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有爱 > 正文

“爱心妈妈”张洁和她8个“儿女”的故事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2-04-17    

    娇小的个子,蓝色的税装,清爽的短发,精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乍一看,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税务官,却又总是隐隐透露着那么一丝不寻常。她真情关爱、精心呵护、倾力救助3名灾区儿童、4名孤儿和1名服刑人员年幼女儿的感人事迹,在汶川羌寨、小平故里广为传颂。她就是“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国税系统"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援建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度感动广安十大百姓人物”、“广安市广安区第二届道德模范”、“广安区爱心行动优秀志愿者”广安区国税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张洁。

  心系灾区儿童

  “这些灾后幸存的孩子心灵创伤未愈,现在又远离亲人来广安上学,我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有责任去呵护他们。”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县绵虒小学的365名学生于当年8月15日集体来广安三中异地复课。9月7日,广安区团委、妇联为了照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决定面向社会招募365名“爱心妈妈”。张洁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主动与在四年级一班复学的董邓燕、汪婷和王其雪等3名羌族女童结成了亲情对子。

  9月25日,张洁与爱人王幼平一起第一次到广安三中接汶川孩子。通过生活辅导老师,她首先找到了脸蛋红红的、十分惹人喜爱的羌族小女孩董邓燕。张洁抚摸着董邓燕的头,目光里充满了关爱。生活辅导老师问董邓燕:“知道接你的是谁吗?”“"爱心妈妈"张洁。”张洁听到这话,非常感动,她意识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同时从董邓燕那迷茫的眼神中,又深深地感到了这些孩子是多么的需要自己。她来不及细想,在匆匆办完简单的交接手续后,就把3个小女孩接回了家。

  从那以后,张洁基本上每周都要看望和接孩子们到家中一起生活。既给她们煮最好的东西吃,买最喜爱的衣物穿,又像亲生母亲一样,给她们讲邓小平爷爷的革命历程、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启迪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抱负,感受人间永不泯灭的亲情,使她们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随着接送次数的增多,孩子们慢慢地融入了张洁一家的生活,她们与张洁的感情也一天天地加深。

  张洁家距广安三中有7里之遥,往返一次要花费很长时间。为了方便看望和接送汶川孩子,张洁萌生了买车直接接送孩子的念头。

  经与丈夫商量,打紧家庭开支,张洁在2008年9月底买回了一辆轻便小车。当年10月3日,当她第一次自驾小车来到广安三中接孩子们回家团聚时,几个孩子既高兴又激动,竟一时泪流满面。为呵护受过创伤的心灵,张洁紧紧地抱着几个孩子说:“孩子们,别哭,有妈妈在!”看着那并非亲生却胜于亲生的感人一幕,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心生敬慕,感受到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

  在回家的路上,张洁又开着小车到广安城南新区转了几圈,让孩子们把广安蒸蒸日上的优美图景看了个够。此时此刻,孩子们第一次在愉悦中张开了微笑的脸,受过惊吓的心灵得到抚慰,木然沉默的心境受到冲刷,活泼可爱的心门得以打开。

  “让汶川灾区孩子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彻底走出地震的阴影,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看着孩子们的性情逐步恢复了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长进,张洁十分欣慰。

  “到家了,到家了!”2009年6月21日,孩子们结束在广安一年时间的异地学习生活,张洁又千里迢迢,全程护送她们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汶川县绵虒镇。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董邓燕、汪婷和王其雪家,张洁看到,震后3家人的生活正艰难地重新开始。“我家的房子全被地震震垮了,值钱的东西全没了。因为没钱建新房,所以就借住在别人遗弃的废墟里。”汪婷父亲的话让张洁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当场表示,对董邓燕、汪婷和王其雪家给予一定资助。

  回到广安,张洁即与丈夫商量:帮助3个“女儿”。当年8月20日,夫妻俩给3个家庭分别汇去1000元现金。2010年春季开学前,又给3个孩子分别汇去1000元助学金。201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她还给3个孩子分别寄去了价值200多元的节日礼物。

