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心连心 零距离接触
志愿者除了日常的上课外,周一至周六下午放学后还进行“近距离”家访,在周日对离学校较远的学生“远距离”家访,各种家访工作只为支教结束后“点对点资助”项目做信息采集工作。
7月29日上午8:30分,部分需要家访的孩子到校报到,9:05分志愿者从学校出发。因为本次家访主要针对家远山路难走的同学,志愿者们变换了原来两人一组的形式,按照三人或四人进行分组,几乎每组来回路程用时都超过2个半小时,与平坦的华北平原宽阔的公路相比较,贵州的山路显得那么窄,那么险。
家访的路上,志愿者们的心情跌宕起伏,由刚开始感慨大自然馈赠大山深处这种独一无二的美景,慢慢演变成畏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到初见那些简陋房屋时的震惊。
家访
当空的艳阳下,志愿者们顾不上晒和热,一直在不停地前进。当过了两条山间小河,爬上一个山顶的时候,孩子兴奋的指着不远处一处低矮的房屋告诉我们说:“老师,那就是我的家,我们快到了。”他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天真,老师能来他们家里家访对他们来讲是天大的事情啊。
大约半小时之后,志愿者们到了一个叫做草原村的村子,终于到达了孩子所谓“不远处的家”。孩子的父亲很热情的接待了志愿者,一套不算干净的衣服,一顶久经风霜的帽子,一张淳朴的脸,这便是大山深处“父亲”的形象。一走进这座低矮的用砖块简单堆砌起来的房屋,给人的感觉是阴暗和潮湿,与外面强烈的阳光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眼可以望穿的房间非常简陋,一堆未经处理的煤炭,一个炉子,一堆猪草,还有屋子四周挂起来的布满尘土的衣服,几个小凳子,便是整个房间全部的装饰,心中不由得惊了再惊。孩子爸爸说,种地和喂猪是全家所有的收入来源,一家三口的开支都由五十多岁的父亲来承担,母亲的早逝和父亲的苍老都让两个孩子变得比村里其他孩子更加懂事。
又走访了几家孩子,志愿者们充分感受到了山区农村的贫困。回到学校已经接近下午一点了,志愿者们都累得精疲力尽,匆匆吃过午饭后,我们开始整理家访资料,孩子的资料一定要详尽、准确,才能保证“点对点资助”的顺利开展,也才能使山区的贫困孩子有学上,他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