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省青志协 江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
五四青年节
“五四”期间江西省评选表彰了
第20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和集体
值得骄傲的是
!!!
全省有三位优秀志愿者分别获
优秀个人奖和提名奖
一个志愿集体获优秀集体奖
唔哇!要知道
“江西青年五四奖章”
是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年联合会
授予江西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
其中,周倩、胡剑锋获第20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郭连发获提名奖,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赴黔支教团获优秀集体奖。
她是谁?
周 倩
职业公益人,现任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江西省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14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当选为南昌市青联委员,2016年被评为南昌市劳动模范。第20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获得者。
走职业公益之路 展洪城人文风采
周倩,从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到不顾家人反对成为职业公益人;从默默无闻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党团的号召下,参与公益项目的组织策划;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与团队伙伴一道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的探索与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公益奖项,成为南昌红土地上一颗闪亮的公益新星。
一、成为积极活跃在南昌高校的青年志愿者
2010年,周倩积极参加由共青团南昌市委主办“仁爱玫瑰”志愿者活动,策划“纸上传情”拒绝宣传单页公益项目。
2011年,积极响应共青团南昌市委的号召,周倩参与第七届城市运动会的各项活动、培训,并通过学校的层层选拔,最终成为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志愿者,由于表现优秀,被评为“二星志愿者”。
2012年,组织12名志愿者深入川藏,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藏区人民的生活及文化教育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藏区多所贫困学校发放物资和开展支教活动,获得学校“暑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的荣誉。
二、从青年志愿者到职业公益人
周倩从大学起,就申请入党,并一直投身于志愿服务,是一名青年党员志愿者。2013年,周倩坚定信仰,顶着家庭的不理解,选择了共青团南昌市委主管的一家公益机构即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就业,成为一名专职公益人士。
周倩成为一名职业公益人以来,参与组织策划公益项目50余个,公益活动千余场。期间,周倩广泛联系群众,多方面动员社会和高校青年志愿者,带领他们参加公益活动。
期间,周倩与崛美公益同仁并肩奉献,成果丰硕。策划项目获国家级百强奖11枚、金奖3枚、银奖2枚、铜奖5枚。其中,“老艺术家年表库”项目获文化部通报表扬;老还童(流金岁月影集)项目获得有中国公益界奥斯卡之称的,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最高奖创新奖。2014、2015连续两年蝉联江西公益组织排行榜冠军(之后未评);2016年,崛美行动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三、 广泛深入社区,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2014年,周倩将党组织关系从学校转到南昌市东湖区大院街道二七北路社区党支部。周倩加入社区党支部以来,组织并参加一系列党建活动,为社区建设献力。一是策划“老还童”关爱空巢老人项目,通过化解老人内心孤独,发掘老人埋藏已久的荣耀记忆,与空巢老人们打成一片,为南昌市数千名老人带去关怀与帮助。二是举办女红课堂、开展旧物改造,引导社区女性生活的新风尚。
四、发动公益快车,为精准扶贫献计出力
2015年,“到家啦”公益物流项目因创新性与操作性突出,获得江西省民政厅公益创投扶持。经过一年的发展,“到家啦”项目已经延展出“生态洋娃娃到家啦”“老兵免费体检到家啦”“免费小药箱到家啦”等12个子项目。目前有两辆公益物流面包车常年穿行于社区乡镇,累计配送物资3万余件,价值金额百万余元。
2016年,周倩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萌恩义染”并获得34万元资金支持。她提出社会组织“小微扶贫”的理念,其理念获得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振国一行赴赣调研组高度认可。
五、多方动员青联,发挥优秀青年的作用
周倩大学毕业投身公益,成为青年中的公益模范人物,2015年被南昌团市委吸纳为青联委员。其中,联动企业界别,为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排演节目,训练礼仪志愿者,为成立大会圆满成功共同出力;联合卫生界别,申请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5万元开展“爱在三伏贴”活动;多次动员教育界别,开展手工进课堂公益课程和减灾救灾培训演练;发挥新闻界别的媒体公众优势,参与公益活动的报道和推广。
六、积极发扬好人风,推动青年精神文明建设
周倩和团队成员一起设计“好人聚场”项目,得到了江西省文明办张天清主任的高度认可,并鼓励该项目组与江西省“好人帮好人”项目组开会,共同探讨江西好人的帮扶计划,推动江西的精神文明建设。两个项目组经过多次碰撞,拟定2017年,高校、社区、街头等青年群众通过多种游戏形式,聚在一起,分享身边好人故事,形成社会好人风气,推动青年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七、助推文化保护与传承
周倩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入参与开发和实施系列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一是2007年开始实施“老艺术家年表库”项目,重点跟踪关注36位民间老艺人,收集整理他们的史料,整理年表,推介传承。二是非物质文化传承“美育初乳”项目。该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铜奖,2015年6月,该项目被南昌市群众艺术馆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引进。2016年,周倩很荣幸地成为青联委员文体界别的副秘书长。
八、借助互联网众筹多个公益项目
截止2016年年底,周倩和起机构成员在腾讯乐捐上发起20余个项目“为空巢父母拍张照”、“为深山老人送老花镜”、“为无家可归者修房子”、“好人剧场”等项目,成功募捐150余万元;项目结束不久,腾讯公益《存在》栏目专程来南昌,纪录她操办的“免费为空巢父母拍张照”公益项目视频,到今天已经热播30万余次;此后,浙江大学自强社引用她的事迹继续在腾讯乐捐发起拍照项目,希望把爱传递更远,把爱延续下去。
他是谁?