  尽管孩子们回到了汶川家乡,但张洁对3个“女儿”的爱一刻也没有停止。两年多来,她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等方式,了解情况,传递感情,表达着对汶川孩子的牵挂,传递着她滚烫的爱心。

  “孩子们走了还真有点不习惯!”张洁表示,“我永远都是孩子们的"爱心妈妈"。工作再忙,每年我也至少要去一次汶川,和孩子们见上一面,看看她们的学习生活,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资助孩子们直到长大成人、大学毕业。”

  爱暖不幸孤儿

  “当您和孩子一起游玩的时候,当您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您是否知道,就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

  他们拥有着花一般的年华,却因家庭变故,没有了爸爸,没有了妈妈,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他们害怕失去学习的机会……

  也许你的一个微笑,就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也许你的一句抚慰的话,就会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火花;

  也许你的一点爱心,便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一首抒情散文诗激荡着张洁炽热的爱心情怀,她决定在延续对汶川孩子的爱的同时,将自己的爱心洒向不幸的孤儿。

  2009年12月7日晚,代市镇流杯村一组村民蒋长春、唐小英夫妇在浙江台州打工时,因煤气中毒双双而亡,留下9岁的女儿蒋启玲、7岁的儿子蒋启峰和71岁的老母。年幼的姐弟俩与年迈力衰的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得知蒋家婆孙三人的境遇后,富有爱心的张洁主动与姐弟俩结成亲情对子,当起了孤儿的“爱心妈妈”。

  2010年4月3日上午,张洁带着刚买的书包、文具盒、牙膏牙刷等日常学习和生活用品,专程来到代市镇流杯村一组,亲切看望父母刚刚双亡的孤儿蒋启玲和蒋启峰姐弟俩,并送上生活费和零花钱,辅导他们学习,帮助孩子梳洗,进行心理抚慰,让姐弟俩重新体验到了母亲般的亲情关爱。

  从这以后,只要有空,周末张洁都要去看望蒋启玲和蒋启峰姐弟俩。每逢过年过节、学校开学,她总是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一点钱或买下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送给姐弟俩。同时,张洁还不时将孩子们接到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让姐弟俩充分感受亲情,享受家的温馨。由于张洁天生一张娃娃脸,加之温柔慈祥,极具亲和力,深受姐弟俩的喜爱。

  在“爱心妈妈”张洁无微不至的精心呵护下,蒋启玲和蒋启峰姐弟俩逐渐找回了失去的母爱,逐步走出了失去双亲的阴影,重新活泼了起来。姐弟俩和张洁无话不说,并改口叫张洁“张妈妈”。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一次,在与“张妈妈”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时,姐弟俩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张洁觉得,就像歌曲《爱的奉献》中所唱的一样,救人于难、解人之困,不仅是当今时代的爱心呼唤与行为美德,而且是检验人生素质、展示道德风范的重要标尺。为此,她决心“将爱奉献到底!”

  在2010年“4·14”玉树强烈地震中,以外出补鞋为生的龙安乡文林村村民张朝清和聂文兰夫妇不幸双双遇难,留下14岁、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张丽,11岁、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张成姐弟俩和70岁高龄的奶奶相依为命。张洁获悉这一情况后,主动结对帮扶姐弟俩,及时给予地震孤儿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鼓励他们学会坚强,重树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

  针对孤儿面临生活上缺人照应、学习上缺人辅导、行为上缺人管教的“三缺”困境,张洁立足于生活上当家长、学习上当老师、心理上当朋友,坚持从生活上关怀、学习上关心、思想上关爱,做到在孩子生日、生病、学校家长会、逢年过节、寒暑假“五个必到”,确保了玉树地震孤儿张丽和张成姐弟俩不因孤失爱,不因贫失学,快乐地生活,安心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爸爸、妈妈,有张妈妈无微不至地关爱,我和姐姐生活得很幸福,学习成绩也很好。”2011年4月14日,在玉树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弟弟张成道出自己的心声,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自从有了张妈妈的关心呵护,我感到生活不再孤单了,学习也更有信心了。”提到“张妈妈”,姐姐张丽由衷地说,“遇到张妈妈是我们姐弟俩的幸运,就是亲生妈妈还在也不过如此。”

