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评论 > 正文

民营企业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主力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12-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国的民营经济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也为改革开放增光添彩,为市场增加活力。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超过1598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073万户,从业人员达2.57亿,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创造的GDP超过60%,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64%,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可以说,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成为民富国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广大民营企业家作为先富起来的一群人,关心公益、热心慈善、积极回报社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表现突出,已成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主力,呈现常态化、规范化、多元化、品牌化等特点。

  第一,民营企业投身公益慈善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公益捐赠的主力。从社会捐赠主体来看,企业是捐赠主力;从企业捐赠主体看,民营企业是捐赠主力。在中国2013年社会捐赠总量中,企业捐赠689.33亿元,占比69.67%,民营企业捐赠占企业捐赠的60%。在2014年的企业捐赠比例中,民营企业排名第一。在企业的大幅捐赠中,捐赠最多的100家企业平均捐赠超过亿元,上榜企业多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企业贡献了大额捐赠中的四成。

  第二,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已经由零星、偶发转变为普遍、常态。随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日趋规范,民营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逐渐深化,参与公益慈善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大,参与公益慈善的连续性、长期性逐渐增强,呈现普遍化的趋势,逐渐从零星、偶然的大额应急捐赠转向辐射面广、灵活性强、便于常态化实施的小额捐赠,更加关注于某一个或若干个领域的捐赠工作。根据全国工商联对1.2万家企业的调查,2014年,有公益慈善捐赠行为的企业为8191家,占被调研企业的比例为65.5%,持续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企业也已超过60%。

  第三,民营企业基金会蓬勃发展,呈现强大的活力。除了向公益组织直接捐赠以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设立基金会。2004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打开了民间资本设立基金会的政策大门。随着广东香江集团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非公募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由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基金会中心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我国企业基金会已有565家,其中民营企业基金会441家,占企业基金会总数的78%,成为企业基金会的绝对主力。这些民营企业基金会独立性越来越强、商业化运作越来越成熟,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前瞻性,在项目运作和社会问题解决方面展现出蓬勃生机。

  第四,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捐赠途径多元化,包括通过企业自己成立基金会实施捐赠项目、通过政府部门实施捐助项目、通过公益慈善组织实施捐赠项目,等等,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直接面对受资助者,自主实施公益慈善捐赠。捐赠领域多元化,教育和扶贫是主要的投入领域,此外还包括灾难救助、公共设施、助残、卫生、文化、环保、体育等。捐赠方式多元化,在信息化时代,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运作、敏锐的触角,借助互联网,在公益慈善领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传播企业公益理念;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微公益”活动、慈善捐助等,以企业品牌效应引导正确舆论风向;“互联网 公益”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公益慈善的活力。

  第五,民营企业注重打造公益品牌,探索慈善项目市场化运作。如今,公益慈善项目已进入品牌化时代,出现了许多民企或民间的公益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不仅是公益慈善市场化运作的客观需求,而且是企业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实现慈善捐款项目化和项目救助品牌化的重要措施。

  现代慈善事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部门和产业,甚至超过了许多营利产业的规模,社会捐赠额和产业占到其GDP的2%到6%,而我国社会捐赠、慈善与非营利行业的资本产值规模,只占到GDP的0.2%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同我国企业发展阶段有关,也同我国民企规模较小、捐助的物品和小额现金不易统计有关。尽管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营企业在其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广大民营企业继续努力,做出新的成绩。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