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博文 > 正文
做好事如饮“甘露”——记江苏优秀志愿者刘发安4224422博文/enpproperty-->

做好事如饮“甘露”

——记江苏优秀志愿者刘发安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2-03-28    

  “您好!刘老师,这么晚还打扰您,我家孩子有一道题不会做!”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但是在清浦区盐河镇甘露村主任助理刘发安的宿舍里,电话却响个不停。

  3年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身为村主任助理的刘发安,都会以一名老师的角色,在电话中答疑解惑,或奔波于村子中。

  于是,在甘露村,村民们逐渐知道了这位亲力亲为亲民的大学生村官,和他那“仰望心空、坚定留守”的誓言。

  那一年:他从大山深处走来

  2009年,清浦区东南角的甘露村来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叫刘发安,他从贵州大山深处走来,把甘露村当成他的第二故乡。

  从那时开始,不论在田间地头、牛棚农舍、工厂学校,他都践行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青春誓言:到农村中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但是初来乍到,如何融入集体、让陌生的环境所接受,现实地摆在了刘发安的面前。“当作故乡人,应谋故乡事!”刘发安告诉记者,身在农村,就要和农民打成一片。

  3年多来,每逢农忙时,刘发安都会到田地给群众帮忙,割豆子,收小麦,有时候深夜十一点了还和群众到田地为稻秧放水。

  另外,他先后义务为村里群众拍摄危房照片、老年人照片、孩子满月照片等近2000多张,为村民打字复印材料500余份。同时,他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为村里养殖户毕善仁、种植户许长友长期提供致富信息,帮助他们科学致富,并帮扶3名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建成淮安鼎源编织厂、淮安正武铝合金加工厂、淮安盛大针织厂,共带动126名村民(留守妇女)在村就业。

  那一天:他与留守儿童结缘

  也许,走出大山的艰辛和情怀,让刘发安的心灵深处与留守的孩子们更能找到共鸣。

  2009年8月上旬,经过紧锣密鼓地走访动员、确定名单、深夜备课等准备,第一期暑期义务辅导班在甘露村校外站活动室成功开办。于是,刘发安同受邀志愿者一同开启了连续3年帮扶孤残儿童、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旅程。

  那些日子的清晨,刘发安和朋友们赶在酷暑到来之前,完成对孩子们的教授,然后在夜幕降临之时,继续清晨未尽的事业。

  刘发安说:“如果有一天真要离开甘露村,离开孩子们,自己一定会安排时间回来看看,回来给孩子们上上课。”现如今,刘发安的3年村官年限已满,在这即将离开的日子里,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延续校外辅导站的培训计划。

  为了使留守儿童校外辅导长效化,2010年10月,刘发安在一村官一团建项目的基础上,组织申报了《帮扶孤残青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志愿服务项目,并于同年12月自费到南京参加项目答辩,最终在全省34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现如今,清浦区星星点灯志愿服务队,已在全区4个乡镇11个村开展关爱孤残留守儿童活动,帮扶留守儿童达2000人次。

  那一刻:他送去“心灵鸡汤”

  其实,关爱和帮扶弱势群体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力行,还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为了孤残青少年儿童、留守儿童能够“衣食无忧”,刘发安没少四处“化缘”。

  2011年1月,刘发安通过“爱心大本营QQ群”,发出一份《关爱苏北孤残儿童、特困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倡议书》。该倡议在群里传开后,短短两天,迅速得到了来自贵州、广东、浙江、河北、江苏等地的爱心人士积极响应,有的为项目开展出谋划策,有的捐款捐物。

  除了物质帮扶,刘发安时刻也没有忘记对孩子心理层面的疏导。上小学六年级的许同学,是刘发安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中的一个。许同学1岁时,父亲离家出走,连续七年没回过家;1岁半时,母亲负气外出,至今杳无音信,是年逾七旬的爷爷把他抚养长大。在帮扶过程中,刘发安利用节假日、周六日和其促膝长谈,从心理上给予其关心关爱。

  在与记者攀谈中,刘发安告诉记者,每当自己看到孩子找回自信与温暖,他如饮“甘露”。

来源:淮安新闻网

【责任编辑:何欣】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讯
第一期

查看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