  情洒高墙内外

  2010年6月的一天,张洁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人是南充川中监狱的一名在押服刑人员,名叫陈志强,家住岳池县同兴镇罗家沟村六组。信中说:“因自己年幼无知,加之亲生父亲早逝,无人管教,染上了赌博。4年前,为还赌债在广元抢劫,被判有期徒刑16年。入狱前与未婚妻育有一女儿蓉蓉,在女儿1岁多时,未婚妻弃女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小蓉蓉由体弱多病、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母亲照顾,非常可怜……偶然在监区报栏的《法制日报》上看到张洁大姐关爱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的新闻报道,我特别感动,又十分激动,想求助您帮助照料一下我年幼的女儿……”

  陈志强的信,让张洁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反复读了这封信后,对蓉蓉的处境深感同情,便向丈夫说想帮助这一家人,谁知遭到了丈夫的反对:

  “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你怎么去帮助一个曾经危害社会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抢劫犯,你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大人犯了法,孩子是无辜的,我们不能歧视。蓉蓉这么小,特别需要母爱呵护,不应因父亲的罪过受到冷漠的对待。”

  在张洁的坚持和劝说下,丈夫最终同意了。陈志强来信3天后,张洁便回了一封信,承诺当他女儿的“干妈”,照料婆孙俩,并鼓励他安心改造,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争取减刑,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

  随后,张洁便开始履行自己的承诺。根据信中提供的地址,她利用周末,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零食和玩具,与丈夫一起来到南充陈志强母亲袁俊芳临时租住的地方看望蓉蓉。可蓉蓉和奶奶不在家,张洁便把买的东西放到了邻居家。

  不久,张洁再次来到南充,终于见到了蓉蓉。看到蓉蓉和奶奶生活在一个低矮、简陋、黑暗、潮湿,不足8平方米,只有一张木板床的小屋里,张洁深深震撼了。

  “当时,看见那个小女孩特别无助的眼神、十分可怜的模样,我的心像针扎一样痛。”张洁回忆说,“我觉得有责任照顾好这个身份特殊、命途多舛的小女孩。”

  从那以后,张洁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丈夫一起到南充看望小蓉蓉,带蓉蓉到公园玩,为蓉蓉买图书、玩具、零食和新衣服,还时常通过电话与蓉蓉的奶奶沟通联系,了解蓉蓉的生活情况,不时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送去了温暖,点燃了新的希望。

  2011年年底,小蓉蓉和奶奶回到了岳池县同兴镇罗家沟村六组老家居住,张洁又多次前去看望婆孙俩,并在春节前为她们置办年货。同时,张洁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给小蓉蓉和奶奶解决了孤儿、低保待遇。

  “张妈妈,张妈妈,我好想你哦……”每次见到张洁,小蓉蓉都特别高兴,小嘴不停地叫着。每当张洁要离开时,老人和孩子都依依不舍。由于长期的关怀与照顾,小蓉蓉将张洁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除了照顾小蓉蓉之外,张洁还时常与陈志强书信来往,鼓励他在监狱里好好改造,多学一点技术,并为他寄去一些书籍,让他在监狱里学习。

  “感谢张姐、王哥,我们素昧平生,仅凭一封信,就能得到您们的帮助,我非常感动。您们工作那么忙,还经常去看望我女儿和母亲,不只给她们带去了关心和帮助,更带去了温暖和希望。您们付出的爱心,不仅拯救了我,更拯救了我破碎的家庭。我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出来孝敬老人,照顾孩子,回报社会。”

