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点为一体的特大城市。近年来,大批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随之产生了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群体,其中一部分人随父母进城,另一部分则留守农村。如何解决好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化解他们子女生活、学习上的难题,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在团中央的统一部署下,重庆各级团组织全力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以下简称“关爱行动”)。团重庆市委负责人说,重庆团组织严格按照团中央“机制、队伍、内容、阵地‘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关爱工作,努力将关爱行动打造成重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名片,“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爱,让咱们的农民工兄弟安安心心工作”。
点亮姐妹舞蹈梦
伴着志愿者手机里播放的乐曲,王靓、王莉、王萍三姐妹轻快地跳起舞来。在这套简陋的租赁房里,三姐妹沉醉在舞蹈带给她们的快乐之中,自信、阳光的笑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名志愿者。
这是一个贫困的五口之家,此前在重庆务工的爸爸患有胃病,妈妈没有正式工作,一家人以卖菜为生。三姐妹从小就乖巧懂事,节假日都会帮父母卖菜。三姐妹都非常喜欢跳舞,可是没钱参加专业培训,只能在看电视时,记下动作,再根据记忆进行模仿。
一次敲门声,唤醒了她们沉睡已久的“舞蹈梦”。
那是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进行的农民工子女情况大摸查行动。志愿者了解到三姐妹希望学习舞蹈的心愿,将情况很快反映到团南岸区委,团区委有关负责人迅速行动,为三姐妹送去相关书籍。南岸区后堡社区主动联系三姐妹,邀请她们加入共青团市民学校组织的“少儿艺术团”,并有舞蹈老师专门到三姐妹所在的学校指导她们跳舞。
在共青团的帮助下,三姐妹的“舞蹈梦”实现了,她们在社区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成长土地,她们变得更加自信,“感觉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了”。
在重庆,还有许多孩子像三姐妹一样,通过共青团市民学校的关爱大摸查,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平台。目前,基于重庆已建成的2093所共青团市民学校,关爱行动在各个社区深深扎根。
各级团组织依托共青团市民学校这个大平台,通过深入摸查,将全市67万农民工子女的信息汇到一起,成为团组织开展关爱行动工作时心中的一本细账。
培育阳光篮球少年
当地人提到临渡小学的时候,都会称赞那里的小小篮球队——“那里的娃儿篮球打得好哦!不得了!”
临渡小学是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城乡接合部的一所普通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只有200多名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女,学校只有10名教师,而且年龄普遍偏大。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志愿者服务队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自发联系学校校长,提出利用学校关爱行动“七彩小屋”的设施条件,定期开展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可能是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吧,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觉得他们都有点孤僻怕生,于是,我们就试着用文体活动让他们动起来,敞开心扉。”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廖再秀说,正是因为找到了体育和文娱活动这个孩子普遍感兴趣的渠道,孩子们和志愿者的心理距离迅速消除,关爱行动很快取得成效。
起初,以前很少接触篮球的孩子还不太会玩,他们觉得抢到球,扔进篮筐就行,无视竞赛规则和动作规范。志愿者从零教起,按照不同年龄段对孩子进行分组,教他们篮球规则和技巧。很快,孩子们就对这项运动着迷了,球技也进步很多,更让老师高兴的是,孩子们在练球过程中,彼此的交流越来越多,友谊加深了,也更开朗了。
今年8月,在四川乐山举办的希望小学篮球赛上,临渡小学篮球队从4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现在,这些孩子在区里都出了名,大家都知道他们是阳光篮球好少年。
凭着对志愿行动的热情和各种拿手绝活儿,重庆各界尤其是青年群体纷纷加入“关爱行动”,结合自己的特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在课堂学习之余,更加全面地成长。
今年,重庆团组织从农民工子女喜爱的文体活动入手,在全市试点建成4个关爱农民工子女“乡村运动加油站”,让农民工子女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培养更加强健的体魄。
驱散少女心灵阴霾
甜美的《苹果歌》在整形美容医院住院部响起,小女孩清脆的歌声拨动了病房里每个人的心弦。两名来自共青团市民学校的志愿者正在教小琴(化名)唱英文歌曲。
12岁的小琴来自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农村,家境贫寒,母亲长年患病,父亲在外打工,年幼的她一人扛起照顾母亲和弟弟的重担。不幸的是,不久前,弟弟误用猎枪近距离打中小琴面部,几十颗钢珠布满颌面,10颗钢珠进入颅内,致使小琴右眼失明,并发癫痫,面部容貌损毁,学业无法继续。
团重庆市委获悉小琴的情况后,立即与媒体联动,推出专题报道,借助微博、QQ群等新媒体,倡议全社会帮助这个不幸的孩子。活动引发强烈反响,在团组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这个不幸但坚强乐观的小女孩,纷纷伸出援手,希望帮助小琴度过难关。
重庆团组织联系医学专家对小琴的病情进行会诊。经过精心诊治,小琴的病情暂时稳定。两名共青团市民学校驻校志愿者丹儿姐、艳儿姐每天下午都会去病房探望小琴,陪她聊天、谈心,教她唱歌。爱学习的小琴还不时让志愿者给她讲故事,教她学习英语。
如今,三人情同姐妹,志愿者让小琴逐渐乐观开朗起来,心灵的阴霾逐渐散去,学会勇敢地面对病痛。
像小琴这样需要特殊关爱的农民工子女,一直都是重庆团组织“关爱行动”的重点。在农民工子女情况大摸查的基础上,重庆团组织特别关心这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建立起“及时发现,志愿跟进,广泛动员”的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关爱。
“七彩小屋”里的亲情沟通
“妈妈,你啥时候回来?”重庆永川区望城路小学五年级学生范晓宇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学校新建成的“国家电网·七彩小屋”,和在深圳打工的妈妈视频聊天。
晓宇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妈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几年才回家一次。对这个年幼的孩子而言,“妈妈”是个模糊的概念,他甚至“已经记不得妈妈的样子”。
和妈妈聊天时,晓宇话不多,妈妈问一句,他答一句,不过,两只眼睛却睁得很大。晓宇说:“要把妈妈的样子记下来!”
如今,他能经常看见妈妈了。团重庆市委联合重庆电力公司加快关爱行动阵地建设,在农民工子女集中学校建立了集快乐阅读、亲情沟通、文体娱乐、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电网·七彩小屋”,按照“七个一”标准配备室内器材,每间小屋都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DVD影碟机、一台电子琴、一套青少年读物、一套娱乐器具和体育用品。所有“七彩小屋”对农民工子女免费开放,并有志愿者定期在“七彩小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据团重庆市委志工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像“国家电网·七彩小屋”这样的“七彩小屋”,在重庆共有243个,比去年同期增长42%,覆盖重庆40个区县。“七彩小屋”为农民工子女筑就了另一个心灵家园,他们在这里增长知识,收获快乐,感悟亲情。(龙江 记者 田文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