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益时报 张雪弢
12月4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组织开展“5年·志愿服务守望社区”——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
活动以“5年·志愿服务守望社区”为主题,以回顾“十二五”社区志愿服务历程、展望“十三五”发展蓝图为主要目标,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倡导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居民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关心和帮助社区弱势群体,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5年来,首都社区志愿服务异彩纷呈。广大社区志愿者和工作者齐心协力,以促进志愿服务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基础,不断拓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方式,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充实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并在市、区、街、居四级基本建立起上下贯通、有效衔接、高效运作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组织体系。
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北京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已达1.45万支,登记注册人数达到160万名,发布社区志愿服务项目8283个,累计工时达2322万小时。大力推进实名注册志愿者保险全覆盖,为包括社区志愿者在内的全市300万实名注册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保障范围不受年龄、户籍限制,有效实现北京最大的两个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首都社区志愿服务网与志愿北京网站的融合改造,破除信息壁垒,促进志愿者跨地域、跨领域流动,进一步增强志愿者服务积极性。
活动首次发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两工联动”工作指南》和《家庭式服务兑换工作指南》。其中,《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目录》旨在以项目化建设促规范化发展,包含一级分类4个、二级分类23个、三级分类75个和社区志愿服务基本项目141个,其内容既有来源于各社区常态化开展的基础性志愿服务项目,也有提炼自志愿服务迅速发展过程中的特色化项目。《“两工联动”工作指南》着眼于推进社工与志愿者(义工)协同服务,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各区实际经验基础上的新视角、新举措。《家庭式服务兑换工作指南》的核心要义是“志愿服务时间转赠”,首要动员对象是中青年群体,且不仅面向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也着眼于由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