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孙丽倩初到新疆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图为孙丽倩骑马走在乡间。 孙丽倩供图
爱上新疆,爱上阿勒泰
年轻人都是有梦的,孙丽倩和大多数西部计划志愿者一样,也是如此。
2006年7月20日,从河北省石家庄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孙丽倩踏上了西行的火车,终点是新疆阿勒泰,任务是支教一年。在这之前,她通过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网上报名、学校筛选、体验以及三个月的等待和期盼。
西部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部联合实施,从2003年起,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孙丽倩想从自己习惯的生活中跳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用一年去经历、体验另一种生活。
她说:“当时很年轻,就是渴望像我的学长们一样去西部支教,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和孙丽倩有同一想法的就是王晶冰。
初到服务地阿勒泰,当地把她俩安排在市里一个学校当老师。但她们发现,其实那个学校师资很充足,并不特别需要志愿者。
孙丽倩和王晶冰从一位培训时认识的乡下老师那里了解到,新疆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有学校需要师资。就这样,在当地的支持下,两人一起到了切木尔切克乡寄宿制中学。切木尔切克乡是新疆北部典型的牧业乡,85%的人口是哈萨克族牧民,全乡仅有一条全长不过500米的马路。当时,这个寄宿制中学已经五年没有新老师来了,孩子看见新老师,特别兴奋。
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阿勒泰乡下的满天繁星,孙丽倩就陷入了紧张的工作。她接手的是初三年级的语文,她用“诚惶诚恐”来形容当时的心态。她说:“作为一个师范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压力特别大,担心自己上不好课。”
为了上好作文课,孙丽倩和学生们一起写作文,在规定的时间里和学生一样完成自己的文章。结束后,孙丽倩会把自己的作文和学生的作文一起装订在班里传阅。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对作文的抵触也因为老师的参加而缓解,越来越喜欢作文了,甚至总能写得出彩的文章了。孙丽倩和孩子们约定要尽力考上高中,她甚至会将每月领取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生活补贴用到孩子们身上。
孙丽倩说,支教的日子不是没有困难,但是只要你愿意敞开心接纳那里,所有的人都会尽他们所能来帮你,并且会常常收获到乐趣。没有菜,同事和学生每周从家里返校会给她和王晶冰带来自家种的菜,学生还带她们去捡野生的杨树蘑菇、挖蒲公英。阿勒泰的冬天温度低达零下三十几度,由墙体过薄的仓库改装的宿舍常常被厚厚的冰冻住门,住宿的学生天天早上来为她们踹门。
学生们和孙丽倩之间很快就建立了情谊,使她的授课事半功倍。用孙丽倩自己的话说,这是她和学生们共同的财富。
准备中考的过程充实而忙碌,孙丽倩的学生们迎来了他们求学生涯里的第一个转折——中考。
在新疆,在阿勒泰,为了保证中考的公平,乡里的孩子参加中考要集中到市里考点考试。考虑到交通不便,很多孩子都提前一天到市里住宿。考试期间,孩子们要在各个大小饭摊上解决三餐。与内地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中考显得格外的艰辛。
孙丽倩第一次体会到了在考场外等待学生考试的焦虑。她说,突然理解了曾经站在考场外自己父母的心情。
让孙丽倩高兴的是,2007年的中考,她带的这42个学生中有26个考上了高中,这是切木尔切克乡寄宿制中学几年来最好的一次中考成绩。
中考结束后,孙丽倩的志愿支教期满,然而在阿勒泰有那么多的经历让她难以割舍。
在这里,她第一次吃奶疙瘩、第一次吃手抓羊肉、第一次骑马、第一次看见夜空里长长的银河、第一次看见如路灯般的月亮、第一次站在考场外等待参加中考的学生、第一次和哈萨克族、回族孩子过中秋节……
在这里,她第一次看见了茫茫戈壁,一排排的胡杨和漫天的繁星,天与地那么得旷远和豪气;在这里,她学会了骑马,见证了哈萨克人的乐观和勇敢,悟到了生命的顽强和伟大。
“美丽而神奇的新疆给予我的远远超过了我能想到的一切,”孙丽倩感慨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