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政府做公益,不能简单“甩包袱”
几天前,小榄本土公益创投大赛“创益菊城”迎来了第五季。今年,小榄首设“社区公益”“部门公益”两大板块:到年底,全镇15个社区将悉数建立社区公益服务中心;团委、妇联等9个部门也“研发”了各自的公益项目供社会组织“点菜”,并设立50万元种子资金。
数据显示,“创益菊城”5年来共征集优胜公益项目152个,撬动社会慈善资金上千万元,直接服务群体超过5万人。一个常住人口30多万的镇区,能在公益之路上渐入佳境,其背后必然有其独到的制度设计。
作为中山历史最悠久的公益创投大赛,“创益菊城”花样不断,可谓常搞常新。而作为全市最早引入“公益创投”的镇区,小榄已培育起庞大的公益人口,且已针对社会服务、公益服务、社会组织出台了三份实施意见,全民公益的体系日趋完善。
“谁都有没带伞的时候”。公益的本质,既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救济,也是对公共服务产品供应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在个体日益“原子化”的时代,社会组织是政府与个体二元结构之间必要的缓冲区。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公益创投更是一次社会治理创新实验。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公益心、公德心,是发端于人性中“恻隐之心”的一种善念,做义工、做慈善,更是这种理念的身体力行。对个体来说,公益只是一种柔性的道德倡议、而非刚性的道德责任。但对于承担着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部门而言,公益更是一种法定的伦理职责。这种职责,一方面体现在制度设计、平台搭建,以利于社会组织开展公益行动;更本质地说,政府要以更优质的服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来填补公共服务的空白。
通俗地说,公益不能成为政府“甩包袱”的借口,而应成为承接服务的平台。从小榄今年的“部门公益”具体内容来看,这些项目已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妇联发起的“菊城暖流”行动,其目的在于关爱单亲家庭子女,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由警方发起的“全民防骗”行动,其目的是利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全面提升群众防范诈骗的意识,以遏制日益猖獗的新型诈骗。每个项目的背后,都是对一种特殊群体的关怀;每一个群体的需求,都是公共服务雨露难以惠及的旱地。
从2013年开始,“博爱100”公益创投大赛在全市全面铺开。政府托底种子资金、搭建公益平台,热心市民企业资助和监督公益项目,社会组织策划、竞投和执行公益项目,三方联动如同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越来越多的人和社会组织正被卷入这场滚滚洪流。
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