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在灾区唱响青春之歌——记汉源志愿服务队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2-13    来源:雅安日报

  在汉源灾区,活跃着39名年轻人。他们放弃了大城市的良好待遇,毅然走进汉源这片在地震中受伤的土地。

  灾后重建,百废待兴,他们在汉源挥洒热情和汗水,用青春和知识帮助汉源人民灾后重建。他们就是团中央选派的“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汉源县志愿服务队。他们将用1年的时间来实现自己对祖国和青春的承诺。

  39名志愿者走进汉源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在灾区一线无私奉献。在湖北,很多热心的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奔赴灾区一线的愿望。

  得知团中央招募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赴四川灾区开展为期1年服务的通知后,湖北团省委高度重视,迅速在各大媒体上发布招募信息。报名时间截止时,不少人因为错过了报名时间,他们仍然将报名表交到省志愿者中心,希望有一个获选的机会。最终,经过高校考核、组织推荐、复核考察,朱源理、梁诚诚等30名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符合灾区工作实际的大学生如愿当上了志愿者。

  在四川,热心的志愿者们也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四川团省委从今年招募的108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了蒋帅、赵婷等9名志愿者。他们与30名湖北志愿者一起,来到汉源开展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

  一心为灾区人民服务

  在39名志愿者中,有16名是四川籍志愿者,14名湖北籍志愿者,9名其他省(市)志愿者。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我的老乡重建家园。”来自四川蒲江的石小燕说。

  武汉姑娘桂弥是湖北教育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因为担心父母反对自己,报名时她没和家人商量。“没想到家人很支持我,出发的那天,妈妈一大早就开始为我张罗行李。”桂弥说。

  来自江苏徐州的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生刘祥伟放弃了回家乡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四川做一名志愿者:“虽然收入少点,但能为灾区人民做点贡献,我觉得很踏实。”

  叶三霞是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刚开始第一年研究生学业的学生,为了来四川,她向学校申请了保留学籍。“我学的专业在灾后重建中能够发挥作用,能学以致用,为灾区做点实事,就算晚一年毕业也值得!”叶三霞认为。

  雷辉、秦豹、连丽梅、张冬玲、覃金玉都是硕士研究生,他们有的推迟了毕业答辩时间,有的丢下了刚做了一半的课题,他们和33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一起奔赴汉源开展工作。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朱源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和她的同伴们在互联网天涯社区发起了支援灾区药品、生活物资活动。5月20日,带着大批物资,朱源理抵达四川,在安县迎新、桑枣、沸水,绵竹遵道的医疗站开展救援工作。

  “在四川灾区的10多天,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岁月。当初离开四川的时候,我对同伴说,我会再回来的,今天我实现了诺言。我想,这一年的服务生涯会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朱源理说。

  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出生于1974年的覃金玉是三峡大学文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也是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她的家乡在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赵家湾村,大学毕业后在当地中学做了8年语文教师。长期在边远山区生活、工作,使她对西部灾区人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她表示,在汉源一定不畏艰险、努力工作,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

  来自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的刘文华出生于1989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服务队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因为年龄小,读书的机会还很多,到灾区服务,对于我个人的成长会有帮助。”刘文华表示。

  据悉,此次到汉源服务的39名志愿者中,有党员23名,团员15名,平均年龄23.4岁。他们经过培训后,被分配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县职业高中、小堡乡等工作。目前,39名志愿者已经上岗。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艰巨,汉源灾区需要我们。”刘文华充满激情地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现在灾区人民有难,是我回报社会和国家的时候了,在灾区当志愿者,我义不容辞,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刘文华的一席话,代表了这群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志愿者的心声。

来源:雅安日报

【责任编辑: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