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SR环球 公益频道
John Bird最近有点怀旧,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常常讲完一件事就要补上一句,“不复当年了!”这似乎是全世界“媒体老人”的生活常态。
二十四年前,Bird创办了一本杂志:The Big Issue。那时,英国街头的流浪者正日益增多,渐渐演变成了一个颇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杂志第一期就以“流浪者为什么不回家?”(Why Don't The Homeless All Go Home?)作为封面议题;而且自那时起,Bird就为这本杂志定下了它的发行模式:所有卖报人必须是街头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经过培训后,他们可以以杂志定价的1/4进货,卖出后可以留下一半的销售额作为酬劳。现在The Big Issue每本售价2.50英镑(约合24元人民币),卖报人每卖一本可以获得1.25英镑的报酬。
Bird也曾是一位流浪儿童,他深信只有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一个有尊严、有报酬的工作机会,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而这种无需依赖于一个全国性发行系统的模式也让Bird节省了一笔成本。他的信念是,即便是一本公益性杂志,也必须在财务上自给自足,他从未拿过一分政府拨款或是外部投资,多年来一直保持盈利。
而财务自足的前提是,“必须制作一本公众愿意看,销售人员也愿意卖的杂志”——Bird说到做到,The Big Issue的内容连被它报道的大人物们都青睐有加:当年摇滚歌手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希望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时,The Big Issue是他对外公布消息的惟一选择;英超球员乔伊·巴顿(Joey Barton)这样的年轻偶像也在上面开设了专栏。
不过,作为一本面向市场和读者的综合类杂志,它也同样要面对一个传统媒体正在衰落的时代。尽管其自诩杂志发行量与Nuts和Vanity Fair这样的知名刊物相比并不差,去年也达到了每周8万册以上,但自2002年以来,发行量一度出现近70%的下滑,广告收入自然随之减少。在此期间,经历了几次恐怖袭击的英国人也对街边的无业者产生了更多戒备心理,积极去找流浪者们购买杂志的人越来越少。
除了勒紧裤腰带 缩减成本,比如减少雇佣记者而更多向专栏作者约稿,Bird也开启了The Big Issue的数字化进程。
▎2012年10月起,英国读者可以从那些售卖杂志的流浪者处购买电子阅读卡,每张售价2英镑;在电子设备的杂志页面输入卡上的密码,就可以阅读当期杂志。
▎Bird还为The Big Issue的线上杂志和社交媒体专门招募了几位来自BBC、Lady等媒体的编辑、记者,希望创造出互联网时代的精良制作。
纸质杂志也在去年进行了一次改版。
改版第一期即以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做封面,当时《神探夏洛克》(Sherlock)正在热播,他们同时在社交网络上与粉丝进行问答等互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吸引到不少从未买过这本杂志的读者。
除了“ 名人牌”,The Big Issue也更强化了它的另一个关键部分:为那些缺少一个平台的人发出声音,多了一些比如一个曾经睡过大街的人自学成才考上剑桥这类故事。
近年来,随着英国公共部门削减以及经济放缓,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2011年Bird做了一个决定:长期失业者也可以加入The Big Issue售卖者的行列。“也许这并不能让他们赚很多钱,但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和周转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