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从2008年担任青年志愿者的“鸟巢一代”,到今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的“新鸟巢一代”,人数已激增至4000万以上,90后大学生已然成为主力。承前启后,新加入的志愿者们将在“老一辈”放飞梦想的地方再次起飞。
北京最美的名片
来自首都43所高校和港澳、8个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志愿者2800人,圆满完成2015年北京国际田径锦标赛志愿服务。在8月22日至8月30日的赛会期间,在组委会17个用人部门47个业务口115个岗位上,提供赛会组织和观众服务工作超过3万人次,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过25万小时。
鸟巢内外,人们随处可见这些志愿者的身影:在激烈的赛场上,是他们在比赛间隙飞快地清理场地;在热闹的观众席上,是他们耐心地维持秩序;在各个站点,是他们热情地为游客们提供服务……他们中有交通运输部的志愿者,坚守在距离鸟巢最远的岗位,零点之后依然坚守机场,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下一趟航班;他们有观众引导处的港澳志愿者,主动回收一次性饭盒的橡皮筋,于每一个细微之处让环保理念生根发芽;他们中有把手各个关键要道的安保志愿者,手绘鸟巢地图,为观众提供最便捷、最贴心的定位支持。
来自北京大学的魏然,曾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还是2006年首批参与选拔的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从鸟巢再到鸟巢,魏然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90多项志愿服务经历铭刻了他的青春。在世界聚焦2015北京世锦赛的历史时刻,广大“新鸟巢一代”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他们用微笑细致和辛勤汗水默默奉献,向全世界展示出一张张北京最美的名片。
阐释“志愿者外交”
北京世锦赛是国际志愿者交流的平台,黛西·丁在接机大厅里,用目光欢迎着一个又一个来自远方的客人;来自拉脱维亚的伊莲娜,表示十分珍惜参加这样大型的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这次世锦赛在运动员下榻酒店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她印象深刻;来自法国的志愿者马蒂尔德是比利时队的随队志愿者,精通七国语言,认为作为北京田径世锦赛志愿者的最大乐趣是见识各种国家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认识不同国籍的朋友......无论是世锦赛“新鸟巢一代”志愿者,还是APEC会议志愿者、中网志愿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志愿者的交流的一个巨大平台,中国志愿者已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最美的名片,成为“志愿外交”的最活跃、最亮丽的要素。
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赞扬所有的志愿者为本届世锦赛的完美付出,说到“体育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奉献,感谢所有世锦赛志愿者们。”侯任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感谢世锦赛志愿者为这次世锦赛所做的努力,他说:“‘好的’和‘伟大’的世锦赛之间的区别,就是志愿者的工作。你们都是很棒的志愿者,这是一次很伟大的世锦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你们都很优秀也很年轻,相信你们在2022年冬奥会会做得更好!”。
“鸟巢一代”更加从容
赛事期间,观众服务处的志愿者成功处置多起应急事件。在反复的学习、培训和演练过程中,他们已经变得更加专业、更加高效。
对外经贸大学的志愿者高原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已经养成了“吹毛求疵”的强迫症,从刚开始对棘手问题不知所措,到后来对负责的工作应对自如,高原不仅通过志愿服务锻炼了处事能力,而且锻炼出了愈加成熟的心智;在鸟巢的国旗储藏间,身为竞赛部国旗管理组志愿者的马天元,需要每天核对214面国旗,以第一时间应对颁奖需要,在她看来,这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学习,是一次对各国文化的认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80后志愿者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提升自我的极好平台,本次有40%的志愿者都有过大型会议赛事的志愿服务经历——在竞赛部赛后控制中心的陈田希,曾经参加过2013年全国田径室内锦标赛、北京国际马拉松等赛事的志愿服务;主制证中心的魏桢,清华大学志愿团队负责人,累计志愿时间超过300小时……“参与本次田径世锦赛的志愿服务,对于我而言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与本能。”有着较为丰富志愿服务经历的吴雯的话很有代表性。
“新鸟巢一代”用他们的热情、活力与专业性,成为连接2008年奥运会与2022年冬奥会的纽带与桥梁。而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还能在2022年冬奥会上也能继续志愿服务。另一方面,“新鸟巢一代”大部分即将走向社会,通过志愿服务让他们得到一次难得的历练,振翅高飞,从鸟巢起飞,为建立一个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信息来源:人民网 陈晶)
从8月22日开始,运动员们在鸟巢主会场内开始了为期九天的冠军争夺战,而数千名来自各个高校、地区的志愿者们活动的范围则不止于此。从鸟巢内部到安检口、从比赛场地到场外的马路,到处都是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只是这个志愿者大家庭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在不同的环境中完成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传递。
你是哪一类的志愿者?你的工作岗位有着怎样的特点?让我们跟着“鸟巢专线”大巴车,前去一探究竟!