  陈志强得知张洁经常去关心、帮助他女儿和母亲时,先后给张洁写了6封感谢信。在张洁的帮助下,陈志强努力改造自己,并得到了监狱的认可,已在2010年获得一年零两个月的减刑。

  2012年2月23日上午,在《华西都市报》、广安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的牵线搭桥下,张洁带着5岁的蓉蓉和她的奶奶,在监狱管教干部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川中监狱温馨的会客厅,看望正在服刑的陈志强,鼓励他好好改造,早日重获新生。

  “你就是我女儿的"干妈"张姐?感谢你对我女儿的照顾。”陈志强同张洁书信往来很多,但见面还是第一次,他特别感动,连忙向张洁表示感谢。

  “蓉蓉,这是你爸爸!”张洁把干女往陈志强身边轻推一下。

  “来,爸爸抱!”陈志强十分激动,马上伸出双手。但蓉蓉一把推开陈志强,泪眼婆娑,直往张洁身上靠,弄得陈志强一脸尴尬。张洁安慰他:“不要紧,今后女儿会亲爸爸的!”

  见女儿同张洁很亲热,陈志强更放心了。临别时,张洁表示,在陈志强服刑期间,将一如既往地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继续照顾好蓉蓉,让她健康快乐成长。陈志强脸上挂满泪水,真诚表决心:“高墙外有张姐照料我女儿,高墙内有管教干部帮助我,我有了精神寄托。我要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去孝敬母亲、照顾女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据了解,在张洁帮助陈志强的同时,川中监狱教育科、监区等负责人也加大了帮教力度。如今,陈志强的心态平稳了,表现也好了。据川中监狱第七监区副区长梁兴才介绍,鉴于陈志强表现好,目前监狱又在为他报批第二次一年半的减刑。

  从心系灾区儿童,到爱暖不幸孤儿,再到情洒高墙内外,张洁和她8个“儿女”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张妈妈”就像一缕阳光,一阵春风,她来了,就会留下春天般的温暖。人们从张洁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娇小的个子,蓝色的税装,清爽的短发,精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乍一看,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税务官,却又总是隐隐透露着那么一丝不寻常。她真情关爱、精心呵护、倾力救助3名灾区儿童、4名孤儿和1名服刑人员年幼女儿的感人事迹,在汶川羌寨、小平故里广为传颂。她就是“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国税系统"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援建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度感动广安十大百姓人物”、“广安市广安区第二届道德模范”、“广安区爱心行动优秀志愿者”广安区国税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张洁。

  心系灾区儿童

  “这些灾后幸存的孩子心灵创伤未愈,现在又远离亲人来广安上学,我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有责任去呵护他们。”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汶川县绵虒小学的365名学生于当年8月15日集体来广安三中异地复课。9月7日,广安区团委、妇联为了照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决定面向社会招募365名“爱心妈妈”。张洁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主动与在四年级一班复学的董邓燕、汪婷和王其雪等3名羌族女童结成了亲情对子。

  9月25日,张洁与爱人王幼平一起第一次到广安三中接汶川孩子。通过生活辅导老师,她首先找到了脸蛋红红的、十分惹人喜爱的羌族小女孩董邓燕。张洁抚摸着董邓燕的头,目光里充满了关爱。生活辅导老师问董邓燕:“知道接你的是谁吗?”“"爱心妈妈"张洁。”张洁听到这话,非常感动,她意识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同时从董邓燕那迷茫的眼神中,又深深地感到了这些孩子是多么的需要自己。她来不及细想,在匆匆办完简单的交接手续后,就把3个小女孩接回了家。

  从那以后,张洁基本上每周都要看望和接孩子们到家中一起生活。既给她们煮最好的东西吃,买最喜爱的衣物穿,又像亲生母亲一样,给她们讲邓小平爷爷的革命历程、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启迪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抱负,感受人间永不泯灭的亲情,使她们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随着接送次数的增多,孩子们慢慢地融入了张洁一家的生活,她们与张洁的感情也一天天地加深。

