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工子女在生存、生活、学习和城市融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党政重视、社会关注的民计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各方百姓共享幸福抚顺。
2010年4月,辽宁省抚顺团市委正式启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以下简称“关爱行动”),与时俱进地探索和拓展志愿服务内容。由此,这项惠及千万家庭和少年儿童的德政工程,成为落实“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所需、共青团可为”工作思路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是全市团组织发挥职能和优势,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切合服务党政中心、服务青少年需求的双重目标。
二、措施与成效
“关爱行动”实施以来,辽宁省抚顺团市委通过各类扎实有效的举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畅通的社会参与渠道,建立了规范的志愿服务阵地,探索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帮扶活动,特别是进入2012年,“关爱行动”局部“点”上的经验在全市“面”上开花,全市农民工子女在团组织的关爱下正在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1.构建一套完善的“关爱行动”项目化实施体系
以“项目化”的思路推进工作,是辽宁省抚顺团市委设计重点品牌活动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前期调研、试点、推广三个阶段的总结和探索,辽宁省抚顺团市委进一步明确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实施步骤。即:以农民工子女动态变化的需求为主导,组织志愿者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内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实现由“给予型”向“需求型”转变,并通过项目化运作、制度化安排,将服务内容、形式、周期等内容进行固化,逐步构建起“关爱行动”机制、队伍、内容、阵地“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进“关爱行动”有形化、日常化、科学化、长效化,由一般性的帮扶活动转变为深度的帮扶项目。
2.探索两个层面的“关爱行动”结对运行模式
社会多元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关爱行动”深入开展的不竭动力。为此,辽宁省抚顺团市委坚持采取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坚持上下联动,加强组织化动员。按照“志愿者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采取“学雷锋志愿者+农民工子女”、“基层团组织+农民工子女学校”、“高校学生+农民工子女”等多种结对方式,学雷锋志愿者与全市26所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学校的2851名农民工学生结对,结对率达100%。爱心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互赠联系卡,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帮扶活动;另一方面,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动员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采取“志愿者(团队)+接力”模式,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投身关爱行动,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优化环境、创造条件。辽宁天湖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市20余家爱心单位与农民工子女开展大型帮扶活动50余场,为农民工子女捐助书籍、衣物、助学金等累计30余万元。
3.深化“关爱行动”的三项保障机制建设
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辽宁省抚顺团市委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健全机制,推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实现科学发展。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辽宁省抚顺团市委立足来抚农民工子女的个性化需求,组建了特色化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择优选拔了28名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有管理沟通能力的学雷锋志愿者骨干和优秀团干部成为项目专员,并开通“关爱行动”项目专员QQ群和微博。通过分类指导、现场学习等方式,提高项目专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水平,引领他们带头抓结对、抓服务、抓管理、抓宣传,不断提升“关爱行动”实施水平。
加强有形化阵地建设。自2011年9月以来,辽宁省抚顺团市委精心设计推出的“七彩课堂”走进全市26所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灵活设置服务内容,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七彩”,寓意通过“关爱行动”帮助广大农民工子女拥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快乐的成长历程。在辽宁省抚顺团市委的组织下,心理、医疗、消防、法律等各个领域的优秀志愿者走进校园,采取体验式的授课方式,为孩子们提供贴心周到的课程和服务,惠及学生18248名,实现了对2851名农民工子女的全覆盖;依托学校、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阵地14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阵地2所,省级示范阵地1所。5月18日,抚顺首家省级“千语千寻·快乐成长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它既是农民工子女的课外学习、活动阵地,也是全市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示范阵地。
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截至目前,辽宁省抚顺团市委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运转灵活、延伸性强、可持续发展,深受组织欢迎、农民工子女切实得实惠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团内各级联动工作机制、长效服务机制和保障支持机制,并按照项目化运作方式,将志愿者来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工作目标具体化,辽宁省抚顺团市委创造性地实现了农民工子女实际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两者实现机制化对接,更加凸显志愿服务以“服务”为本的理念;通过开展“爱心冬令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345工程”、“大手拉小手,爱心暖童心”、“千语千寻”圆梦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探索服务农民工子女的新途径;通过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和团属网站、《好人好报》、关爱行动微博等信息平台的广泛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志愿者、了解“关爱行动”,吸引社会爱心力量将视角转向农民工子女群体;通过搭建“关爱行动”的参与平台,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社会保障和社会教化功能,募集情感、知识、善款、物资等志愿服务资源,健全完善爱心传递链条,激发连锁效应,提高“关爱行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项目的重要意义
1.汇聚爱心力量。辽宁省抚顺团市委通过品牌牵动、项目推动、组织带动、社会发动,尤其是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的衔接,为有志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平台,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建立了广阔的社会资源基础,人人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服务成长“双赢”。一方面,“关爱行动”是新形势下辽宁省抚顺团市委组织引领全市团员青年和志愿者推动青少年学雷锋常态化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通过参与“关爱行动”,服务了大局、服务了社会、服务了群众,成为抚顺“雷锋城”建设中一支富有生机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这种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便捷方式,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自身思想精神的提升,内化为成长进步的动力,实现了共青团引领青年参与社会实践与青年成长进步的“双赢”。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