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冬,孙永海无疑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名字,他的事迹也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宁波人。近期,不断有热心市民来到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咨询人体器官、造血干细胞、遗体、角膜捐献的相关事宜,其中不少是夫妻、兄弟、姐妹、同事、同学结伴而来。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在孙永海的感召下,目前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总数已达158名,大部分是最近两周新增的,仅昨天,在孙永海生前工作过的鄞州二院,就有38名医护人员加入了人体器官捐献的队伍。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雅飞表示,大爱宁波,已经涌现并将涌现出更多的“孙永海”。
“他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贾连江是鄞州二院护工部主管,曾是孙永海的上司,两人还是老乡,贾连江一直称孙永海为“老哥哥”。“老哥哥”就这么突然地走了,贾连江悲痛不已。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憨直、爽快、爱耍宝的“老哥哥”居然早早就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并最终实现了捐献,让5个人重燃希望。
从知道“老哥哥”壮举的那天起,贾连江的心就不平静了。在前不久的鄞州二院第9届肾友会上,他和妻子双双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他说:“‘老哥哥’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在鄞州二院,很多医护人员像贾连江一样,作出了勇敢而可敬的决定。昨天,38名医护人员郑重递交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待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审核通过,他们就将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护人员表示,医院有这么一支特殊的队伍,正是医者仁心最好的体现,相信病人也会因此对医护人员多一些信任。这支队伍一定会不断壮大。
家人支持,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与刚起步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不同,在我市,造血干细胞、遗体、角膜捐献已经是“传统项目”了。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几乎每天都会有市民来咨询捐献事宜,然后把捐献志愿书带回家,征得家人同意后再送过来,“一般领回去的(志愿书)都会有回复,两三天或者一周。”
该负责人表示,要实现捐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以往有些志愿者最怕过的就是家人这一关,但自从孙永海一家的事迹传开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孙永海的事迹固然感人,他家人的开明、善良同样感人。这种开明、善良就好像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一层层涟漪。”该负责人透露,现在,很多志愿者回家一说,家人不光支持,还要一起来捐,志愿者的队伍也因此不断壮大。
捐献遗体捐献角膜,爱心从未间断
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启动于2003年,是我市开展最早的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之一。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市已有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4582名,有10例已经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的百余名队员则长期活跃在各地的流动献血车、献血屋,向前来献血的热心市民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指导市民填写表格,协助工作人员开展采样等。
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的爱心同样从未间断。市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共有遗体捐献志愿者294名,其中多数是老年人,“在这方面,他们往往比年轻人还开明,那种执着的劲头很让人感动。”
我市的角膜捐献志愿者已有160名,其中近百人是在近一两年新增的。市红十字眼库主任、市眼科医院院长周宏健表示,对于我市1万余名角膜致盲者来说,角膜捐献志愿者人数的增加就意味着重获光明的希望越来越大。
转自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