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探索重建家园长效机制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2-31    来源:

  8月3日起,为了促进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丰富受灾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他们的重建主动性,成都市文化局推出“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重建家园·公益文化在行动”特别活动。

  调查灾区百姓需要文化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受灾百姓集中安置,他们的文化生活如何?他们需要怎样的文化?文化如何发挥抚慰心灵的作用?

  带着这样的思考,成都市文化局数次深入灾区,调查灾区百姓文化取向,摸清文化需求。

  故事一:送最好的书给他们

  地震发生不久,成都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树喜就带领文化系统工作人员前往重灾区都江堰等地,摸清家底,为灾后文化重建运筹帷幄。

  没想到安置点的一幕深深触动了成都文化人的心,成都文化局当即表示:一定要送最好的书来,送百姓需要的图书。

  都江堰安置点工作人员希望图书能给大家鼓舞,让大家拾起重振精神家园的信心。可百姓读什么书?

  地震让都江堰公共文化设施受损不少,一时半会儿很难搜集到适合灾区百姓读的书。于是当地文化人便四处搜罗图书,把家里的《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搬了出来。忙碌了两三天,1000多位受灾百姓终于拿到了书,开始用图书慰藉心灵。

  这样的故事很快在成都市文化系统传开,提供好书成了大家共同的“约定”,成都图书馆当即“领命”帮助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重建“图书系统”,让灾区百姓尽快读上好书。

  举措:成都图书馆为灾区百姓捐赠了6000余册期刊,为救灾部队建立了临时图书室,捐赠图书300册,期刊1500册。

  故事二:演出要让百姓参加

  “大灾有大爱,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我们灾区群众也要唱出自己的心声。中国加油!四川加油!都江堰加油!”6月3日成都市文化局组织的“众志成城·重建家园——我们在一起”主题文艺慰问演出来到都江堰灌温路安置点,谁也没想到伴随着这声振臂高呼,30多位身着统一服装的灾区百姓陆续登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节目单上没有的,这是都江堰安置点百姓自发排练的。这一幕感动了成都文化人,文化对受灾百姓的意义瞬间凸显。也因为这一幕,成都市文化系统更多的工作人员希望把更多的文化演出送到灾区,送到受灾百姓身边。朱树喜认为,文化演出不仅要让灾区百姓笑起来,今后还要让他们参与,让他们成为演出的主角。

  举措:迄今,成都市文化局已派出4个演出小分队、8个电影放映队,每天轮流在成都51个安置点演出、放电影。

  思考探索百姓“乐业”长效机制

  回到成都,尽管各种文化活动在第一时间送到了灾区,可朱树喜的心并没有平静:8月1日板房建设任务胜利完成,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安居”问题,百姓“乐业”如何围绕文化展开?

  答案在7月底出炉——举办“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重建家园·公益文化在行动”特别活动。调动成都图书馆、成都群艺馆等基层文化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确保灾区文化活动的“长效”,最重要的是要让受灾百姓自觉自愿地投身文化活动。

  朱树喜表示,“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等,灾后重建任务艰巨繁重。在三年过渡安置期间,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搞好过渡安置点文化服务,用积极健康的先进文化丰富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抚慰心灵创伤,树立坚定信念,是灾后重建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切实做好灾区群众过渡安置点公益性文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重建家园·公益文化在行动”特别活动将围绕六大主题展开,分别涵盖了读书、讲座、歌舞、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项内容。

  路径文化力量+社会力量

  路径一:调动基层文化力量,推动文化养成

  关键词读书

  为保证受灾群众的阅读需求,成都市文化局特别安排成都市图书馆在四个受灾较重的地区推出主题读书周活动,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

  成都市图书馆确定一批好书书目,并根据书目采购一批新书,送到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的图书馆。当地图书馆根据好书书目,再从馆藏图书中配置部分图书,统一配送到各安置点建立的图书阅览室。在此基础上,由四地区文化局统一组织在安置点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力争将书送到每家每户,并组织读书演讲和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关键词讲座

  成都市文化局要求成都市群艺馆邀请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每月走进安置点,以“成都更美好”为主题,围绕成都的传统、成都的优势、成都的愿景等,让灾区群众更深入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美好成都,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

  关键词唱歌跳舞

  一曲张靓颖的《ILoveThisCity》最近唱响荧屏,成为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成都主题歌”,不少受灾群众表示听了这些激励的歌曲,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成都市文化局安排成都市群艺馆选定了一批励志歌曲,调动文艺骨干,分期、分批、分层次组织安置点的文艺积极分子集中教唱新歌。目前确定的第一首新歌就是这首《ILoveThisCity》,然后由这些积极分子回安置点教唱给广大受灾群众,并适时组织安置点群众的歌咏比赛。

  同时,成都市群艺馆还邀请专家为《ILoveThisCity》编创了一曲创新广场舞,近期将集中文艺骨干,到各个安置点集中教授。除此之外,其他的几曲创新广场舞也在紧锣密鼓的编创中,条件具备时,将组织安置点群众创新广场舞比赛。

  路径二:寻找外力,促使文化深入

  关键词文化信使

  受灾地区的文化事业建设单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成都市文化局为了保障灾区文化持久、深入地开展,公开向社会征集“文化信使”,恳切希望社会有识之士伸出援手,共同参与灾区文化事业建设。

  成都市文化局特别开展“文化信使”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到安置点提供义务文化服务。

  对“文化信使”的要求是,男女不限,身体健康,表达流畅,年龄不超过55岁,具有文化方面的一技之长,比如擅长绘画、剪纸、摄影、插花等。对于符合条件的应征者,成都市文化局将统一授予“文化信使”的命名,并组织安排到安置点参加文化服务。成都市群艺馆将具体负责活动的实施,力争每个安置点每个月都有一位“文化信使”前往服务。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