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4日电(实习生陈径舟 记者黄丹羽)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北京国能中电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峰和北京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扬做客中青在线第二十六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访谈节目。在直播间,潘建伟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求学和从事科研工作中的故事,白云峰和彭扬则介绍了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价值观。访谈结尾,三位嘉宾回答了青年网友的提问。
潘建伟有一个“中国梦”。1996年,潘建伟的选择了去量子力学的诞生地——奥地利留学。在奥地利求学的第一天,导师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建一个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刚开始上量子物理课时,他完全搞不懂为什么量子通信既可以是死的又是活的状态,这激发了他对于量子的浓厚兴趣。
在奥攻读博士期间,潘建伟参与撰写的论文《实验量子隐形传态》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文被誉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1998年,潘建伟和自己的量子信息实验在国内遇到了困难,经费难拨,质疑不断。“人家说,这个东西听起来很好,但是真正投入使用也许需要20年、30年甚至更远,根本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快,有什么实用价值?” 潘建伟说,他当时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在中国建成一个世界水准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因此自己还得做下去。
转机出现在1999年,为庆祝“美国物理学会”成立100周年,《自然》杂志选了21篇文章,其中就有潘建伟1997年发表的文章—《实验量子隐形传态》。于是,国内有更多的人关注并意识到量子信息的重要性。经费等问题迎刃而解,潘建伟获得了更多地支持,并于2003年取得突出成果。
对于做事,潘建伟说:“一是你不要介意成功不成功,二是你要有耐心做喜欢的事,三是这个东西对国家很重要。”
白云峰离开博奇开办自己的公司,他自己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想尝试更多新的事情,想有个自己的“亲生子”,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不是特安分,总想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二是因为自己看好环保行业的前景。白云峰认为,企业要获得长久的竞争力,能源一定是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接触了众多国外环保公司和科研院所后,白云峰发现节能技术非常多,但是在国内应用却很少。“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重点就是把这些成果和企业间的需求搭建起来。”
刚开始接触环保行业,白云峰说肯定是因为商业机遇。融入这个行业之后,他更认为是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这些领域你做完以后,不仅能获得经济上的价值,更多是实现社会价值和发展价值。”
事业之外,白云峰也热衷于公益。他说,社会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帮助那些不幸者,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公益的东西不要看结果,重点是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推动。”白云峰觉得人应该去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若干年后,留在记忆深处的不是你获得的合同和怎么打败竞争对手,那些东西会烟消云散,只有这些东西真正能烙在你的记忆深处,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网友问白云峰,为什么他的微博里记录的都是琐碎的生活?他回答说:“人应该是立体的,人要有工作、有事业,也得有生活。我觉得一个人真实一点、简单一点,这样才活得轻松。”
2009年,彭扬回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而最初的动机是他所观察到的国内资源分布和使用的不公平情况。“中国基本上很多资源是不公平的,比如像教育和医疗资源。”尤其在教育领域,彭扬希望能够通过技术革新让教育资源供人平等地使用和分享。
读大学时,彭扬的座右铭是“凡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由我”。也是有感于这句座右铭,彭扬将自己的成功哲学定义为,成长中每一个过程便是成功,我追求的不是结果,是过程中的享受,过程中遇到的酸甜苦辣。在美国攻读研究生期间,彭扬在校外兼职研发经理。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彭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只是睡觉少了一点而已。
彭扬说最大的困难是下一个困难。“因为我们现在成长,永远在成长,下一个困难总是最有挑战的,去迎接它就会有好的结果。”
转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