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益频道
“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产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脱贫运动。”7月6日,联合国发表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利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合理的战略、充分的资源和政治意愿,即使是最贫穷的国家也能够取得进展,“我们现在认识到,再有一代人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消除极端贫困。”
与这个持续15年之久的浩大工程同时进行的,是学界中关于援助效果的种种论战。有学者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调配,为贫穷国家投放大量资源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种方式不仅低效,甚至会带来政府腐败、破坏当地产业链、降低贫穷国家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经济的积极性等连串负面影响。
▲千年发展目标承诺在2015年之前实现这8项目标
贫困,对于生活于大城市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切身感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贫困的定义标准,而世界银行在2008年设定的绝对贫困线是日收入1.25美元。
千年发展目标是在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8项目标,其中包括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对抗、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全球合作促进发展。近两百个成员国以及超过20个国际组织要在15年内完成。
《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认为,仅仅在近20年间,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女童入学就读人数也越来越多,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45%,数百万人避免死于疟疾。与此同时,2000年-2014年间,来自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按实际值计算增加了66%,达到了1352亿美元。
糟糕的援助?
当我们看到,投入到贫穷国家的资源上升,因挨饿、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减少,这是不是意味着,投入更多的钱,就能将这些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拯救出来?这样看似“明显”的逻辑,却引起了多年以来学界的一番论战,其中双方的重要代表就是Jeffrey Sachs和 William Easterly。
以提出“休克疗法”著称的经济学家Jeffrey Sachs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也是“千年发展目标”项目的特别顾问,他认为越来越多资料显示,许多贫穷国家的死亡率因为各种援助而明显下降,拯救了成千上万条生命。
2005年他更启动了一个名为“千禧村项目”(Millennium Villages Project)的计划,在非洲选择了多个村落进行“实验”,其中包括农业、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干预”行动,Jeffrey Sachs公开表示千禧村项目获得了巨大成功并正在被模仿。不过,随着越来越多项目细节被披露,外界开始怀疑这样的方式的成效,比如千禧村项目曾一度劝说试点村之一的卢西拉农民种植玉米,而不是当地传统作物青香蕉,结果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但项目没有投资开发作物市场,这些丰收的玉米没有买主,最终大部分被老鼠吃掉。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William Easterly,经常是Jeffrey Sachs在媒体上的论战对手。William Easterly在他的论著《白人的负担》里运用大量的案例表明,自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经为前发达国家提供大量援助,现有的援助诱发了政府腐败,而这些国家依旧在贫困的陷阱中难以自拔,即便出现了增长也大多是昙花一现,他认为如果援助计划不能根据穷国人民的需求而提供,不能用于为他们创造更好的自救环境,新的援助依然会像以前投进去资源一样打水漂。
而赞比亚裔经济学家Dambisa Moyo甚至认为,国际社会的对非援助政策是带有支配性的,不仅对改善非洲民生状态和推进经济发展进程无效,反而让非洲深陷依赖外援的陷阱——既然有援助,政府怎么会努力着手发展经济?而许多机构在募款时大量展现非洲极端贫困地区的图像,带来一种刻板印象,而事实上到了2011年,全世界近60%的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印度、尼日利亚、中国、孟加拉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这5个国家。对的,并不是都在非洲。
不过即使是Dambisa Moyo这样强烈反对援助的学者,也承认不应该一下子完全暂停所有援助,否则接踵而至的就是大量的贫困人口因疾病、饥饿而导致死亡。
于是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援助能助推贫困国家经济发展?
贸易机会?药物?食品?
还是像非营利组织 Give Directly一样,直接向肯尼亚的穷人无条件地发放现金?即使是后者这种看似“愚蠢”“存在误导作用”的做法,也有学术研究表明这些钱带来的效果是积极的。
援助,是好是坏?
消除贫穷,是所有不同声音的共同目标,但每个学者、研究机构、NGO都在用各自专业的研究方法,提供大量的案例和数据,却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足以可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不过,这些讨论都在告诉我们,下一次捐赠时,不要只看不断上涨的金额,更要关心由此带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