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7月12日,洪灾之后一个太阳晒得人头晕目眩的日子,做了21年电力工人的何佳建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这场史上最凶猛洪灾袭来的12天里,280个小时中,他几乎没有离开过长沙宁乡市的抗洪救灾一线。
他走时,宁乡市流沙河镇花林村已全部恢复供电,山村里家家户户的灯光亮了。但就在窗外烤烟田里的电杆下,为他们“点灯”的人,已悄无声息地倒下了。
逆洪而上
7月1日,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宁乡,流沙河镇受灾最为严重,供电全线瘫痪。何佳建服务的花林村种了2600多亩烟叶,因电力中断无法烘烤烟叶,经济损失巨大。
生前系国网宁乡供电公司流沙河供电所台区管理员的何佳建,第一个在所里表态:“我管的台区我自己先组织自救,尽量不给其他同事添麻烦。”
回家告别妻子后,从7月1日开始,何佳建每天早上5:30就出门,把自己管辖的台区范围巡视一遍。
洪水肆虐,到处都是滑坡的山体、泥泞的农田、坍塌的房子。路断了,车子开不进,何佳建脱了鞋袜,卷起裤腿,靠着一双脚,过厚厚的淤泥,查勘一个个变压器;通讯断了,手机成了摆设,他挨家挨户上门统计线路情况。为了保持体力,这段时间,何佳建身上都带着葡萄糖,实在熬不住了就喝一瓶。
一路上,何佳建做好了电网受灾的统计记录:村头的十几户电表都泡了水得换,河边房屋后的水泥电杆倒了要重新立,镇头山体滑坡把变压器冲走了要补……
晚上8点,他赶回所里,和同事们一块,把一天的勘察数据进行汇总。
山间奔走的“点灯人”
1日晚上,他和同事们对草冲线10KV线路进行了故障巡线;2日晚上,他跟大家一起对草冲线后半段进行了立杆架线施工。
7月3日傍晚,流沙河镇一条重要线路告急,当晚必须恢复供电,施工难度大,人手也十分紧缺。
当晚8点,回到供电所汇报台区受灾情况的何佳建得知情况后,立即请缨参战。所长戴福军没答应,他知道,何佳建已连续几天不分昼夜奔走在线路上,早已疲惫不堪。
“时间不等人,让我去吧!”何佳建很坚持。当时草冲片区一片漆黑,路还没通,吊车无法进去,断了的电杆如何运出来?
何佳建带着几个工友,扛起两截6米长的断杆,沿着满是淤泥、坑坑洼洼的小路,往外搬运了几百米。
顾不上喘口气,何佳建又第一个返回去,帮忙立杆、拉线。
两小时不间断努力,草冲线抢修任务完成。茫茫夜色中,何佳建靠在电杆上呼呼喘气,掏出一瓶葡萄糖喝下……
回到家,已是4日凌晨两点,扒了几口凉饭,何佳建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5点多,天刚蒙蒙亮,他的身影又出现在线路上。
4日晚上,他在自益村抢修了一个通宵;5日晚上,他在烤烟工厂帮助烟农调试发电机……
7月9日,何佳建服务的13个台区、1276户农户、170个烤房率先通电,比全镇通电提前了两天,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
倒在电杆下
7月10日~12日,长沙持续“桑拿天”模式。
不敢懈怠的何佳建继续巡视自己的台区:因为很多恢复供电的方式是临时的,需要现场查勘、更换电表,有些低压线路甚至需要全部重新更换才能确保安全。大水过后,很多人家里的开关电路都被淹过,出现反复跳闸、短路的现象。
何佳建走街串巷,一一将发现的问题解决。
12日凌晨1点,刚刚躺下的何佳建接到烟农电话,说发电设备有问题。他即刻出门,回到家时已是凌晨3点。
在床上辗转反侧两小时,他又爬起来出门了。因为这一天,他计划要对包括莲花六亩冲在内的5个台区低压线路和505户低压客户进行巡视查勘。如果不及早动身,任务肯定完不成。
炙热的太阳将泥土晒成银白,顶着烈日,何佳建在乡间奔波,中午都顾不上在树下打个盹,汗水湿透一身,像从河里捞出来的模样。
下午4点左右,眼看收工在即,他突然接到了生前最后一个任务——有烟农来电说,六亩冲附近停电了。
20多分钟后,当地村民蒋凤华看到何佳建摇摇晃晃地走到六亩冲电杆附近,全身剧烈地发抖。
望着急奔而来的蒋凤华,何佳建只说了一句“不舒服”,即瘫软在地。急送医院后,终因抢救无效,不幸辞世。
“好,我来干”
看着村头的灵堂,花林村63岁的独居五保户周四丰难止泪水。
身有残疾的周四丰住着两间土砖房,里面规规整整地装着灯泡、二手空调和老旧的电视机。“我走不得,站不起,上个月屋里停电,我打个电话给他,马上就来了。”周四丰说,屋里的电线是何佳建给收拾得整整齐齐。
住在河边的农民刘才英也在洪水中与何佳建结缘——大水把屋头后面的电杆都冲倒了,何佳建他们来修整后发现村里就刘才英的家里没电。漆黑的夜里查前查后,终于发现是她家大屋里的开关板坏了,何佳建自己跑出去买了个新的帮她换了。“你想得到的,他已经帮你做好了。你没有想到的,他也帮你想到了。这样一个好人,为何老天就不留呢?”
流沙河供电所台区班的副班长喻学文说:工作上不论什么事情,何佳建总是会第一个表示“好,我来干”。所里农网改造任务重,刚开始推进的时候阻力很大,何佳建是第一个挑担子拉开改造序幕的;花林村的台区员退休了,工作要人接手,这些台区里有整个流沙河镇75%的烤烟客户,服务要求特别高,何佳建是第一个跟所领导表示自己可以接管的;这个夏天百年一遇的洪水来临后,何佳建也是第一个在所里挺身而出。
榜样父亲
“你还好不?累不累?”
“好着呢,不累。”
这是妻子黄金娥与何佳建最后的通话,时间是2017年7月12日14时52分。
知道丈夫工作爱玩命的黄金娥,自洪水涌来就心神不宁。
两个女儿一个念大学,一个还在读高中,洪灾时都在外地。发大水的那天晚上,何佳建出去抢修了,把整个家和80多岁的老母亲、残疾的哥哥都丢给了妻子。
在武汉读大学的何坤已有半年未见父亲。13日凌晨3时许,她匆匆赶回家,却看到躺在冰棺里的父亲,一时泣不成声。
“爸爸是一个特别热心的人。记得有一天夜里,邻居家着火了,他听到呼救声后穿着短裤、光着脚就去救人。当时火势很猛,我拉着他怕他出意外,但他还是不管不顾……”何坤说。
黄金娥说,抗洪的12天里,何佳建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回过家,“也不知道他何时离开的家,他每天到底靠什么充饥?”
何佳建去世后,同事打开他的车门,看到零散在车座上的葡萄糖水和十滴水,众人都忍不住眼泪涟涟——为了不耽误抢修时间,何佳建都顾不上吃饭。这几天,他就靠着十滴水和葡萄糖水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