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国际新闻 > 正文

爱心的“正确”捐献方式有哪些?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8-27

来源:中华儿慈会

  灾难发生时,原本为了帮助灾区的爱心捐献,有时候却“好心办坏事”。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国际案例或许能给一些启发。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平充满人情人性的世界,在地球上任何一处,每当经历重大灾难之后,总是许许多多的善良的人们与各种各样的团体组织从世界各地送来大量的救灾物资,从衣物食品到生活家居,甚至娱乐玩具,人们希望能用这些捐献的物品帮助灾区的人们和他们的家人共度难关。而现实中,这些从世界各地“不请自来”的物品最后到达灾区前线时,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混乱,甚至为灾区工作人员们增加了额外的工作,好心办了坏事,许多人将这种现象称为“二次灾难”。

  在国际灾难回应中,不请自来的捐赠物品一直是一大挑战。这种情况下,并不是简单阻止人们捐献那么简单。为了让人们更有效地捐赠,许多非政府组织为了防止这样的“二次灾害”,对于捐款只收现金,但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因为普通民众更渴望切实具体的捐赠,他们希望捐赠一个帐篷让灾区人们有容身之地,他们希望在寒冷的夜晚,能给出一条毛毯温暖一个瑟瑟发抖的孩童,而并不是冷冰冰的现金。这种需求一旦被忽略,对于普通人来说,捐赠也就不再那么有意义了。

  在国内过去的一些灾难事件中,慈善机构的丑闻,再加上人们对于各种救援组织使用捐款的质疑,大家对于现金捐献也越来越持保留态度。 最近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后,许多人们在网络上被骗捐款,甚至不乏微博名人。原因之一就是人们不信任将钱物捐给救援机构,想要直接捐给需要的灾民,却没想到被犯罪分子钻了空子。

  另一方面,对于救援组织来说,如何有效使用善款也是难题。美国桑迪飓风之后,纽约州检察长曾质疑各大救援组织:在飓风发生8个月过后,为何还有2.5亿美元的捐款没有被用作救助灾民?

  那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每个善良的普通人仍然有机会尽一己之力,却又不造成“二次灾难”? 以美国为例,2012年桑迪飓风造成美国南部和中美地区国家的几百人死亡,为了更好地进行灾后救援重建,使用了捐赠登记表的形式根据具体需要“认领”捐赠。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2013年8月卡崔娜飓风七周年时,在美国首府华盛顿成立了灾难慈善中心(Center for Disaster Philanthropy)指导个人和机构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捐赠。

  捐赠登记表(Donation Registry)

  在欧美国家,许多新人举办婚礼之前,会在网上建立一个登记表,列上自己需要的各种物品,宾客们可以认领购买这些物品作为结婚礼物送给新人,在这个登记表上,一旦有物品被认领,其他宾客将无法再购买这一礼物。2012年桑迪飓风之后,三个普通人Katherine Dolan, John Heggestuen, 和Alex Nordenson 受此启发,在美国第一电商亚马逊网(amazon.com)上建立了一个国家捐赠登记表。

  这个登记表列出了灾区人民急需的具体物品项目,通过社交网络在草根群众中迅速传播,点击即可直接在亚马逊网上认领下单。结果是手电、毛毯、食品等急需物资在48小时之内就被筹集运送到了灾区,使得驻地救援组织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受难家庭,扩大救援范围。以这种方式短短运营几周之后,在没有任何宣传开销的情况下,连一个正式员工都没有的草根救援队迅速筹得价值75万美元的3万件救灾用品直接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由此可见这种简单方式的力量。

  这种模式的成功也与救援机构与零售商的密切合作密不可分。首先,救援机构在当时的主要救援组织“占领桑迪”的指导下,动态建立修改登记表,根据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对于零售商亚马逊来说,除了需要承担包装运输费用以外,还需要解决如何更有效送达的问题,例如说整合的包装就对于灾区接收者来说更便利。

  后期针对亚马逊捐赠登记表使用者的评估调查显示,40%的捐赠者也曾经捐过现金进行救灾,他们认为这种选择具体物品的捐赠方法让他们觉得更有价值,更有“吸引力”。90%的受访者表示以后还会用登记表方式进行捐赠。

