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她作为西部志愿者,千里迢迢奔赴祖国最西北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支教;今天,她已成为阿勒泰富蕴县的一名“特岗教师”。
她,叫孙丽倩。对于自己的选择,她的认识非常质朴:“我真的没觉得什么,我就是特别喜欢这里的自然和纯净,喜欢这里人们的友善,喜欢那些纯朴善良的孩子……”
2006年7月,大学刚刚毕业的孙丽倩带着青春的理想与憧憬踏上了西去的火车,大西北的辽阔苍茫深深触动着这位河北姑娘。“当时很年轻,就是渴望像我的学长们一样去西部支教,到最需要的我们的地方,我想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她说。
孙丽倩到了一个最迫切需要老师的地方——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寄宿制中学,并担任初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是新疆北部典型的牧业乡,70%的人口是哈萨克族牧民,全乡仅有一条全长不过500米的马路。
与42名学生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孙丽倩把所有的时间和心血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初三班26个孩子考上高中,这是学校多年来最好的一次中考成绩。
她说:“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和对我的喜爱,都使得我越来越喜爱上乡村教师,我觉得教师是个清贫但又充满了幸福感的职业。”
谁也没有想到,一年支教期满,孙丽倩会选择留在新疆,通过考试成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喀拉通克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留在了一个更为荒凉的山村。
“第一次展现在我面前的喀拉通克乡只有几排破败的土坯房子。我不是没有掉过眼泪,不是没有想过要离开、要放弃。然而,看到可爱的学生们从15公里外的家步行为我带来的一把萝卜、一兜土豆、几个馒头、一个包子,我怎能不感动……”孙丽倩说。
家访中听到学生的家长说“这么多年第一次有老师到家里来”时,孙丽倩内心会感到特别满足,这就是她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使她最终坚守这个岗位的最大动力。
还有一种更为深沉的爱,让孙丽倩难以割舍。初到阿勒泰的那一年,孙丽倩和另外一名志愿者把“中国麦田计划”带入了新疆,孙丽倩在教学之余走访收集贫困地区贫困孩子的资料,为他们寻求资助。
有一对卖旧书的姐弟吸引了孙丽倩:“那对儿姐弟家的情景我永远也忘不了,房顶是用各种编织袋吊起来的,但却有一墙醒目的奖状和证书,孩子的母亲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导致骨骼变形;父亲十几年受疝气折磨,家中三个孩子从上小学起就自己赚钱养家、读书。”
早早扛起家庭重担的姐弟俩让孙丽倩感动,她觉得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从那时开始,孙丽倩的足迹遍布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的很多村落,教学和走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如今,孙丽倩在阿勒泰地区实地走访学生146人,资助贫困学生90人,筹集各项资助款约25万元;在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等地的教学点建立“麦田图书室”11间,购买图书8000余册;发放书包、文具等120余套;发放各种体育器材300余件;发展“麦田计划”志愿者30余人。2008年5月还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麦田图书”长期募集点。
如今,工作出色的孙丽倩已经担任了她所在学校的教务主任,并获得阿勒泰地区2008年度“优秀志愿者标兵”称号。
面对记者关于“你想给在校大学生们说点什么”的提问,孙丽倩说,“西部支教改变了很多年轻人的命运,这是有价值的人生经历。基层从来不缺乏机会,虽然条件很苦,但只要你能踏实勤恳工作,战胜困难,就能迅速成熟起来。当你能给基层留下点什么的时候,心中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