首都国际机场的T3航站楼下,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正等待着国际运动员和国际官员的到来。“来了来了!”郭媛赶忙上前迎接刚落地的运动员。她手里拿着一个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国籍、人数、行李数和酒店等多项内容。
郭媛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保障部志愿者
据了解,这些志愿者要在机场一直工作到9月2日——看不到开幕式盛况,看不到鸟巢里的夺冠瞬间,也看不到博尔特参加的“百米飞人大战”……“一开始觉得去不了世锦赛现场,还有一点可惜,但经过了几天的工作,还是觉得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郭媛笑着说道。
“虽然我们是离鸟巢最远的志愿者,但是我们的心与世锦赛零距离。”尽管这些志愿者都不能去鸟巢现场观看比赛,但他们表示下班后一定会守在电视机前,感受世锦赛的氛围,他们渴望在直播中找到熟悉的面孔,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一点半的北京,31度,热气氤氲,但黄月季开得正好。本是午睡好时刻,130位志愿者却在阳光下集合了起来,他们便是此次世锦赛的文明引导员,在开赛前三日赴鸟巢进行第二次沿线踩点。
白手套,黄制服,橙色帽子,黑色扩音器,统一方向的挎包,折得整整齐齐的衣领,被汗濡湿的银丝,这些来自朝阳区的叔叔阿姨们分布在鸟巢外各个安全口、十字路口与停车场,负责世锦赛期间40万人次的分流与导引。“我们这些引导员们的核心任务就是不让车与人停在马路上,一定要及时疏导。“组委会群工部的林部长在动员时如是说。
赵姐 · 社会志愿者 文明引导员
“班长”赵姐明年就60了,她的工作点是湖景东路上新奥体购物中心的一个出口。赵姐说,她做志愿服务已经做了12年,奥运、APEC等大型政治活动、体育赛事都曾参与。”也没啥,就是对志愿感兴趣,老了还有点用。”赵姐的话就像她心中认为的北京那样,既朴素,又高贵。
这段时间的制证中心迎来了一次媒体记者办证的高峰,包括徐雅倩在内的志愿者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经历了十几天的工作,徐雅倩直言“进入了一个疲惫期”,制证中心的工作内容比较单调,面对“波浪状”变化的工作强度,很多经验尚浅的志愿者们会出现心理上的起伏。对于有着丰富志愿经验的徐雅倩而言,战胜这种疲惫感需要外界的刺激和自己做出的调整,“老师们会用开会的形式激励志愿者们找回斗志,而我会不断提醒自己,来当志愿者的初衷是什么。”
徐雅倩 · 清华大学 制证中心志愿者
制证中心是所有工作人员、运动员进入鸟巢的第一道关卡,但这里的志愿者们却鲜有机会真正接触鸟巢。他们重复着“您好,请出示证件”的话语和标准的微笑,坚守着这个并不光鲜的岗位,无愧于田径世锦赛的“第一道风景线”。
坐标:鸟巢一楼,媒体部复印中心。
他们来自北京大学和北京航天大学,负责成绩单和赛程单的印制工作。
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知道北京田径世锦赛成绩的人。
“这件事说有多重要也没那么重要,但是说不重要却是非常重要。”身穿绿色志愿者服的谢晓玲这样告诉校媒记者,“因为一旦打错就会给媒体以错误信息。”
谢晓玲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复印中心志愿者
比赛成绩的出炉,经历着“赛场成绩电子记录、通过国际田联网络同步传播到专门的电脑-自动打印成绩单、志愿者分别复印-以不同颜色分组、runner志愿者分发到媒体、同时备份到鸽子笼”这样一段分秒必争的历程。20平米的玻璃小屋之中,男生女生分工明确、6台复印机全天24小时运转待命。30人的团队早晚班无缝衔接,构成了比赛成绩公布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工种就是要守住自己的职业操守,绝对不在公布前发朋友圈”,谢晓玲严肃地说道,“希望能尽自己所能,让大家看到最确切真实的成绩。”
来自各个高校的数千名志愿者身着统一的服装奔忙在鸟巢的各个角落,而这些服装的统计和搬运依赖的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物资处。唐普亮带着自嘲的意味告诉校媒记者:“我们部门只有三个志愿者,分配到三个储物间,三间屋子一间一个味道。”这几名志愿者目前还没有完成办证的手续,工作的环境和时间安排都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似乎并没有消磨掉热情和斗志。
唐普亮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物资处志愿者
“我正在准备考研,没想到这次的志愿者服务会这么忙。”唐普亮是一名即将进入大四阶段的学生,这次世锦赛让他损失了不少的复习时间,“但我也不觉得后悔,因为世锦赛的经历很难得,我特别希望能够体验一次。”虽然身处一个体积很小的志愿部门,他们也能够将所有的不如意变成快乐的源泉。
七夕节是唐普亮的22岁农历生日,虽然身处异乡、投身忙碌的工作之中,少了暑假的闲适和“中国情人节”的浪漫,但必定会是一次难以忘怀时光。
信息来源:青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