  也许某些部门与机构需要反思,为什么之前困扰救援机构与政府多年的问题却被三个普通人一下子解决了?相关机构部门缺乏创新也许比“二次灾难”更需要拯救。

  灾难慈善中心

  2013年8月,恰逢卡崔娜飓风七周年, 灾难慈善中心(Center for Disaster Philanthropy,简称CDP) 在美国首府华盛顿特区成立。CDP是一个专门指导捐赠的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分享灾难信息的知识平台。CDP的宗旨是让灾难捐赠更及时有效,增加赈济者捐赠的影响力。还将灾难的整个生命周期呈现在人们眼前:灾难捐赠并不只是在事件发生的当下需要关注与救援,在预防前期准备和长期的重建过程中也需要帮助。CDP为捐赠者和机构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画面,让他们作出更明智的决定,知道爱心该怎么献(How),献去哪里(Where),什么时间献(When),最大化捐赠影响力。

  CDP的服务简单来说分为3种:1,为个人、机构和基金会制定最有效捐赠方案,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2,项目专家会根据救灾需要和在灾难前中后期情况合理有效分配资金和资源(通常很多“热血”的民众在灾难刚发生时踊跃捐献,而灾难的重建恢复却相对收到的捐赠较少,灾后重建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合理分配资源此时就尤为重要);3,作为独特的灾难知识平台, 提供及时的讯息,分享资源,举办教育学习活动,紧密联结社群促成合作,为未来的灾难救援打下协作基础。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美国两种不同人群对于同一个问题-如何更有效进行灾后救援-的创新解决方案。捐赠登记表是草根群众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灵感而来的创新之举,直接简单。CDP则是由非营利组织、慈善专业人士和慈善基金会的共同合作,经过研究和缜密筹备建成的严密组织。事实证明他们都为如何“正确明智地献爱心“提供了成功解决方案,共同关键词:合作、信息。

  我们如何“正确”地借鉴?

  对于这两个具体案例,国内灾难救援专家怎么看?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我们如何“正确”地借鉴?

  郝南,曾经的北京大学牙医、如今的全职公益人,现任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简称“卓明”)负责人 。卓明是一家以专业处理灾害信息、协助救灾资源对接、促进救灾效率为工作内容的志愿者组织。

  Q:捐赠登记表这种看起来似乎简单有效的方式,事实上放在国内实用吗?好用吗?

  郝南:因为公众往往搞不清楚物资捐赠所需的专业性所在,分散的物资捐赠往往运输管理成本过高,又不能很好地回应需求,还很可能会制造公平性的问题给灾民的尊严造成二次伤害。所以联合国和国际人道机构在历次人道援助中都会强调和倡导公众不要捐赠物资。这确实和捐赠人期望有更多参与价值有矛盾的地方。而这个解决方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可以构成对常规备灾物资之外——如发电机、蚊帐、手电、防潮垫、燃料、净水片、妇女用品等——的灵活的补充。除此以外,也便于让公众了解灾区受影响人群的真正的需求。而这样的想法在中国落地从技术和资源上,构建这样的平台并不难,但仍然有两个核心前提是必须具备的。首先需要对灾区需求有真正专业的评估,获得社区层面的有效的数据,否则捐赠物资的类型、数量都很难确定,执行起来一旦与捐赠人的意愿不一致将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其次,必须与其他救灾物资发放体系,尤其是政府救灾体系建立足够的信息共享,否则依然会造成严重的资源重叠的情况。目前卓明已经在社区需求信息获取技术上有所突破,并且多次实践,下一步就是和救援队合作从一线掌握更扎实的需求数据。而政府与民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似乎也呼之欲出了。

  Q: CDP这样全面的灾后救援捐赠机构,我们为什么没有?我们需要吗?

  郝南:在我看来,类似CDP这样的平台组织正是中国民间救灾领域迫切需要的服务型机构。灾害援助与医疗、消防一样,都是具备很强专业性的实践领域,而这种专业性从公众到民间组织国内认知都不充分。去年网民对壹基金的雅安善款使用计划颇多攻讦就体现了民众的普遍误区。而我们走出国门发现,公益组织的专业性与国外同行相比也有云壤之别。比如全球人道援助工作者共同的标准操作手册《环球计划-人道主义宪章与人道响应最低标准》,在国内仅有不到百人在行动中践行。在全球多个人道援助标准体系网络中,也难觅国内组织的踪影。国内已有机构准备致力于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卓明也将行业内智力资源推广作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参考资料: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Moin Islam, Katherine Dolan, John Heggestuen, Alex Nordenson,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