  张洁家距广安三中有7里之遥,往返一次要花费很长时间。为了方便看望和接送汶川孩子,张洁萌生了买车直接接送孩子的念头。

  经与丈夫商量,打紧家庭开支,张洁在2008年9月底买回了一辆轻便小车。当年10月3日,当她第一次自驾小车来到广安三中接孩子们回家团聚时,几个孩子既高兴又激动,竟一时泪流满面。为呵护受过创伤的心灵,张洁紧紧地抱着几个孩子说:“孩子们,别哭,有妈妈在!”看着那并非亲生却胜于亲生的感人一幕,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心生敬慕,感受到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

  在回家的路上,张洁又开着小车到广安城南新区转了几圈,让孩子们把广安蒸蒸日上的优美图景看了个够。此时此刻,孩子们第一次在愉悦中张开了微笑的脸,受过惊吓的心灵得到抚慰,木然沉默的心境受到冲刷,活泼可爱的心门得以打开。

  “让汶川灾区孩子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彻底走出地震的阴影,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看着孩子们的性情逐步恢复了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长进,张洁十分欣慰。

  “到家了,到家了!”2009年6月21日,孩子们结束在广安一年时间的异地学习生活,张洁又千里迢迢,全程护送她们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汶川县绵虒镇。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董邓燕、汪婷和王其雪家,张洁看到,震后3家人的生活正艰难地重新开始。“我家的房子全被地震震垮了,值钱的东西全没了。因为没钱建新房,所以就借住在别人遗弃的废墟里。”汪婷父亲的话让张洁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当场表示,对董邓燕、汪婷和王其雪家给予一定资助。

  回到广安,张洁即与丈夫商量:帮助3个“女儿”。当年8月20日,夫妻俩给3个家庭分别汇去1000元现金。2010年春季开学前,又给3个孩子分别汇去1000元助学金。2011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她还给3个孩子分别寄去了价值200多元的节日礼物。

  尽管孩子们回到了汶川家乡,但张洁对3个“女儿”的爱一刻也没有停止。两年多来,她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等方式,了解情况,传递感情,表达着对汶川孩子的牵挂,传递着她滚烫的爱心。

  “孩子们走了还真有点不习惯!”张洁表示,“我永远都是孩子们的"爱心妈妈"。工作再忙,每年我也至少要去一次汶川,和孩子们见上一面,看看她们的学习生活,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资助孩子们直到长大成人、大学毕业。”

  爱暖不幸孤儿

  “当您和孩子一起游玩的时候,当您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您是否知道,就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

  他们拥有着花一般的年华,却因家庭变故,没有了爸爸,没有了妈妈,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他们害怕失去学习的机会……

  也许你的一个微笑,就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也许你的一句抚慰的话,就会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火花;

  也许你的一点爱心,便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一首抒情散文诗激荡着张洁炽热的爱心情怀,她决定在延续对汶川孩子的爱的同时,将自己的爱心洒向不幸的孤儿。

  2009年12月7日晚,代市镇流杯村一组村民蒋长春、唐小英夫妇在浙江台州打工时,因煤气中毒双双而亡,留下9岁的女儿蒋启玲、7岁的儿子蒋启峰和71岁的老母。年幼的姐弟俩与年迈力衰的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得知蒋家婆孙三人的境遇后,富有爱心的张洁主动与姐弟俩结成亲情对子,当起了孤儿的“爱心妈妈”。

  2010年4月3日上午,张洁带着刚买的书包、文具盒、牙膏牙刷等日常学习和生活用品,专程来到代市镇流杯村一组,亲切看望父母刚刚双亡的孤儿蒋启玲和蒋启峰姐弟俩,并送上生活费和零花钱,辅导他们学习,帮助孩子梳洗,进行心理抚慰,让姐弟俩重新体验到了母亲般的亲情关爱。

