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评论 > 正文

伪公益乱象背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沽名钓誉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7-27

来源:人民日报

   戴着公益的光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却干着沽名钓誉、谋取私利的事伪公益乱象背后

  【阅读提示】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慈善日益受到公众关注。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伪公益”行为,却不时刺痛人们善意的神经。本期我们约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传活动部部长顾蒸蒸,探讨“伪公益”乱象背后的种种利益诉求。

  进入2012年,公益组织依然备受质疑,但公益行为,却颇受青睐。在争议声中,大家都纷纷表示,我其实是在做公益。

  2月8日,药家鑫案受害者张妙家属向药家讨要先前承诺的20万元赠款,在被问及为何现在又要这20万时,张妙的父亲张平选说是因为给妻子看病钱不够用了。但2月13日,张家代理人张显在其博客上贴出张平选的声明说,若从药家要回这20万,将“全部捐献给当地农村贫困儿童”,这笔钱要用来捐助教育。

  1月底,一项“皮纹测试”测潜能的技术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些幼儿园悄然流行。花上1200元,就可测出孩子的先天智能和潜能,并得出最优发展方向。记者调查发现,这项打着“全民助学工程”项目旗号的行为,由山西一家公益基金会人员运作,疑似披着公益的外衣。

  再往前,河北省邢台市的柏乡县似乎也在做公益。有媒体曝出,去年12月,这个县进行了一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但应聘者被要求缴纳5万元至8万元不等费用,并限期两天打进柏乡县教育支付分中心的账户,才能办理县财政事业编制的人事手续。1月19日,参与招聘并入选的陈勇(化名)参与该县相关会议后透露,会议说要求缴纳的这笔钱其实是“公益赞助费”。

  更有甚者,元宵节前,哈尔滨双城市城管执法队员竟然私拿商户汤圆慰问敬老院。

  ……

  随着社会发展,公益慈善越来越受关注。做好事固然好,但有那么一些打着公益旗号的所谓公益行为,让人感觉不是滋味儿。戴着公益的光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却实则有的谋财,有的沽名,有的误读了公益的含义。这些林林总总的“伪公益”乱象,考验着人们的善心和努力前行的公益事业。

  “公益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公益发展特别需要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

  面对各种各样以公益为主题的活动,很多人无法甄别它是公益还是“伪公益”,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社会大众对公益的误读,有碍真正公益事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告诉记者,公益、慈善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必然现象。慈善的字眼暗示着一种贫富划分,而公益则是更广义的范畴。它强调公民的主体性。公益的概念首先是人人的概念。“但现在很多人不是为了公益而做公益,而是为了其他事情做公益。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说的伪公益。”

  “伪公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别有用心地借公益之名谋取私利;二是别有用心地以公益为噱头博关注;三是由于纯粹的误解,做出不符合公益规范或不算作公益行为的事情。

  对于“伪公益”现象的出现,王名指出关键原因在于目前制度不健全,整个社会缺乏诚信,使得很多人打着公益的旗号行牟利之实。如何打击“伪公益”,面临制度、法律、政策、认识上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现在比较缺的是政策、法律怎样规范,怎样对违法行为有效打击、取缔。往往是碰到一些类似河北柏乡县招聘收取公益赞助费这样稍微复杂点的情况,法规就跟不上了,经常是出了事,找不到法律依据。”王名说,“公益尤其需要法律的规范。公益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多数人在公益和非公益中有一个取舍,所以很多人碰到挫折就不做了。因此公益发展特别需要政策、法律、制度的保障,才能使其成为主流。”

  其次,社会还缺乏对公益的普及。老百姓对公益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学界和业界对于公益是什么仍未有定论。因为认识不清,导致有的人把公益生搬硬套在本不是公益的事情上;因为认识不清,导致有的人被不法分子利用,被“伪公益”所迷惑。此外,老百姓对于公益机构的运作、公益慈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公益相关知识也十分欠缺。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