胡剑峰
现任南昌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南昌青年志愿服务联盟主席、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者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红十字会理事。
第20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 个人奖获得者。
在14年青年志愿服务历程中
点燃梦想与青春
参与青年志愿服务14年,胡剑峰从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成为青年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从个人参加志愿服务,到七城会8000名赛会志愿者的总调度。从志愿者学员,到高校志愿者讲师教授,最后成为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委。他的人生,因青年志愿服务而改变、而成长、而绽放。
个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达11000余小时,参与组织各类志愿服务超过100万人次;深入四川地震灾区、江西抗洪一线、广州亚运会现场开展志愿服务,牵头组织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五届中博会等各类大型赛会志愿服务10余次;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撰写各类主题宣传稿件500余篇次,在《未来网》、《中国文明网》等发表各类评论员文章60余次;开展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和培训工作,在《中华儿女》、《决策参考》等刊发志愿服务理论文章十余篇,获全省共青团调研一等奖。
担任团中央井冈山基地和部分高校客座教授导师,培训志愿者3万余人次;探索南昌青年志愿服务发展资源共享和市场整合机制,覆盖志愿者30余万人,筹集爱心基金1600余万元。
多次获团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表彰。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优秀个人、中国青年好网民、全国宣传共青团优秀新闻作品奖、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抗洪救灾”优秀青年等荣誉20余项。
扎根一线,做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工匠”
身体力行参与。积极参加扶贫帮困、助老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女、帮助特殊青少年群体、环保支教、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数百次,志愿服务时间达11000余小时。个人累计捐赠爱心基金和物品达5万余元。还向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一万元,设立个人专属基金——剑峰公益基金。
组织经验丰富。担任全市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培训、督查等工作,十四年来共组织各类青年志愿服务超过100万人次。为南昌市赢得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奖”等荣誉。
攻坚克难,做突大事件重大活动“尖兵”
灾情应急不退缩。2008年四川地震后,胡剑峰同志作为南昌市首批进入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深入四川省小金县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前期调研。2010年江西抗洪,胡剑峰也先后来到抚州唱凯、鹰谭以及具有险情的新建县二十四联圩、南昌县红旗联圩,开展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被评为全省抗洪救灾优秀青年。
大型赛会展风采。2010年,胡剑峰还作为亚运会志愿者,赴广州为大会提供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同时,牵头组织第七届城运会、第五届中博会、世界低碳经济大会、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议等10多项重大赛会志愿者活动。特别是曾担任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专职部长助理,全程参与了8000名赛会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协调等工作。并担任开闭幕式志愿者总指挥,现场组织协调2500余名志愿者活动。被评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先进个人、“办好城运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思想引领,做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喉舌”
勤奋写作倡文明。积极传播青春正能量,坚持网络引导青年,14年来,共撰写发表各类主题宣传类篇件500余篇次,共建晴朗网络空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宣传共青团优秀新闻作品奖,多次获全省五四新闻奖。
勇于亮剑频发声。长期担任省市核心网络文明志愿者,并担任中国文明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评论员,完成网络评论文章60余篇次,唱响网络好声音。被团中央被为“中国青年好网民”,多次获全市优秀评论员表彰。
解惑授业,做志愿服务理论学科“专家”
理论研究出成果。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撰写青年志愿服务理论文章十余篇,并在《中华儿女》《决策参考》《南昌日报》等各级刊物发表。《南昌青年志愿服务现状研究》一文还获得江西省共青团调研奖一等奖。
授业培训当导师。担任团中央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等高校的客座教授、导师等,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累计培训青年志愿者3万余人次。
开创拓新,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先锋”
探索青年志愿服务合作共享机制。结合省会志愿服务资源多与广的特点,2006年探索开展了“校地合作”志愿服务模式。2016年探索建立了南昌青年志愿服务联盟,并担任联盟主席,探索南昌地区高校、青年文明号、社会组织信息资源合作共享平台和机制,覆盖带动志愿者30余万人。
探索青年志愿服务市场整合机制。结合青年志愿服务缺少经费支持的特点,2004年率先开展了志愿者协会“企业会员制”,解决协会日常办公经验。2014年牵头建立了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并担任首届基金会理事长。基金会共筹资善款1600多万元,基金会透明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
2016年,胡剑峰同志还作为江西唯一代表,受邀担任了由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评委。同时,也担任了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项目主评委。
志愿无止境,公益在路上。胡剑峰同志会继续坚守在青年志愿服务战线中,和全体青年志愿者一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做出一名青年志愿者应有的贡献。
他是谁?
