家公司的老板,但更是在公益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典型。他参与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岷县泥石流、云南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还打造了青海首支专业水上救援队伍。今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时,王涛也带领自己的救援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由他组建的青海先锋紧急救援中心注册人数已达144人,志愿者中既有高校大学生,也有年近古稀的退休人员。前不久,他被共青团青海省委推荐为全国级守信青年代表。他在公益事业上的坚持和背后的故事曾被媒体广泛报道。但是在他心里,却越来越希望,他能作为一个优秀的丈夫、儿子和父亲,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得到别人的赞许和信任。

  组建救援队近10年,王涛起初也带着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和“英雄主义思想”。像许多从事公益救援的人一样,王涛也对从军或是成为警察有过梦想。那时的他,“只要听到救援,就一定冲到一线”。甚至工作单位“不批准我请假,也要去救”。久而久之,无论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还是家人,都无法理解和支持他这种近乎“偏执”的做法。

  王涛的“偏执”有他的理由。这位西北汉子在大学期间就曾感受过帮助别人的成就感。那时他考取了导游证,做兼职导游。得知青海湟源县一些学校缺少桌椅板凳后,脑子活络的他联系当地团委,洗印了六七张学校照片,在旅途中发给游客看。有一位北京游客被他的行为感动,给当地捐了两万元。还没毕业时,依靠做导游的收入,他还资助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红旗小学的十几个孩子。

  2008年汶川地震带来的举国伤痛,更让王涛心里的热血无法平静。短短两年后,他的家乡青海也发生了玉树地震。也是从那次开始,王涛第一次带着公益团队的志愿者迅速赶赴灾区救援。也是在玉树,王涛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朴素的冲动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灾难真正的模样。他的内心被震撼了。可是他只有两把铁锨和一对拳头。他铆足了劲儿去挖废墟,可仅仅持续了三四个小时,他就已经几乎累到脱力,却一个人都救不出。

  在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救援中,王涛更直接地感到了生命的重量。他生于1982年,那年他正好30岁。

  他还记得当地的老百姓找到他们,请求他们去探查一下一口井里可能存在的溺亡者。那口井随时要塌。在玉树地震后学习了更多专业知识、配上了专业救援设备之后,王涛清楚地知道,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口井随时可能坍塌,井中已有渗水,边沿的石块还在哗啦啦地往下掉,他本不该下井。但是求助者的目光让他内心无法拒绝。短暂的两三秒自我斗争之后,作为队长的王涛做好准备,进入了这口5米深的危井。

  在那个逼仄的空间里,只有真正在下坠的王涛才能感受到死亡的威逼。有一阵子他的大脑突然一片空白。他一边进行着找人的作业,一边脑海里却突然冒出了另一种声音:他怎么能不顾专业判断,这么莽撞地置家人于不顾?人生短暂,他对亲人、爱人都太不负责任了。

  两年后,云南鲁甸地震中的救援行动彻底改变了王涛过去对公益的狭隘认识。那时,他的任务是处置遇难者遗体。其中一具遗体人们已经无法用肉眼辨别出他的真实身份。

  由于交通原因,当天王涛等人无法将遗体转运出去。于是,他当晚就睡在了这具遗体旁的20米处。一种诡异又沉重的气氛击中了王涛。死者就在他身侧不远。这逼得他不得不去想,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哪一天真的出现了意外,谁都可能于荒郊野岭之中变成一个“无名氏”。那么,若不幸降临,自己能为别人留下些什么?

  回到青海后,王涛觉察到,自己曾经的状态是过度的。他急于直白地去做个好人,去不管不顾地从事救援,去倾注他内心朴素的热情。但是那位亡者带给他的震撼挥之不去。他好像突然明白了,更大的“公益”应该如何做。

  “如果不是鲁甸,我不知道我该怎么活。”王涛感慨道。

  “回来之后我就想,我要在社会的各方面都做到最棒,我要回归于生活的赞誉。而不仅仅是让别人提到我,只是觉得我做好了公益。”在大灾大难面前的善良与日常生活里常人的选择并不矛盾。王涛仍记得,自己一门心思只做好了公益的那几年里,当他的事业面临资金困难时,很多人都担心王涛在哪次救援里突然遇险了,不敢把钱借给他,就算他们都知道“王涛在做公益”“王涛是个好人”。

  自那以后,他去试图寻找公益与创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他依旧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救援现场,会对救援队的发展筹谋,但是他也更着意去照顾家人,并让自己更多地跟创业的合作伙伴达成共识。做好事业,照顾家庭,家人和朋友对他公益事业的态度也慢慢变化了,不再是从前那种复杂的、难以言明的心态,而是真正的信任和支持。

  在很多与公益无关的场合,他都试图去回避公益带给他的殊荣。王涛最希望,在商业的场合他能被当作一个值得被信任的商业合作伙伴,在家里他能被视作一个好的儿子、丈夫和父亲。得到了家人和事业伙伴的支持,他的公益事业不必再背着那么多的负担。别人也对他产生了更多的信赖感。这次,当他再需要资金上的帮助时,王涛说,“开一圈车出去借个二三百万元没有问题”。

  “原本帮助一个人的方式很直白,但是我现在理解,真正的公益是要解决生存问题。”王涛觉得,当他的企业越做越好,提供更多岗位给别人,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这也是一种公益。当他给大学生和创业者做创业导师时,当他给志愿者传播正向观念时,他都会提到,“做好志愿者,一定先要把自己做好,要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优秀。”

  当九寨沟地震于8月8日21时许发生之后,两小时内,王涛就集结好队员,跟自己公司的司机开着车驶离公司大院,赶赴九寨沟沟口。他公司的人员、物资也在第一时间成为他这支救援队伍的力量。当他年龄渐渐变大,他逐渐将救援队的日常事务都交给更年轻的队员。但是不管他如何忙碌,只要有救援任务,他都会奔赴一线。他要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为年轻人保驾护航。他对公益事业多了思考,却不会因此让热情随着冷静的思考而消散。

  公益让他成长,而创业,让王涛更有能力做好公益。这一次,王涛的创业和公益不再矛盾,而是像一个人的左右手,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不同侧面,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足以让身边的人充分信任和仰赖的王涛。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