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有爱 > 正文

“石油老师”十年大山洒爱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2-06-11    

  和以往一样,今年的儿童节,小男孩任兵兵再次收到“石油老师”送来的500元助学金、新书包和一大堆文具。

  两年前,读完小学二年级的任兵兵离开了大山深处的世纪希望小学,到山那边的红柳沟学校继续学业。虽然已经走出大山,但世纪希望小学的“石油老师”们依然关爱着这个大山里走出的男孩。

  10年前,杨燕华是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五里湾第一采油作业区南一增压站的一名普通员工。作业区在陕北的大山里,杨燕华和同事每天穿梭在大山之巅的油井站上,干着除锈刷漆、保养设备、平井场的工作。

  每当行走在山岗上,杨燕华总会听到离作业区不远的地方,间或有微弱的读书声传来。一个下午,她和同事们循声找去,在山坡上一个破旧的窑洞里,她们发现,一个年轻的农村女教师正领着几个小孩在学汉语拼音。

  进入窑洞,在灰暗的环境中,孩子们坐在土坯上,年轻的女老师在一块残破的木板上写着板书。石油女工们还了解到,眼前的这位老师只能教孩子们语文和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完全没有开。

  杨燕华和同事们被当时的场景震惊了,她们当即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自那以后,每当收工后,杨燕华和同事都会自发来到这所简陋的窑洞学校,她们有的教音乐,有的教舞蹈,有的教美术,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教给孩子们简单的英语。从此,“石油老师”的称号在大山深处传开了。

  2004年,学校所在的周河镇决定将窑洞学校搬到附近的郭家沟村,镇上筹资建起了砖瓦房,并改名为世纪希望小学。可教室里用的还是土坯桌凳,杨燕华和同事觉得很寒心。很快,她们就行动起来,一边自己倾囊捐款,一边动员作业区和采油三厂的职工献爱心。没过几天,一张张崭新的桌椅就从山下运上来了,孩子们第一次用上了平整的木质桌凳。

  冬天一到,陕北的大山里异常寒冷,可孩子们的教室里只有一个简易的小火炉。杨燕华和姐妹们发现,每到冬天,孩子们在教室里都缩成了一团,“冷的没地方去,脸冻得都红彤彤的”。

  她们将此情况及时反映给三厂领导,几天后,从南一增压站到世纪希望小学500米长的暖气管线开挖了,暖气设备陆续运抵学校并及时安装。冬天一到,孩子们再也不用生炉子了。

  “现在的娃娃们命真好。”村民毛永明感慨道。他知道,村子里没一家用暖气,孩子们在学校里有“石油老师”的关心,学习条件很好。

  在支教的过程中,杨燕华和同事们还发现,家庭贫穷阻隔着山里孩子的成长路。学校附近的马崾硷村一位老乡家有4个孩子,为了能供家里唯一的男孩上学,老乡决定让3个女儿辍学。杨燕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几次来到老乡家,给老乡做工作,让3个女孩继续上学。为了打消老乡没钱供孩子读书的顾虑,杨燕华及时募集资金送到老乡家,这3个女孩终于又走进了校门。

  为了能持久关注从世纪希望小学里走出的孩子,南一增压站团支部发起成立了“拓荒助学基金”,基金面向世纪希望小学的在校生和已走出去在外求学的孩子。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发放助学助教资金20余万元。

  “我们会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路。”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团委书记王红霞说,青年人在作业区开展爱心支教,一方面可以发挥所长,做一些支援地方、服务百姓的事,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同时,还要将这种善举机制化,长期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这也是巩固地企友好的重要举措。

  两年前,杨燕华从南一增压站上调作业区工作,但她经常会来到南一增压站,每次来总会到世纪希望小学看看这里的学生和老师。令杨燕华欣慰的是,新来的一批一批年轻同事正延续着她们的脚步,风雨无阻地行进在大山支教助学的路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讯
第二期

查看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