郭联发
第20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 提名奖获得者。他以网民“发哥”或“发哥发微”的身份,坚持志愿服务16年,服务时间15000多小时;他发起“微爱公益”,带动志愿者20000多名,帮扶各类群体60000多人;“江西好人”、江西“雷锋哥”,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他是江西省委办公厅综合三处的一名普通公务员,真名叫郭联发。用行动践行了党员使命,用爱心诠释了青春意义。
用行动践行使命,用爱心诠释青春
坚持16年志愿服务践行党员承诺
郭联发出生于赣南老区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他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完成学业。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懂得感恩,学会回报。一上大学,他就注册成为了青年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坚持义务献血、到社区志愿服务,郭联发想到的就是去“做一些力所能及、能帮助别人的事。”参加工作后,他坚持将收入的10%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累计花费了70000多元收入,但在日常生活中,郭联发却衣着简朴,粗茶淡饭,日子过得很清淡,曾经一台二手电脑都用了6年,一套普通内衣穿了10年。
志愿服务繁杂琐碎,郭联发却做得有板有眼。他坚持“情”字当头,时时处处饱含对弱势群体的真实感情,用一颗赤诚的心去诠释一个共产党员应担负的责任,用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党的庄严承诺。从2001年成为青年志愿者至今,郭联发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持了16年,足迹遍及江西省92个县(市区)329个乡镇,服务内容涵盖助老护幼、帮残济困、支教助学、扶贫行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累计志愿服务时间15000多小时。对郭联发来说,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带动2万公益团队弘扬志愿精神
在长达16年的志愿服务中,郭联发深深体会到,扶贫、救济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的工作,帮扶、慈善也不只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他一直尝试“以行为影响行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他希望在所有的党委、政府力有不逮的地方,都有志愿者去填补,发挥出公益的正能量;他也希望通过宣扬“榜样的力量”,让身边的人把善心扩散开来,让慈善涟漪不断扩大,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气。
2012年,郭联发发起了“微爱公益”,倡导公益组织有效管理,引导志愿服务规范发展。他以“微善常举、爱心传递”的理念,先后组建了南昌、萍乡、宜春、赣州等7个微爱公益发展中心和38个高校(社会)志愿服务团队,带动志愿者20000多人,帮扶各类群体60000多人。他致力于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探索,先后制定50多项志愿服务行为规范,开出全国首张志愿者组织关系介绍信,迈出了志愿服务记录异地转移和接续第一步。4年多来,他和他的微爱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微爱留守”,关爱留守儿童10000多人,带动10万人在网络参与讨论;“微爱空巢”,走访慰问空巢老人8000多人;“微爱艺术体验”,提供艺术体验5000多人次;“微爱运动挑战”,促推10000多名大学生践行“三走”;“微爱圆梦”,帮助5000多名中小学生实现“微心愿”;“微爱环卫”,使得10000多名环卫工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夕阳知晨”“心语艺术”等项目也斩获多项全国荣誉。“微爱”汇聚成大爱,微公益走向时尚,微爱公益已经成为江西志愿服务的一个品牌。
做到100%责任担当诠释青春意义
“实实在在做公益,明明白白干工作。”骨子里对老区有着深厚的感情的郭联发,到机关工作后,就一直关注着贫困地区百姓的脱贫致富。早在2011年上半年,他就带着南昌大学七八个研究生志愿者赴赣南、闽西和粤北,开始中央苏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谋求在更高的层面推进老区扶贫。2012年6月,在多方的努力下,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直接惠及300多万老区人民。在兴国、莲花、鄱阳的扶贫联络工作中,他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到每一个乡镇(村庄)的田间地头,自费调研拜访当地干部群众1000多人,先后帮助3地协调争取调扶贫项目60多个。2015年,他协助省扶贫办和新华社江西分社举办了“寻访江西贫困儿童”大型公益扶贫活动。他还将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搭建起“互联网+农户”创销增收精准脱贫平台,打造出“县区、乡镇、村组”三级联动全覆盖电商扶贫模式。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郭联发始终认为,以工作为重、事业至上,履职尽责是一个公务员的本分。在工作上,他勤学习、恳吃苦、善创新、勇争先,坚持把文稿服务作为立身之本,近年来,每年承担或参与的大大小小文稿都超过100篇。工作之余,他抓住各种机会充实自己,不停进修,不断“充电”,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知识体系,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7个,在中国人事出版社等出版编著6本,并且成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培训讲师。为清朗网络虚拟空间,他在网上“亮出党员身份”,利用微博对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拟空间,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做到100%责任担当,已经成为郭联发的青春关键词。
江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赴黔支教团
从2002年开始,江西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是江西省第一所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高校。先后向望谟县派出了15届共115名大学生志愿者从事支教工作。十五年来,校地双方也都在不断深入,推进和拓展支教服务内容。从“输血到造血”,走出了一条“中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的新路子。他们甚至利用新媒体平台,在网络上发布相关被救助人信息,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帮助。
江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赴黔支教团
该项目运行15年来,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初衷,在传承志愿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宣传望谟文化、扩大地方交流等方面,都产生了突出了的“支教效应”,并且仍然在不断的放大。也正是因为这份伟大的精神始终存在,2007年时,支教团才能获得由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全国优秀组织奖”,也是全国获得该奖项的16所高校中,唯一的地方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