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市共有农民工子女14.2万人,其中13.5万人留守农村,0.7万人随亲进城。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在885所学校就读。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两年多来,遵义市共青团在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深化服务内容,推行七彩课堂。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贵州第二大城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下辖15个县、区、市,总人口750万人。全市共有农民工16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21万人。遵义市共有农民工子女14.2万人,其中13.5万人留守农村,0.7万人随亲进城。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在885所学校就读。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两年多来,遵义市共青团在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深化服务内容,推行七彩课堂。具体情况如下:
一、七彩课堂的基本做法
(一)通过阵地功能区,设计课程内容。推行七彩课堂离不开有形化活动阵地,两年来,遵义市共青团争取党政支持、整合多方资源,在农村集中打造“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城区集中打造“农民工子女微笑小屋”。利用学校、社区、村组的闲置资产或协调民房,按照有牌子、有专人、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活动的要求,在农村建立起185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其中重点打造了14个示范点。在城区建设了14个“农民工子女微笑小屋”,其中重点打造了5个示范点。随着“关爱行动”的不断深化,遵义市共青团结合地方实际,结合农民工子女需求,逐步对“中心”和“小屋”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并根据功能分区设计个性化的七彩课堂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心”和“小屋”作为七彩课堂的主要阵地,由乡镇或街道团委负责管理,每个中心(小屋)配备两名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志愿者负责日常工作。
(二)围绕五个方面,深化服务内容。一是学业辅导:对农民工子女每天的学习时间分配、目前的学习情况、需要什么帮助等进行分析后,开展针对性专门辅导。二是亲情陪伴:实施“代理家长”行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精神抚慰等服务,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联欢、游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农民工子女缺乏亲情关爱的问题。三是感受城市:在端午、中秋、国庆、“五一”、“六一”等节假日,志愿者把七彩课堂搬到城市,带领结对帮扶的农民工子女参观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场馆、名胜古迹、规划展览,参与文体娱乐活动、集体公益活动。四是自护教育:志愿者利用周末举办安全常识、卫生健康知识等讲座,组织开展火灾、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逃生自救演练。五是爱心捐赠:募资帮助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解决学生午餐难、住宿难等问题;广大志愿者自己奉献爱心的同时,还整合自己身边的资源,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物质帮助。
(三)结合本地特色,形成品牌项目。一是“四点半工程”:随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在放学后,家长抽不出时间和精力来管教,从而形成了老师管不到、家长无力管、孩子自己管不住的教育断层,发生安全事故、孩子泡网吧打游戏等现象时有发生。关爱行动志愿者发现这一现象后,每天下午组织这些孩子到“微笑小屋”进行学业辅导。由于这项工作是四点半孩子放学开始到晚上七点钟结束,所以称为“四点半工程”。二是“幸福校园计划”:志愿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早一顿晚一顿,中午在学校吃不上午餐,影响健康和学习,这个问题受到团贵州省委高度重视,依托希望工程品牌活动,发起“幸福校园计划”,发动社会力量筹资为山区学校修建爱心食堂,配合政府实施营养午餐计划。遵义市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截至目前已筹集资金2200多万元修建了110多所爱心食堂。三是“红色遵义传承行动”:遵义是革命圣地,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关爱行动志愿者们在“七彩课堂”中,精心加入了红色教育课程,在讲解的基础上,还带领农民工子女到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等地实地参观。四是“三个一”励志教育:即帮助孩子发现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帮助孩子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座右铭,帮助孩子培养一项愉悦身心的文体项目。五是“五心”感恩教育: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这发端于遵义市余庆县,现已被遵义市关爱行动志愿者普遍纳入“七彩课堂”。六是“英语角”活动:针对农民工子女普遍英语成绩差的情况,每周五晚上,关爱行动志愿者在红军街微笑小屋开展“英语角”活动,邀请大学外教、英语爱好者加入志愿者行列,通过玩游戏、主题交流的形式,提高农民工子女英语水平。
二、七彩课堂的制度保障
(一)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一是在市一级成立由团市委书记挂帅、机关五个部室共同参与、项目办具体负责的关爱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全市关爱行动。二是在县一级形成党政协调、团委主抓的工作格局,负责安排和协调关爱行动。三是在镇街一级建立党委分管领导调度,团委联合村组、社区、学校落实的工作模式,负责掌握农民工子女情况及需求,对接志愿者开展经常性活动。
(二)完善长效服务机制。按照“结对+接力”工作模式,组织志愿者团队与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结对服务,并建立接力机制,形成长期有效服务格局。目前遵义市已结对学校594所,已结对农民工子女22580人,建立和完善结对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基层团组织)196个,参与志愿服务人数9903人。同时,遵义市共青团将各级团委“关爱行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每周、每月督导,实现“关爱行动”常态化。
(三)完善队伍保障机制。一是通过选拔培训、注册认证,遵义市共有72名项目专员致力于组织活动、团队管理、宣传信息、整合资源等工作。二是常年有600—700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志愿者,分布在全市基层服务,人人带头开展关爱行动。三是遵义市共有5所本科和大专院校,常年保持了6000名左右学生志愿者参与关爱行动。四是通过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的带动和影响,爱心遵义、1+1爱心社、一米阳光、酒都公益团等10多个社会志愿团队30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关爱行动。
(四)完善保障支持机制。为确保“有钱做事”,遵义市共青团下大力气进行关爱行动资金筹措,2010年遵义市共筹措52万元,2011年筹措95万元,今年上半年已经筹措71.5万元。资金来源渠道有财政拨款、部门帮扶、企业捐赠。资金主要用于阵地建设及运转、活动开展、爱心帮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阵地建设普遍化。遵义市共青团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城区建立“农民工子女微笑小屋”,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七彩课堂的阵地需求,从两年多来的实践看,是值得并能够普遍推开的。下一步,遵义市共青团将采取“争取财政投入+企业冠名赞助”的筹资手段,一年之内在全市范围内再新建30个“中心”、20个“小屋”。在作为七彩课堂主阵地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其志愿者招募充实基地的作用,将其打造为一个门槛低、易复制的共青团工作前沿阵地,能够整合资源,激活基层共青团工作,筑牢桥头堡。
(二)工作项目品牌化。在坚持“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五个方面主要内容不动摇的前提下,继续深化“四点半工程”、“幸福校园计划”、“红色遵义传承行动”、“三个一”励志教育、“五心”感恩教育、“英语角”活动等六个特色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叫得响、亮得出的工作品牌。同时,创造性地积极探索新载体,让七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