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莒县农民志愿救援队纪实

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1-12-13    来源:人民日报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奔赴灾区。在各路救援大军中,有一支由一辆农用三轮车和10位脸色黝黑的农民组成的小救援队――“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他们被网友评为“史上最牛的志愿救援队”。

  “我们没有钱,但有的是力气!”

  5月12日晚,刘中明打开电视机,顿时泪流满面。“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四川会发生那么大的地震!我们是农民,没有钱,但我们有的是力气,就想赶快到灾区去救人!”农民救援队队长刘中明这样说。

  刘中亭是农民救灾志愿队的一员,一辆农用三轮车是他家最值钱的家当、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地震发生后,10位农民志愿者总共凑了3000元钱,在购买了38件矿泉水、50箱方便面和50公斤山东煎饼后,剩下的钱仅仅能够维持一路上的加油费用。

  出发之前,他们给车蒙上了厚厚的蓝色油布,里面放上被褥和食品。刘中明还用毛笔在一块红布上写下了“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几个大字,贴在车身上。

  临行时他们大致测算了一下莒县到四川的距离。刘中明拿出一根线,一端固定在山东莒县,一端固定在四川成都。“25厘米。1厘米表示60公里,一共1500公里。不算远,走!”他们星夜兼程,奔波四天三夜,从山东日照的莒县,行程3000多公里,终于赶到了绵阳灾区。

  “山东人太朴实了”

  刚到安县黄土镇救助站的时候,站点已被推成平地。搭建帐篷成为救助站首要的问题。

  10位农民从未见过帐篷,更不知道帐篷该怎样搭起来。“开始的时候,我们10个人一起上阵,找了一张图纸比照着,搭了拆,拆了再搭,一顶帐篷足足搭了40分钟,”志愿者刘守欣介绍说,“后来,大家学会了,搭的速度就快了。10个人分两个小组,一顶帐篷用八九分钟就搭起来了。”

  仅仅两天时间,他们就搭好了200多顶帐篷。一顶顶蓝色的帐篷连在一起,救助站成了形。接着,他们在帐篷里铺砖、铺水管,建厕所,一刻也没有闲着。

  尽管10位农民志愿者搭建起的300多顶帐篷,在救助站汇成一片蓝色的帐篷海洋,足以容纳3000多人,但他们自己却仍旧住在狭窄的农用三轮车上。

  灾区的人民被他们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打动了,一些原本情绪低落的群众也从帐篷里走出来,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在完成黄土镇救助站的工作任务后,他们又紧张地投入到北川永安镇安置点,搭帐篷、挖排水沟。

  同在黄土镇安置点工作的一位志愿者这样评价10位农民兄弟:“他们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晓得干活,什么活都抢着干。山东人太朴实了,太朴实了……”

  在灾区分不出谁是城里人,谁是农村人

  当莒县派出专人专车到四川慰问并安全接回他们时,他们刚刚搭好最后一批帐篷。此时,10位农民志愿者中已有4人生病了,必须回家休整。离开救助点时,他们深情地凝望着眼前亲手建起的这片蓝色海洋。志愿者刘中富说,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这最后一批帐篷的入住。

  刘光波是个细心而又腼腆的人,就是他,把照相机带在身边,是志愿队中惟一的“摄影师”。在他拍摄的百余幅照片中,他最满意的就是,许多人在一起传递矿泉水等物资的场景。

  “过去总觉得城里人和农村人不一样。在灾区,根本分不出谁是城里人,谁是农村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网友发现了这个默默无闻的群体,将这支农民志愿队取名为“史上最牛的志愿救援队”。一位网友写道:“我看完帖子后傻傻地站了起来,在电脑前鞠了一躬。在他们的行动面前,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莒县洛河镇东皂湖村,刘中明、刘光波、刘中富、刘中亭、刘中彩、刘守华、刘守秋、刘守欣、刘守贵、刘光瑞。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蒋琰】