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 正文

探索新时期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模式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9-07

来源:

    杭州市志愿服务事业早在2010年就开始探索志愿服务工作的转型升级。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搭建更加合理和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组建广覆盖、多类型的专业服务队伍,做好大型赛会、扶残助残、城市文明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对接各级公益社会组织,深入基层,发现服务需求、寻找服务队伍、整合公益资源、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社会效益;并于2010年成立了我省首个社会化服务公益社会组织的综合性志愿服务平台——杭州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年公益中心),开始系统化地开展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社会组织工作。

    一、工作回顾

    2010年2月,青年公益中心在杭州市民政局以民办非企业的性质登记注册。机构由杭州团市委作为主管单位、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和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共同出资成立。青年公益中心成立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由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主任担任理事长,青年公益组织滴水公益和第九世界的负责人魏钧、郑壹零担任副理事长,市志愿者协会及7家青年公益组织推选代表担任理事;成立秘书处作为执行机构,聘用两位专职工作人员,推行实体化运作,承担服务公益社会组织的日常事务。青年公益中心成立以来,针对杭州青年公益组织的发展需求和特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在宣传推广、资源整合、能力建设、信息交流、财务监管等方面推出服务举措。

    2010年12月,青年公益中心联合在杭十余家青年公益组织共同发起,搭建全国草根公益组织交流平台——品质公益峰会,该平台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会议,不定期举行区域交流活动,为全国范围内的公益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目前该平台已于2010年、2012、2014年召开三届全国会议,共计200余家机构、400余人次参加,较好达到了交流、互通、促进的目的。此外,该会议还衍生了全国民间公益组织协作交流体系、救灾简报和“益云救灾系统”三大成果,为民间公益组织开展联合救灾行动提供了组织基础;2013年,品质公益峰会交流资料汇编而成的《品质公益峰会文集》入选了中国社工与志愿者教育资源库。

    青年公益中心为以实体办公场所为载体打造的“公益之家”,是集办公、会议、接待、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汇聚地,缓解了众多公益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在办公、会议、接待等方面的困难。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接待了上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是很多怀揣公益梦想的年轻人寻找支点、实现理想的起点,是很多碰到发展瓶颈的公益组织重新整理、再次出发的起点,是很多公益行业从业人员寻求理解、获得动力的起点。

    青年公益中心从2012年开始搭建以公益社会组织为核心,覆盖公益界、媒体界、知识界和企业界的复合型志愿服务平台——杭州公益伙伴圈。该平台旨在汇聚杭城各方力量,通过搭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能力提升、合作共赢的平台,传播公益理念、营造公益氛围、创新公益项目、打造公益文化,可以说,此后的公益活动与服务举措都是建立在这个“圈”的基础上。目前,已有70余家组织加入圈子,并组建了媒体工作小组、通讯员队伍等团队,整合圈内资源的同时,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2013年7月,青年公益中心与上城区南星街道联合成立了面向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平台——南星益家,双方签署了整体框架合作协议,促进了人员、场地、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实现了社会领域的“招商引资”。

    2014年,经过两年打磨的旨在为公益组织培育、输送人才的的项目——青年公益人才计划在广州慈善会上获得了实施类铜奖,并进入到“与人公益基金会”的资助计划。该计划通过在高校进行招募选拔和面试,挖掘有公益理想、公益热情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进入到公益组织实习,通过参与一线公益服务活动,培养成公益领域所需人才。

    2015年初,青年公益中心打造全新品牌“益•Life”,在杭州率先探索社会企业模式,开起了杭州第一家综合性、公益类的慈善商店。该商店集志愿服务、文化传播、主题活动、产品义卖等功能于一体,是杭州市志愿服务新路径的探索。

    二、实践经验介绍

    探索“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发展20年,在志愿服务立法、志愿文化宣传、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品牌打造、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事业化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越来越多普通市民把“志愿服务”当作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因此,一方面杭州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理应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一个创新发展阶段。理念创新是先导。志愿服务工作已经从一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上升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决定了志愿服务工作要通过队伍结构调整、社会资源整合等手段,更加有效地引导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以此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体制创新是关键。在原来主要依托注册志愿者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更多地发动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形成良性互补。借助庞大且灵活多变的民间公益组织体系,找到基层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志愿服务工作一直开展在最接地气的层面上。服务创新是载体。借助各种新思维、新平台、新载体,时刻保持着“不断创新”的觉悟和警醒,用符合时下潮流的思维来思考工作、开展工作,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况来构建志愿服务体系。有效协调社会资源,搭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扩大有效覆盖面。

