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文明网
近日,中宣部、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全国党建研究会联合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共产党员志愿服务现场交流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服务的项目化品牌化发展,推进制度化常态化。
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如果从一个简单指标上衡量的话,志愿服务水平的层次和深度,似乎就是一个最佳指标。而在志愿服务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似乎又能够看到另外深层次的内容。那就是,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来说,党员应该起到的作用和发挥的效应。人们经常说,中国共产党员是“两个先锋队”。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中,也应该发挥“两个先锋队”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党员理所当然应该为志愿服务“点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看到志愿服务在中国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呈现一种独特的风貌,不仅有着属于志愿服务一般性的价值,也有着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愿服务是深深扎根于社会道德力量的基石,因为志愿服务完全来源于一种对社会的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精神,没有任何索取的成分。而如何能够将这样的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核实现,并能够让其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实现落地生根的过程呢?在这里,党员的先锋和模范带头作用就显得必不可少。而所谓“点睛”无非也就是这样的过程罢了,即由党员进行带队,不断以自身的行动展示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核,让更多的人懂得志愿服务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懂得志愿服务的水平能够提升整个社会道德层次。在“点睛”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的乃是这样的一个基本节奏。那就是,由于党员的先锋和带头效应,期待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点睛”所在,其实就是“星星之火”的效应。志愿服务,由于出自完全的贡献,是一种无私奉献形式。在最初的年代里,注定没有太少的人相应。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对于价值评价的标准也开始变迁。如果没有利益关系的纠葛,人们就觉得无从下手,或者说,人们找不到“抓手”。而党员志愿服务的存在,也就是弥补这样的一种空白。对于人们的“利益至上”原则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形成有效的抵御机制。对于广大党员来说,不仅需要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动员更多的人,能够激发更大的社会效应。
当然,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也并非那么“纯天然”,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也需要不断培训,也需要不断加入到专业化的程度中去。因为相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天性就是纯粹的奉献,而这样的奉献也绝对不是一种“只付出,不反馈”的单行运动,更是需要经过这样的专业培训才能够奏效。如此才能够形成所谓的“点睛”行动,而只有这样,党员的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李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