  从这以后,只要有空,周末张洁都要去看望蒋启玲和蒋启峰姐弟俩。每逢过年过节、学校开学,她总是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一点钱或买下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送给姐弟俩。同时,张洁还不时将孩子们接到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让姐弟俩充分感受亲情,享受家的温馨。由于张洁天生一张娃娃脸,加之温柔慈祥,极具亲和力,深受姐弟俩的喜爱。

  在“爱心妈妈”张洁无微不至的精心呵护下,蒋启玲和蒋启峰姐弟俩逐渐找回了失去的母爱,逐步走出了失去双亲的阴影,重新活泼了起来。姐弟俩和张洁无话不说,并改口叫张洁“张妈妈”。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一次,在与“张妈妈”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时,姐弟俩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张洁觉得,就像歌曲《爱的奉献》中所唱的一样,救人于难、解人之困,不仅是当今时代的爱心呼唤与行为美德,而且是检验人生素质、展示道德风范的重要标尺。为此,她决心“将爱奉献到底!”

  在2010年“4·14”玉树强烈地震中,以外出补鞋为生的龙安乡文林村村民张朝清和聂文兰夫妇不幸双双遇难,留下14岁、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张丽,11岁、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张成姐弟俩和70岁高龄的奶奶相依为命。张洁获悉这一情况后,主动结对帮扶姐弟俩,及时给予地震孤儿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鼓励他们学会坚强,重树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

  针对孤儿面临生活上缺人照应、学习上缺人辅导、行为上缺人管教的“三缺”困境,张洁立足于生活上当家长、学习上当老师、心理上当朋友,坚持从生活上关怀、学习上关心、思想上关爱,做到在孩子生日、生病、学校家长会、逢年过节、寒暑假“五个必到”,确保了玉树地震孤儿张丽和张成姐弟俩不因孤失爱,不因贫失学,快乐地生活,安心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爸爸、妈妈,有张妈妈无微不至地关爱,我和姐姐生活得很幸福,学习成绩也很好。”2011年4月14日,在玉树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弟弟张成道出自己的心声,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自从有了张妈妈的关心呵护,我感到生活不再孤单了,学习也更有信心了。”提到“张妈妈”,姐姐张丽由衷地说,“遇到张妈妈是我们姐弟俩的幸运,就是亲生妈妈还在也不过如此。”

  情洒高墙内外

  2010年6月的一天,张洁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写信人是南充川中监狱的一名在押服刑人员,名叫陈志强,家住岳池县同兴镇罗家沟村六组。信中说:“因自己年幼无知,加之亲生父亲早逝,无人管教,染上了赌博。4年前,为还赌债在广元抢劫,被判有期徒刑16年。入狱前与未婚妻育有一女儿蓉蓉,在女儿1岁多时,未婚妻弃女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小蓉蓉由体弱多病、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母亲照顾,非常可怜……偶然在监区报栏的《法制日报》上看到张洁大姐关爱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的新闻报道,我特别感动,又十分激动,想求助您帮助照料一下我年幼的女儿……”

  陈志强的信,让张洁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反复读了这封信后,对蓉蓉的处境深感同情,便向丈夫说想帮助这一家人,谁知遭到了丈夫的反对:

  “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你怎么去帮助一个曾经危害社会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抢劫犯,你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大人犯了法,孩子是无辜的,我们不能歧视。蓉蓉这么小,特别需要母爱呵护,不应因父亲的罪过受到冷漠的对待。”

  在张洁的坚持和劝说下,丈夫最终同意了。陈志强来信3天后,张洁便回了一封信,承诺当他女儿的“干妈”,照料婆孙俩,并鼓励他安心改造,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争取减刑,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

  随后,张洁便开始履行自己的承诺。根据信中提供的地址,她利用周末,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零食和玩具,与丈夫一起来到南充陈志强母亲袁俊芳临时租住的地方看望蓉蓉。可蓉蓉和奶奶不在家,张洁便把买的东西放到了邻居家。