    创新“伙伴关系”的服务模式。青年公益中心成立之初,杭州地区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但在众多公益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青年公益类民间组织达上百家,拥有会员上万人,这些组织是社会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站在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关心青年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的立场,青年公益中心改变以往对青年公益组织进行“收编”、“改造”等粗放型管理理念,全新定义服务与被服务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是成立“杭州公益伙伴圈”将这些组织紧紧凝聚在青年公益中心周围,通过开展“面对面走访计划”全面了解各组织的工作理念、骨干力量、项目经费、运行机制等情况,同时掌握青年公益群体的群体特征、利益诉求、思想动态,与他们建立紧密联系并为其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提供支持和便利。二是不断强化由杭州青年公益群体为主构成的青年公益中心理事会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划分“媒体与文化建设”、“资源整合建设”、“人才培育建设”、“项目活动建设”等职能,由各理事分别负责,让理事会真正成为青年公益中心的决策机构。三是支持公益社会组织领袖进入志愿者协会理事、青联委员、团代表队伍,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思想、有作为、有热情的青年公益领袖,让通过各个层面发出青年公益群体的声音,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

    搭建“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青年公益组织由于发展过程的草根性,大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个人崇拜而成立起来,因而在包容性、专业性、可持续性等方面都有所欠缺。青年公益中心立足于打造复合型枢纽服务平台,主动创新各项服务内容,帮助青年公益组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组织凝聚互动平台。以杭州公益伙伴圈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伙伴间的凝聚力,营造相互了解、常态沟通、深入合作、彼此信赖的氛围。以“公益市集”、“品质公益峰会”等项目为载体,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听得懂的语言吸引他们加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让公益成为年轻人时尚的生活方式。信息交流发布平台。搭建青年公益组织与政府对话、向社会宣传、组织互相支持、政府引导扶持的平台。制定伙伴圈成员信息搜集制度,定期对外发布公益活动报名、参与、进展情况;运用好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阵地,在更广范围内发挥杭州公益伙伴圈的影响力;定期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总结杭州青年公益事业发展成果、提炼青年公益组织发展经验,为长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公益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推动与社会各类公益慈善力量的交流合作。与在杭媒体公益版块深入合作,为公益组织、公益项目量身定制专题宣传计划;与在杭企业、基金会加强合作,动员更专业化的力量支持和参与公益项目;与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等单位进行战略协作,共同打造“三社联动”合作典范;引导各类学术力量深入青年公益组织开展研究,推动民间公益杭州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提升。组织能力建设平台。借助差异化、多层次的工作形式帮助青年公益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力建设、专业化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各类培训活动开展,对公益机构需求较大的培训课程定制培训内容;“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主动邀请省内外各地专家、学者来杭开设主题讲座,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另一方面开展考察交流活动,通过对比交流,不断转化为本地事业发展的先进做法;借助青年公益人才计划、大学生见习计划、青年社区创新项目挖掘年轻的社会工作者力量,为杭州公益事业培育后续人才队伍。

    打造“抱团取暖”的公益文化。青年公益中心通过不断沟通与磨合,逐渐在杭州公益圈形成“抱团取暖、优势互补”的公益精神。区别于北上广个体组织强势发展的特点,杭州的民间公益组织相对温和,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却通过不断合作,逐渐形成“要事共商、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困难共解”的理念共识,在全国公益界形成了“团结协作”的统一对外形象,一是以杭州公益伙伴圈为基础,详细搜集各类青年公益组织信息,精心策划、统一宣传,打造杭州公益伙伴圈形象工程,从宣传册到宣传片再到统一的文化标识,从杭州公益伙伴圈着手进行统一规划。二是以项目为载体,传播公益理念。创立“品质公益峰会”项目品牌,搭建全国民间公益组织交流思想、探讨热点、总结经验的互动平台,引导民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开展“杭州青年公益风尚季”活动,走进社区、商圈、高校、企业,宣传“人人参与公益”、“把公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公益理念;定期举行主题公益沙龙,汇聚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将专业力量转化为公益实践。三是通过表彰激励营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公益氛围。一方面,重视表彰激励活动的新颖性、时尚性,在传统的颁发证书、评选先进的基础上探索“公益排行榜”、“公益红毯秀”的新形式,摆脱以往公众对公益事业“苦大仇深”的印象,让市民感知参与公益活动、奉献一份爱心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另一方面,突破传统的表彰范围和表彰形式,联合全市青年公益组织开展表彰激励活动,以“重在参与、重在分享”为理念,提升年轻人“合作、参与、共赢”意识。

2015年4月16日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