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中国探索更加精准的“造血式”扶贫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12-11

来源:新华网

  “以前都是往外跑,现在政府号召我们回来,建设家乡,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48岁的贵州桐梓县官仓镇朱天村村民曾令刚说。

  曾令刚曾先后在福建、山东、河南的餐饮等企业打工,2014年,他响应政府号召,回家搞起了乡村旅馆,借助桐梓毗邻重庆的优势,专门接待夏天前来避暑的重庆客人。旺季的3个月,收入能达到8万多元。

  通过曾令刚的示范效应,朱天村的乡村旅馆、农家乐已有10多家。今年夏天,家家床位都是爆满。

  贵州一直是向中国沿海输出劳务的大省,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了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贵州省提出“雁归兴贵”计划,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挥他们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扶贫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实现了从单纯输血,到输血造血相结合的转变。

  日前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转变,说明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注重贫困群众自身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增加贫困群众的内生脱贫动力。

  “只要家兔养殖的产业能发展起来,一家人肯定能脱贫。”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村民田茂富说。

  由于家境贫困,田茂富曾长期在深圳的工厂里打工,一家人逐渐脱贫,生活有了起色。然而,2014年年初,父亲田儒印却突然病倒了,刚刚摆脱泥沼的家庭,瞬间又穷了下去。

  昔蒲村第一书记任林说,村里很快了解到这一情况,2014年底,田儒印一家重新被纳入贫困户中,田茂富掌握有饲养兔子技术,村里对他进行针对性帮扶,帮田茂富申请5万元贷款,并四处帮他寻找养殖场围栏。

  “他们还帮我报名去电大读书,让我去充电。”田茂富说,只要能学到更多技术,得到启动资金的支持,他对全家人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自2013年底起,中国全面开始对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目的是解决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和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中国扶贫系统已展开建档立卡“回头看”,对已经初步识别的贫困人口逐一进行甄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仍有7017万人。

  中国政府提出,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到2020年,中国将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当前在所有的贫困村都有一支过硬的扶贫工作队,只要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靶向推出精准的‘造血式’帮扶措施,一定能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孙兆霞说。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