  不久,张洁再次来到南充,终于见到了蓉蓉。看到蓉蓉和奶奶生活在一个低矮、简陋、黑暗、潮湿,不足8平方米,只有一张木板床的小屋里,张洁深深震撼了。

  “当时,看见那个小女孩特别无助的眼神、十分可怜的模样,我的心像针扎一样痛。”张洁回忆说,“我觉得有责任照顾好这个身份特殊、命途多舛的小女孩。”

  从那以后,张洁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丈夫一起到南充看望小蓉蓉,带蓉蓉到公园玩,为蓉蓉买图书、玩具、零食和新衣服,还时常通过电话与蓉蓉的奶奶沟通联系,了解蓉蓉的生活情况,不时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送去了温暖,点燃了新的希望。

  2011年年底,小蓉蓉和奶奶回到了岳池县同兴镇罗家沟村六组老家居住,张洁又多次前去看望婆孙俩,并在春节前为她们置办年货。同时,张洁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给小蓉蓉和奶奶解决了孤儿、低保待遇。

  “张妈妈,张妈妈,我好想你哦……”每次见到张洁,小蓉蓉都特别高兴,小嘴不停地叫着。每当张洁要离开时,老人和孩子都依依不舍。由于长期的关怀与照顾,小蓉蓉将张洁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除了照顾小蓉蓉之外,张洁还时常与陈志强书信来往,鼓励他在监狱里好好改造,多学一点技术,并为他寄去一些书籍,让他在监狱里学习。

  “感谢张姐、王哥,我们素昧平生,仅凭一封信,就能得到您们的帮助,我非常感动。您们工作那么忙,还经常去看望我女儿和母亲,不只给她们带去了关心和帮助,更带去了温暖和希望。您们付出的爱心,不仅拯救了我,更拯救了我破碎的家庭。我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早点出来孝敬老人,照顾孩子,回报社会。”

  陈志强得知张洁经常去关心、帮助他女儿和母亲时,先后给张洁写了6封感谢信。在张洁的帮助下,陈志强努力改造自己,并得到了监狱的认可,已在2010年获得一年零两个月的减刑。

  2012年2月23日上午,在《华西都市报》、广安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的牵线搭桥下,张洁带着5岁的蓉蓉和她的奶奶,在监狱管教干部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川中监狱温馨的会客厅,看望正在服刑的陈志强,鼓励他好好改造,早日重获新生。

  “你就是我女儿的"干妈"张姐?感谢你对我女儿的照顾。”陈志强同张洁书信往来很多,但见面还是第一次,他特别感动,连忙向张洁表示感谢。

  “蓉蓉,这是你爸爸!”张洁把干女往陈志强身边轻推一下。

  “来,爸爸抱!”陈志强十分激动,马上伸出双手。但蓉蓉一把推开陈志强,泪眼婆娑,直往张洁身上靠,弄得陈志强一脸尴尬。张洁安慰他:“不要紧,今后女儿会亲爸爸的!”

  见女儿同张洁很亲热,陈志强更放心了。临别时,张洁表示,在陈志强服刑期间,将一如既往地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继续照顾好蓉蓉,让她健康快乐成长。陈志强脸上挂满泪水,真诚表决心:“高墙外有张姐照料我女儿,高墙内有管教干部帮助我,我有了精神寄托。我要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去孝敬母亲、照顾女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据了解,在张洁帮助陈志强的同时,川中监狱教育科、监区等负责人也加大了帮教力度。如今,陈志强的心态平稳了,表现也好了。据川中监狱第七监区副区长梁兴才介绍,鉴于陈志强表现好,目前监狱又在为他报批第二次一年半的减刑。

  从心系灾区儿童,到爱暖不幸孤儿,再到情洒高墙内外,张洁和她8个“儿女”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张妈妈”就像一缕阳光,一阵春风,她来了,就会留下春天般的温暖。人们从张洁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讯
第二期

查看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